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石榴叶茶与绿茶在抗氧化活性方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PPH法、ABTS法两种自由基清除方法,研究了石榴叶茶和绿茶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两者的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榴叶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绿茶,榴叶茶的茶多酚含量也明显高于绿茶,并且茶多酚的含量与抗氧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石榴叶是一种提取茶多酚的很好原料。  相似文献   

3.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以遵义优势品牌绿茶凤冈有机茶和湄潭翠芽作为材料,国家级名茶都匀毛尖作为对照,用水溶液浸提法对茶多酚和茶多糖进行提纯,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和蒽酮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凤冈有机茶和湄潭翠芽与都匀毛尖相比,茶多酚和茶多糖的含量相近.茶多酚含量:凤冈有机茶28.17%、湄潭翠芽26.46%、都匀毛尖27.02%;茶多糖含量:凤冈有机茶1.19%、湄潭翠芽1.00%、都匀毛尖1.11%.  相似文献   

5.
茶鲜叶、绿茶和茶多酚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对NO2-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清除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在各处理茶多酚浓度为0.01%~0.16%范围内,其清除率分别超过81.0%,91.7%和77.3%,茶鲜叶和绿茶提取液的清除效果优于同浓度的纯茶多酚.在不同pH条件下,纯茶多酚对NO2-的清除率呈"凹形"曲线变化,在pH 4~5之间清除率较低,而鲜叶及绿茶提取液对NO2-的清除率受pH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采取溶剂萃取法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以不同产地绿茶,采取不同萃取剂、浸提溶剂、绿茶与乙醇量的配比等影响因素研究了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萃取剂为乙醇时,绿茶与乙醇量的配比为1:13时,提取的茶多酚最多,此外,不同产地绿茶的茶多酚提取率不同:云南高黎贡山绿茶广西象棋山绿茶贵州都匀毛尖茶。  相似文献   

7.
对有关日照绿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分别对日照绿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目前的研究现状,揭示了日照茶区特殊地理环境与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旨在找出深入研究日照绿茶的突破点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日照绿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冬茶与祁门红茶、松萝绿茶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冬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是祁门红茶、松萝绿茶的4.11、3.88倍,冬茶的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冬茶具有不同于其他茶的独特化学性质与口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提到贵州,人们会很自然的与"茅台"划上等号,但殊不知历史上黔茶也曾飘香四方. 在黔茶中,绿茶尤胜.香高馥郁,滋味爽、纯、厚.谈及贵州绿茶的特点时,贵州省茶叶协会专家朱志业表示,在我国众多的绿茶品种中,因贵州独有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的地理特征,具备了天然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条件,特别适合绿茶生长,贵州绿茶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可以达到20%~30%,茶多酚可达15%~20%,在全国同类绿茶中均属于上等.  相似文献   

10.
用硅胶柱层析法从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中纯化茶多酚,采用AAPH和DPPH 2种抗氧化体系研究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中茶多酚、水提物以及普通绿茶中茶多酚、水提物中添加Na2 SeO3的加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富硒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普通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且显著高于普通绿茶中茶多酚及水提物与亚硒酸钠之间简单的加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含量。[方法]以浙江绿茶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茶多酚的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最佳条件下茶多酚含量并与酒石酸亚铁吸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以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温度为70℃,超声处理25 min,功率为60%(150 W),提取率为20.87%。浸提物经过纯化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为18.17%。[结论]研究可为绿茶在提取工艺的改进和茶多酚在天然解酒药物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余芳  彭常安  冯志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50-751,775
[目的]研究安徽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功能成分及其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普通绿茶为对照,测定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石台大山村天然富硒绿茶中硒、茶多酚、维生素C、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绿茶。功能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浸提时间1.5h,浸提温度100℃,超声波功率250w。最优工艺条件下功能成分得率为49.79%。[结论]该研究为天然富硒绿茶的研究和利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试验室研究和工厂大生产中原料收购的多年榆测结果,对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人叶种绿茶比小叶种绿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且在儿茶素组成上表现为较高的Ecg,EC和DL-C,而小叶种EGCg和EGC含量较高,同一绿毛茶原料筛分不同规格绿副茶、不同茶树品种绿副茶、商山与平地茶旧绿副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儿茶索组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由大叶种原料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产品在儿茶素组成上存在差异,人叶种产品表现为较高的Ecg,EC,DL-C和较低的EGCg/ECg而小叶种产品有高含量的EGCg和较高的EGCg/ECg.原料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高,制备的产品中相应的成分含量也高,同时产品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了四川蒸青绿茶、日本煎茶样品的主要品质成分。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至制茶工序结束时,茶叶含水率、叶绿素与茶多酚含量的降低率分别为71.53%,17.23%和7.66%,其中的叶绿素与茶多酚保留量明显高于一般的炒青绿茶。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四川蒸青绿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而日本煎茶咖啡碱、酚/氨比值较低,为此,前者的滋味较浓醇,后者的滋味较鲜爽。  相似文献   

15.
抹茶是一种以覆盖茶鲜叶加工而成的蒸青茶(碾茶)为原料,并用专用工具(石磨)碾磨出来的茶产品,其原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抹茶的品质。本试验以径山地区的主要品种“鸠坑”、“迎霜”为试材,通过不同覆盖遮荫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对鲜叶性状及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类、叶绿素等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阳处理技术不仅能明显提高芽叶的鲜嫩度,而且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叶绿素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又使鲜叶原料的酚氨比大幅度降低。所以,这对全面提升抹茶品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沉淀茶多酚pH 5个单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提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7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离子沉淀条件为Zn2+作为沉淀剂,质量分数为15%的NaHCO3水溶液调节pH为6.0,茶多酚沉淀转溶条件最佳表现组合为:A2B1C2D3,即茶多酚沉淀用2mol/L硫酸溶液,料酸体积比为1∶2,于20℃转溶15min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槠叶齐为试材,分析测定了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内含成分随加工进程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绿茶品质风味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时期采制茶叶的变化规律近乎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不同工艺杀青对夏秋绿茶化学成分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夏秋季鲜叶原料对不同工艺杀青绿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品质进行了研究。湿热杀青有利于茶多酚物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茶多酚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绿茶品质。干热不同杀青方法中,虽然锅炒杀青氨基酸含量较高,但同时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品质总分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市售4种绿茶和发酵茶(包括红茶、滇红茶和普洱茶)的茶多酚组成和比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多酚种类和含量。[结果]市售绿茶均含有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茶多酚,以及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EGCG为4种绿茶有效成分中的主要物质。半发酵茶铁观音7种有效成分全部检出,EGCG含量最高为16.610 mg/g。发酵茶红茶中茶多酚(儿茶素)部分被降解,GC、EGC、EGCG含量低,咖啡因含量高为17.304 mg/g;滇红茶中EGCG和ECG含量最高,分别为4.588和3.559 mg/g;普洱茶主要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几乎测不出其他5种茶多酚。[结论]茶叶不同发酵工艺使茶多酚不同程度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