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环境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中氮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除氮脱氮技术由于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实践方面发展迅速.文章总结了水产养殖中该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达到世界养殖产量的50%以上。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人们对水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环水养殖系统因其高度集约化和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实现高效、绿色和清洁水产品生产的重要途径。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鱼类所食饵料的70%~80%通过鳃的扩散、离子交换以代谢产物或残饵的形式排入水中。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物脱氮新技术处理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李晨  金卫红 《水利渔业》2007,27(3):81-83
由于氨氮的传统去除在工艺运行上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寻求低价可靠的生物完全脱氮工艺,成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些生物脱氮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循环养殖废水脱氮研究现状及生物脱氮新技术,指出了将脱氮新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具有的多方面的优点及存在的一些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波  刘文斌 《淡水渔业》2003,33(1):50-53
近 2 0年来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蓬勃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 ,在水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养殖品种出现退化 ,特别是池塘的高密度养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使池塘的自净与调节能力的降低 ,水域环境恶化。如在以投饵为主的养殖模式下 ,残饵、粪便 ,N、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 ,使养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 (COD) ,生物耗氧量 (BOD)严重超标 ,有的已超过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据估计每生产 1吨虾可向水体中增加 0 2吨的N元素和 0 0 5吨的P元素 ,其结果导致鱼虾病害频频发生 ,已成为影响我国水产养殖生物存活率和…  相似文献   

7.
丁天宝  徐衍福 《齐鲁渔业》2002,19(12):45-45
一、压缩常规苗种数量,大力发展名优品种育苗 目前,全国已掀起了以鱼类养殖为主的第4次海水养殖高潮,以生物育种技术为基础的第5次海水养殖浪潮正在酝酿和发展中。专家预测,全国对海水养殖鱼类苗种,特别是高科技苗种的需求将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凡是基础设施完善、条件比较优越、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育苗单位,完全可以压缩常规苗种数量,开展鱼类等高科技苗种的生产,如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黑鱼君、六线鱼、美国红鱼等,这样既可减少常规大众化苗种数量,分散竞争压力,又能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鱼类育苗可以与虾、蟹、贝类等常规品种育苗轮茬进行,提高育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先通过单因子实验分析了电流密度、极板面积比、极板间距和初始pH对总氨氮(TAN)和硝态氮(NO3–-N)去除率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原则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考察不同影响因子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并建立响应面模型优化反应条件,最后对优化的反应条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电流密度、极板面积比、极板间距和初始pH的变化对TAN去除影响不大,在所选反应条件下,TAN去除率均高于80%,但反应条件的改变显著影响硝酸盐(NO3?)的去除,NO3?去除率在29.8%~80.9%范围内变化。响应面模型的回归系数R2为0.9340,校正系数R2为0.868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NO3?去除最优反应条件:电流密度为25.6 mA/cm2,阴阳极板面积比为1.6∶1,极板间距为2.5 cm,初始pH为6.6,对该反应条件下的脱氮效果展开实验验证发现,TAN去除率为87.3%,NO3?去除率为81.5%。研究表明,电化学处理可实现对TAN和NO3–-N的同步去除,同时,响应面模型的运用有助于优化电化学法在养殖水处理中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的水也有年轻与衰老之分。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液态,有一定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其自身的结构有关。水由年轻转变为衰老和死亡,这也和液态水内部结构变化有关。液态水的结构类似于冰的结构,H_2O分子是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其中大部分保持四面体的构型。然而,与冰不同,通常情况下液态水只显短程有序排列,而缺乏长程序的排列。水分子的液态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东山湾渔业环境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山 湾主要水产养殖水域的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探讨了无机氮与盐度的变化关系,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的各种重金属与有机质的关系,还对八尺门网箱养殖鱼类几次发生较严重死亡的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海水循环养殖系统(RAS)中曝气生物滤器(BAF)系统脱氮效率,减少亚硝态氮(NO^2--N)积累和曝气量,将铁基复合生物填料引入BAF系统,以间歇式曝气营造BAF系统好氧、缺氧和厌氧的循环环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填料表面形态,研究了不同复合填料配比及曝气运行方式下的氮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生物滤器的各重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铁基填料可以提高约10%的脱氮效率,降低25%的NO^2--N积累并节省50%的曝气量;海水BAF系统在如下运行参数条件下有更优的去除性能,间歇曝气时长为12 h,聚碳酸亚丙酯(PPC)凝胶亲水填料与海绵铁复合配比为3∶1,温度为30℃,水力负荷率(HLR)为1.2 m^3/(m^2·d),进水氨氮(NH4^+-N)负荷为1 mg/L。研究表明,在RAS中引入铁基填料并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能提高BAF系统处理氮污染物效率,明显降低NO^2--N积累和运行耗电量,为BAF在RAS中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谈降低水产养殖饲料的氮、磷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产养殖中,对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是残饲和饲养动物的排泄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磷(P)和氮(N),降低养殖过程的磷,氮排放量是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之一,对磷污染,可以通过研究低磷含量配方,如选用低磷含量的植物蛋白源替代高磷含量的动物蛋白源,同时通过添加植酸酶等提高磷的利用率,保证鱼,虾对磷的需要,对于氮污染,主要来源是蛋白质作能量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可通过对各种水生动物不同发育阶段最适宜蛋白(氨基酸)需求研究,补育限制性氨基酸等,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添加L-肉碱等提高脂肪作能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饲料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丁义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135-137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环境改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文章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指出了该项技术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絮团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具有净化水质、增强养殖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文章结合生物絮团的形成和作用机理,着重阐述了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工厂化养殖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环境和养殖水域的水质日趋恶化,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此,有关渔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所谓健康养殖,就是通过投放无疫病苗种,采用合理养殖模式并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控制养殖环境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良好的生长和发育状态,以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使用微生态制剂是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解剂、益生素、促生素、增生素、生菌素等,它是在微生…  相似文献   

