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丰1号属中晚熟优质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熟期较汕优63短4~7d,产量较汕优63增产2.38%~12%,适应性广,抗病性强,适宜在陕南安康、汉中海拔7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金优725是利用三系不育系金23A和恢复绵恢725组配在的优质杂交稻中迟熟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米质达一级米标准,区域试验比汕优63增产7.65,大面积示范比汕优63增产3.3%-14.5%;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  相似文献   

3.
定点采集汕优63、明恢63等主栽品种上的穗颈瘟,进行室内单孢分离培养变异致病菌株,混合喷雾接种,鉴定汕优22、汕优63和明恢63等品种和亲本的抗稻瘟性及产量。 测定结果表明,汕优63叶瘟病级5~9级、颈瘟病率31.2%~100%(病级7~9级)。汕优22叶瘟病为1~6级,发病率0.2%~17%(病级1~5级),叶瘟病级较汕优63降低3~4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87t/hm2.比汕优63增产13.6%;2003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9.1%;2004年参加四川省优米B2组,平均产量8.523t/hm2,比汕优63增产3.0%。参加全国区试长江上游筛选试验.平均产量8.081t/hm2,比汕优63增产2.0%。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晚熟区试,平均产量9.788t/hm2.比汕优63增产7.55%。该组合有稳产、丰产、质优、香型、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科院培育的杂交稻二系中籼组合两优培九产量高,比汕优63增产8%左右;质量好,符合国家优质籼米标准,较协优63高出1个等级,市场销售好且米价高,为此在江苏省推广较快,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然而该组合引入我区以后,却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产量不稳定,农户、田块间差异大;稻曲病发生严重,质量不能保障;出米率低(农村加工一般只有61%左右,较汕优63低5~8个百分点),碎米多.观其米远不如江苏产的整米多,色泽好.  相似文献   

6.
1982~1985年,我县杂交稻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3%、84.19%、81.74%、78.33%,1986年提高到87.01%,主要原因是抓了下列四条措施。 (一)选用结实率高的高产新组合 1985年以前,我县杂交稻一直以汕优6号当家,1986年全县种植了高产、优质的新组合汕优63达8万亩,占杂交稻面积44.4%。据成熟时考查:汕优63平均结实率达89.14%,比汕优6号高3.63%;千粒重达29.84克,比汕优6号增加3克;亩产达687.6公斤,比汕优6号增加80.8公斤,增产13.3%。  相似文献   

7.
金优52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因其米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被列为重点推广组合。2002~2003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国家区试,因其在1998~2003年国家南方区试(以汕优63作  相似文献   

8.
宜香9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的优质强优恢复系宜恢9号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8.77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17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9%。宜香9号有高产、优质、香型、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于中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 品种来源:协青早A×苏恢728 产量表现:2004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625.1kg,比汕优63增产11.3%,达极显著水平,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区试平均单产542.41kg,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7%,并列小组第一位;2005年江苏省杂籼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94.63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53%,列小组第二位。2005年全国区试平均单产569.62kg,比汕优63(CK1)增产6.45%,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5.33%,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单产565.39kg,比Ⅱ优838(CK)增产2.8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7.51kg,比Ⅱ优838(CK)增产4.0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42.48kg,比Ⅱ优838(CK)增产1.96%。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优质水稻新品系“88—16”为母本,与高产品种“特青”杂交,按系谱法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质高产抗病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凉籼3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生产性能。米质达部颁优质标准特级,获四川省第2届“稻香杯”奖;区试产量每667m^2达613.2kg,与“汕优63”每667m^2产量615.45kg持平。“凉籼3号”作为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其产量水平达到了杂交稻“汕优63”的水平;“凉籼3号”叶瘟4-6级,颈瘟5级,稻瘟病抗性较对照“汕优63”提高3-4个等级。截止目前,该品种已示范推广8万余hm^2,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品种的育成及推广,为四川省凉山州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为“三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的增产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丰优香占的分蘖特性及其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同栽培条件下,丰优香占秧苗素质不如汕优63,分蘖发生势弱于汕优63,表现为分蘖发生蘖位比汕优63少5个左右,相同蘖位分蘖发生率比汕优63低10~20个百分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比汕优63提前0.6叶;单株成穗比汕优63少1.3个左右,成穗率比汕优63高6.7个百分点,群体质量优于汕优63;单穗重明显高于汕优63,穗型较大是主要因素,单株适宜成穗数为9个,利于实现高产与优质的统。  相似文献   

12.
<正> 协优901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协青早A与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9019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已连续2年参加省区试,产量均居第1位;平均亩产601.5千克,比对照汕优63亩增产稻谷49千克,增产幅度达8.87%。是我所自育成协优57以来,又一连续2年比汕优63增产幅度较大的组合,也是我省杂交中籼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宜香2084属晚熟优质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于金优117,熟期较金优117长3~4d,产量较汕优63增产8%以上,适应性广,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适宜在陕南550m以下的川道水稻土区做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亚恢671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24.87kg比CK汕优63增产7.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17.42公斤,比CK汕优63增产10.8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三位。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优63迟熟3天。  相似文献   

16.
特优559系江苏盐城地区农科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我市1995年引进,几年的试种表明,特优559亩产600kg左右,比汕优63增9.5%。江苏省1994~1995年区试手均亩产591.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0.33%。1主要特征特性特优559在我省作麦茬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d左右,比汕优63早熟2~3d,株高110cm左右,比汕优63矮4~5cm,茎秆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剑叶短挺,叶色略深,生长清秀,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1hm2有效穗255~270万,每穗总粒150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g左右,米质略好于汕优63。抗病性与汕优63相当。2…  相似文献   

17.
金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以金23A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比对照汕优63短1~2d,株高116cm,株型适中,叶片宽挺,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50~18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9g。米质优,经测定达部优二级优质米标准。抗稻瘟病能力强,适应性广。其高产制种技术包括: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的主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由于其具有比普通杂交稻明显的根系、分蘖、灌浆和穗粒优势,增产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对超级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组合进行的引试与推广表明,这些组合在生产上均表现出比普通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10号、协优46)显著增产和米质优。2000~2003年在永嘉县茗岙乡、大若岩镇、乌牛镇、瓯北镇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全县共推广种植超级稻20000hm^2,单产在8.8t/hm^2左右,比对照普通杂交稻汕优63增产11.7%,高产田块达10.35t/hm^2。在试验和示范过程中,我们对超级稻的生理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蛋白高产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育系珍汕97A与自育抗病抗寒恢复系UN12配组,育成高蛋白优质多抗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联合2号。经1999~2000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试鉴定,汕优联合2号平均产量8269.5k/hm^2,比对照增产7%。2001年在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38.0kg/hm^2,比相应综合对照增产2.67%。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比贵州省目前推广的优良组合增产,抗寒好、结实率比对照高3%。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汕优联合2号1~3级,抗稻瘟病。米质理化测试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有9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标准二级以上,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达12.2%。汕优联合2号于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贵州省中低海拔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优质杂交中稻“丰优2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德化县2007年引进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丰优22",经多年试种表现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作中稻栽培生育期比汕优63迟熟4~5 d。栽培上要注意稀播种,覆膜培育壮秧,适期早插,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