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是福建省茶区首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为害,受害的芽叶叶脉、叶缘变暗红色,形成"焦头、焦边",造成减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常年发生面积480万亩次。目前生产中仍多采用吡虫啉、联苯菊酯等化学农药,导致假眼小绿叶蝉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黎芦碱和苦参碱为植物源农药,具有无公害、广谱、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适用于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性产品。为探讨0.5%黎芦碱和1.5%苦参碱两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树害虫绿色  相似文献   

3.
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scavitis(Cothe)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幼嫩芽叶,受害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天王星等农药的使用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同时,杀伤了蜘蛛等重要茶虫天敌,而且长期使用也使该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和保护害虫灭敌,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及其对斜纹猫蛛的毒力测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农药种类及来源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4.
假眼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为害茶树新梢,受害后芽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桔焦。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假眼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为此,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小贯小绿叶蝉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此外,受小贯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加工成品率降低,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现有防治主要农药吡虫啉、虫螨腈、联苯菊酯等因抗药性问题防治效果下降。为筛选出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有效药剂,2016年笔者开展了5种农药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田间效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茶园的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抗药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芽叶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黄蓟马是茶树上的潜伏性害虫,在雨水少、湿度小的季节发生严重。为明确大印(有效成分为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8.
在茶树害虫中,茶小绿叶蝉发生的普遍性和为害程度均居首位。茶小绿叶蝉以成、若虫集中为害茶树嫩梢,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色焦枯,芽消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发芽。危害严重时常使夏、秋茶严重减产。宁德地区,由于个绿叶蝉为害,造成产量损失10-25%。每年用于防治的费用占茶树防治费用的一半左右。过去习惯采用乐果、敌敌堤防治,近几年来尽管浓度提高3-5倍,但防效仍不高,为了寻找一种可以代替乐果、改敌畏的农药,我们于1989年至1992年引起一批新农药于宁德地区农科所茶园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一…  相似文献   

9.
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对茶树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黑刺粉虱和小绿叶蝉虫体细小,为害茶树不是象茶毛虫、茶尺蠖那样明显,所以往往被广大茶农所忽视,其结果小虫酿成大害。一、“两虫”在我区的危害状况黑刺粉虱一般以危害春茶为主,它以幼虫伏于叶背吸取茶树叶片的汁液,它的分泌物还能诱致茶树煤病的发生,使茶树光合作用受阻,大量的叶片脱落。小绿叶蝉以为害夏秋茶为主,特殊年景也要为害春茶,小绿叶蝉以针状口器刺入幼嫩新消芽叶吸取汁液,受害后茶树出现新相幼叶萎缩,叶脉,叶尖枯焦,茶树的新招生长严重受阻。上述“两虫”的为害,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据五乡一镇43个单…  相似文献   

10.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 Gothe), 属同翅目 (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我国头号茶树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陈宗懋(1997)认为假眼小绿叶蝉源于林木上的一种非适生性害虫,当茶树向山区、半山区发展时,该虫侵入茶园。由于叶蝉类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嫩梢密集,柔嫩多汁,假眼小绿叶蝉逐渐成为茶园中一个优势种。朱俊庆等  相似文献   

11.
朱双瑶 《茶叶》2005,31(1):50-50
在夏茶生产中,危害最大的茶树害虫要算是小绿叶蝉和螨类了.在我市当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1"二虫"的为害症状 1.1小绿叶蝉 该虫是茶树芽叶重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叶跳虫,均以成、若虫刺吸芽梢汁液,使叶片失绿,叶脉变红,叶质粗老,严重时芽梢红褐焦枯,芽叶萎缩,状如火烧.受害芽叶制成干茶,碎末增多,滋味较苦涩,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属同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若虫、成虫刺吸嫩梢芽叶汁液,雌成虫且在嫩梢内产卵,导致输导组织受损,养分丧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变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假眼小绿叶蝉为害的严重性,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起国内就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本文就假眼小绿叶蝉在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3.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尤溪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茶树受害后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本文将几年观察调查情况进行总结,以其指导生产上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使用石硫合剂防治茶树害螨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螨类是我省茶树主要害虫,为害性仅次于假眼小绿叶蝉。在闽东茶区发生的主要有茶检疫螨、咖啡小瓜螨、茶短须螨、茶黄螨等。它们主要以成、若螨刺吸茶叶汁液,不但阻碍茶树芽叶生长,而且影响下一轮茶芽萌发,导致茶叶减产、品质下降。更由于害螨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加之成、若螨虫体很小,肉眼难以察见,往往被忽视而致成灾。为了有效地控制螨类的为害和保护天敌及降低农药残留。笔者于1998年冬季在茶园使用石硫合剂进行螨类等害虫的冬防清园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及方法三.且试验农药品种及浓度石硫合剂,原…  相似文献   

15.
茶小绿叶蝉是我省茶区主要的常发性害虫。该虫集中茶叶新梢叶背吸汁为害,给茶叶生产造成直接的危害。被害芽叶表现为叶脉变红、卷曲、失去光泽、芽叶枯焦,甚至不堪采摘。我所于1979至1981年三年测定结果表明:由于茶小绿叶蝉的为害使茶叶产量的年损失率为12%左右。以第二轮及第四轮茶为害较大,损失率在18至22%之间,第一轮茶防治与否产量差异不大,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在严重发生期间可使某批茶损失达51.5%。  相似文献   

16.
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试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均是趋嫩性害虫,为我省普遍严重为害的茶树主要害虫,对茶园常用化学农药已产生较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是我国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吸汁害虫。生态防控该虫应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宽容地去善待茶园的各种生物(害虫),允许少量假眼小绿叶蝉存在的思想。生态防控的技术措施有: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自然天敌、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茶叶、适度修剪、诱杀等。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替代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药,降低茶叶农残浸出率。结果表明,150 g/L凯恩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最好,与茶蝉净、联苯菊酯等其它药剂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药效持久。  相似文献   

19.
安溪县不同海拔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茶园总产量达到4万吨.全县24个乡镇438个行政村都有种植茶叶.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有严重的趋势,全县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5~30万亩,特别是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低海拔茶园春茶也常发生,严重茶园损失率达到10~25%.为了更好地摸清掌握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把该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2003年起,在全县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设立了10个测报网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粤西垦区有20多年的种茶历史,1989年,全区茶园面积达2.4万亩,年产干茶3000多吨,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茶树病虫害相继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目前,垦区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黄蓟马、茶卷叶蛾、茶蚜、螨类、刺蛾类、介壳虫类、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红锈藻病、圆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中,假眼小绿叶蝉对生产茶园构成了严重威胁,一般年份,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达30%~40%,发生高峰期,当轮茶减产达70%以上,严重的可造成无茶可采。经过防台,产量损失仍达10%左右。每年全区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达35.5吨,费用60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