16.
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般情况下,养殖鱼类仅能;消化吸收投喂的饵料中的:20%~25%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于养殖水环境。对于水体中的氨氮及残饵和粪便,一种处理方法是进行换水,这样会消耗大量水资源。据估算,养殖1kg的对虾要消耗20m3的清洁水源,  相似文献   

17.
浅谈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庄 《河北渔业》2002,(5):6-9,29
<正> 1 我国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1 淡水渔业水域环境 国家曾对532条江河进行了监测,发现受污染的约占82.3%,其中有些江河的局部水体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长江的污染源有3万多个,鱼、虾死亡,人畜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现有3 500km河段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兰  相似文献   

18.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于常用微藻生物饵料,达58%~70%,而且其真消化率(TD)、蛋白质生物价(BV)和净消化率(NPU)都相当高,氨基酸组成平衡,水产动物营养所需的10种EA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一半。螺旋藻还是γ-亚麻酸(GLA)的一种浓缩型天然原料,大约占比重的1%~1.5%,明显优于其它生物饵料。同时,其藻体长200~500μm,宽5~10μm,适应多数品种幼体口器摄食,  相似文献   

19.
孙晓庆  董树刚 《齐鲁渔业》2006,23(10):31-33
生物饵料作为饵料中的一大类,与配合饲料相比,有其特有的优点:种类繁多、易培养、增殖速度快、便于定向筛选,不污染水质和环境,营养均衡丰富、适口性强,能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成本低等。其中的光合细菌和单胞藻还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些都是配合饲料望尘莫及的。生物饵料主要用于水产动物的育苗阶段,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20.
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FT),可以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转化为可被部分养殖对象重新摄食的絮体饵料,而且在絮凝体形成过程中对水体氨氮等物质的去除有明显作用。试验在自建的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絮凝体形成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2.25%、94.04%;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53%、97.89%;同时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0.85%、63.19%;对照装置中不接种任何物质,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1.41%、70.56%。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方面较好。试验装置中所形成的絮体颗粒直径在0.1~1.0 mm,粒径大小适合作为部分养殖鱼类稚鱼期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