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5.
薯蓣皂苷元对HL-6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XTT法检测其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36mg/L.流式细胞仪检测Dio作用24h后,G0/Gl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凋亡细胞增多。Dio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PKC在信号转导、气孔调节、细胞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目的是为了克隆蛋白激酶C并预测它的性质.[方法]从玉米B73中克隆得到zmPKC(玉米蛋白激酶C)的cDNA,并目.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了它的特性,包括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特殊磷酸化位点和N端糖基化位点等.[结果]证明zmPKC长1 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有一个外显子和俩个内含子及一个蛋白激酶域,2个N端糖基化位点和28个特殊磷酸化位点,等电点为4.98,分子量为132 074.70.[结论]zmPKC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利于进一步研究PKC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脑梗死大鼠18只,随机分为不吸烟组6只、吸烟组6只和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6只。脑梗死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24只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24只,分别于梗死后2、6、12及24h干预,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结果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吸烟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吸烟组(P<0.05)。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应时间点脑梗死组(P<0.05),且梗死后2h蛋白激酶C抑制剂组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组。结论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阻断吸烟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表达,并且早期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在血小板聚集、蛋白磷酸化、肌动蛋白聚合中的作用。方法:以32P-Na2HPO4标记血小板;以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以SDS-PAGE分离蛋白质,进行放射自显影;以TritonX-100抽提法沉淀骨架蛋白。结果:(1)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部分抑制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2)1μmol/LStaurosporine几乎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或20μmol/LA23187诱导的血小板40kD和20kD蛋白磷酸化。(3)1μmol/LStaurosporine完全抑制0.5U/ml凝血酶或10μmol/LPMA诱导的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结论:Staurosporine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蛋白激酶C在血小板聚集和肌动蛋白聚合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菌蛋白激酶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克隆蛋白激酶C基因(PKC)及其启动子,验证该基因拷贝数,同时对PKC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了解该基因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激活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简并引物PCR法获得PKC的同源片段,再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片段的3′端和5′端侧翼序列,采用RT-PCR法扩增基因全长,并对基因结构和上游调控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outhern blotting验证基因拷贝数。最后,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玉米大斑病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以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PKC的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获得PKC全长序列及其上游部分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KC全长DNA序列为3 837 bp、cDNA序列为3 516 bp。由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产物包含1 171个氨基酸残基。在1 380 bp的上游侧翼序列中包含CAAT-box及TATA-box,并且存在热激转录因子(HSF)结合元件和SP1、AP1等结合元件。PKC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以蔗糖为碳源时PKC表达量高于其它碳源,铵态氮为氮源时PKC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重金属离子Mn2+、Cu2+、Zn2+显著抑制PKC表达。在高渗胁迫环境中下,山梨醇抑制PKC表达,且抑制程度与浓度成正相关;而高浓度NaCl造成高渗胁迫时,PKC由低浓度NaCl时的低丰度表达状态中被激活,表达量迅速增加。【结论】玉米大斑病菌PKC及其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与该基因的表达规律丰富了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信息学资源,为深入了解植物病原真菌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钠萘作还原剂制备C60负一价离子,计量易控制,方法简便.利用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C60盐,产物经UV-NIR、IR、ESI-MS表征,并研究了其ESR性质和被空气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亚硒酸钠对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5.8μmol/L亚硒酸钠可以抑制HL-60细胞生长,但11.6μmol/L以上浓度时对细胞的毒性加重。未发现亚硒酸钠能诱导HL-60细胞进行形态和功能分化。 相似文献
12.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CNE—2Z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诱导CNE-2Z细胞凋亡时细胞周期的观察。方法: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1×10^-6mol/L和4×10^-5mol/L,诱导CNE-2Z细胞24h,用流式细胞仪(RCM)分析。结果:诱导组细胞周期与对照组比较,ST使细胞G1和S期明显减少及G2期明显增加,(P〈0.01),SS使 相似文献
13.
14.
苹果梨花芽分化期蛋白质、淀粉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组织显微化学的方法对苹果梨花芽分化期蛋白质和淀粉的变化动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理分化期,花芽和成花短枝中蛋白质大量积累,成花短枝和叶片中淀粉积累快、含量高;形态分化期,花芽各花器原基分化过程中富含蛋白质,不含淀粉,成花短枝中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淀粉大量积累储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对马铃薯幼苗体内丙二醛( 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经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MDA含量大幅增加,96 h以前感病品种大西洋的累积量大于抗病品种底西芮的,96h以后抗病品种的累积量大于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幼苗细胞膜透性增加,感病品种增加的较早且幅度较大;黑痣病菌毒素可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升高较早且幅度较大,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分别在12 h和36 h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8.8%和38.7%,24h以后,二者的增幅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