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庭甫 《中国麻作》1984,(3):19-22,35
过去,湖南发展苎麻生产多采用种根繁殖,一些老产麻区习惯用大种根繁殖,每块种根200—400克,用量大,繁殖系数低,挖1亩老麻仅扩种5—8亩新麻,很不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为了加速苎麻良种的推广,适应苎麻生产的发展,我所于1964-1966年,1974-1976年对苎麻细切种根的适宜重量、  相似文献   

2.
脚麻移栽,也称分株繁殖。近两年来,脚麻移栽已成为我县扩大苎麻面积主要繁殖方法之一。如阳城公社在1980—1981年,利用脚麻扩大苎麻面积1483亩,占现有苎麻面积29%。生产实践证明,脚麻移栽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易被群众所掌握,凡有苎麻的乡村都可以采用;脚麻移栽既不减少老麻面积,又能扩种新麻,  相似文献   

3.
脚麻移栽,也称分株繁殖。近两年来,脚麻移栽已成为我县扩大苎麻面积主要繁殖方法之一。如阳城公社在1980~1981年,利用脚麻扩大苎麻面积1483亩,占现有苎麻面积29%。生产实践证明,脚麻移栽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易被群众所掌握,凡有苎麻的乡村都可以采用;脚麻移栽既不减少老麻面积,又能扩种新麻,一亩老麻地的脚麻可栽  相似文献   

4.
苎麻无性繁殖是保持品种纯度与良种特性的有效方法,在新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栽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如细切种根、离体压条、嫩枝茎梢带叶水插及组织培养等,这些繁殖方法对楦麻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挖取麻蔸或者利用成熟麻茎进行繁殖对苎麻生产影响较大;或由于繁殖系数小,  相似文献   

5.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喂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苎麻种子繁殖成本低,发展面积快,生长旺盛,产量高,纤维品质并不比种根繁殖的差,虽有变异,只要注意选择品种和麻苗,在生产上仍可采用。  相似文献   

6.
苎麻良种繁育的新技术——麻株离体压条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良种繁育过去多采用种根繁殖,种根繁殖经历了从大种根繁殖到小种根繁殖,再发展到细切种根繁殖的演变过程。繁殖系数由小到大。用种根繁殖,对于保持良种种性和纯度,增加无性繁殖系数,扩大良种栽培面积,虽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此类繁殖方法必须在挖取麻蔸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繁殖系数也不理想,所以,在育种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苎麻良种繁育过去多采用种根繁殖,种根繁殖经历了从大种根繁殖到小种根繁殖,再发展到细切种根繁殖的演变过程。繁殖系数由小到大。用种根繁殖,对于保持良种种性和纯度,增加无性繁殖系数,扩大良种栽培面积,虽已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此类繁殖方法必须在挖取麻蔸的基础上进行,而且繁殖系数也不理想,所以,在育种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麻业》1980,(2):18-19
湖南沅江县普丰公社卯丰三队,有耕地175亩,1975年以前仅有苎麻1.5亩。1975年,他们学习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参观了邻近的苎麻生产先进典型增积九队,端正了粮麻对立的错误认识,全面规划种  相似文献   

9.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作物,它可以用种根繁殖和种子繁殖。而现在对苎麻种子繁殖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发展苎麻生产根本不能用种子繁殖,理由是苎麻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分离变异,皮层薄,产量低,纤维品质变劣;另一种看法则认  相似文献   

10.
《中国麻作》1980,(2):18-19
湖南沅江县普丰公社卯丰三队,有耕地175亩,1975年以前仅有苎麻1.5亩。1975年,他们学习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参观了邻近的苎麻生产先进典型增积九队,端正了粮麻对立的错误认识,全而规划种植,合理安排劳力,一个冬春扩种苎麻9.1亩。种麻以后,精培细管,产最年年增加。1977年每亩苎麻平均单产240斤,  相似文献   

11.
为夺取苎麻种子繁巯当年高产,我们对苎麻种子繁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1978年种植1.5亩,当年亩产151.2斤,1979年2.05亩,当年亩产201.1斤,1978年种子繁殖二龄麻亩产315.2斤。达县罗江公社三大队四队(协作点),1979年种8亩,平均亩产111.9斤。两年的种植结果认为,种子繁殖应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4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都  相似文献   

13.
四棵公社嘛科所,现有苎麻80亩,1979年总产15,009斤,33亩老麻,单产250斤,科研小组的3.7亩高产试验地,头麻单产137.1斤,二麻单产164.4斤,三麻单产107.9斤,全年亩平均产量409.4斤。他们在夺取苎麻高产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我县麻农历来习惯于冬春两季采用分蔸繁殖法扩大苎麻面积。但近几年来,冬季栽麻所占比重愈来愈大,有的大队甚至完全采用冬栽。如阳城公社去冬今春新发展苎麻1100多亩,其中冬栽700多亩,占63%以上;花桥公社上屋何大队,苎麻面积由1971年的15亩发展到1979年的315亩,  相似文献   

15.
为夺取苎麻种子繁殖当年高产,-我们对苎麻种子繁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1978年种植1.5亩,当年亩产151.2斤,1979年2.05亩,当年亩产201.1斤,1978年种子繁殖二龄麻亩产315.2斤。达县罗江公社三大队四队(协作点),1979年种8亩,平均亩产111.9斤。两年的种植结果认为,种子繁殖应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以混凝土百页片围墙作保护屏障,占地面积30.70亩,建成可保存2000份种质的“国家种质沅江苎麻圃”;采用“三圃制”繁殖入圃无病(根腐线虫病)无性系种质1027份,为妥善保存我国苎麻资源及提供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对5种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表明,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是适应大批量快速繁殖苎麻无病无性系种质以加速建圃进程与安全保种的最佳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79~1981年的试验表明,滨湖麻区高产品种为“鸡骨白”、“芦竹青”。在沙质土、肥力中等、行距80厘米,蔸距35厘米,细切种根育苗移栽条件下,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4.35公斤、151.02公斤,比黄壳早(142.35公斤/亩)、湘苎一号(122.6公斤/亩)、黑皮蔸(96.0公斤/亩)、自里子青(59.78公斤/亩)增产。 1979~1981年的试验还表明,滨湖麻区苎麻  相似文献   

18.
四棵公社麻科所,现有苎麻80亩,1979年总产15,009斤,33亩老麻,单产250斤,科研小组的3.7亩高产试验地,头麻单产137.1斤,二麻单产164.4斤,三麻单产107.9斤,全年亩平均产量409.4斤。他们在夺取苎麻高产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麻业》1985,(1):46-46
我村有耕地884亩,其中苎麻面积504一亩。历年来,苎麻生产上存在一个败蔸问题,即栽下去三、五年,麻蔸就烂了。轻者减产,重者失收。过去唯一的办法是挖掉后过几年重栽,往往短则三年、长则五、六年麻园就得更新,影响收入。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所介绍,苎麻败蔸主要是根腐线虫为  相似文献   

20.
1984~1987年,沅江苎麻生产大发展,麻农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导致沅江湖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苎麻缺锌僵苗。1987年沅江湖区有10万亩新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锌症状。子母城乡1.7万亩头麻有1.1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锌症状。1988、1989两年由于麻价下跌,化肥用量减少,苎麻缺锌僵苗有所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