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IMMYT玉米种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7个CIMMY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划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CIMMYTR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属光敏感型种质。  相似文献   

2.
以由10个以上单交组合经2次隔离重组合成的5个遗传平衡群体为实验材料,将群体的一些主要性状进行两季联合方差分析,揭示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以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作为统计量,揭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但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省201份玉米种质资源的27个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抽丝期,抽雄期,穗位高,株高,穗行数,一次分枝数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是早代育种选择中应注意的性状;而出苗期,主轴小穗数遗传力较低,穗粒重,穗重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而出苗期,出籽率遗传变异系数很小,选择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小豆起源于我国,是我国栽培范围最广泛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但与其它作物相比,我国的小豆研究起步较晚,进展缓慢,育种效率及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综述了小豆主要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遗传变异的研究概况,提出了今后小豆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育种中初步的选择方案,旨在对我国的小豆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贵州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种植的晚熟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穗位高的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每hm2产量、茎粗、株高、百粒重、穗长、穗粗、容重居中;对10个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性状中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的有:株高与穗位、秃尖与穗粗、熟期与穗位、穗粗与每hm2产量、穗位与每hm2产量、株高与穗粗、穗粗与穗位、穗长与茎粗、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的有:容重与穗粗、容重与秃尖、容重与熟期、穗长与穗粗.产量与其他几个性状的显著相关程度依次为:穗粗>穗位高>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是容重.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8.
现行生产用蚕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对我国生产上正在使用的两对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审定时比较,健康性相对稳定,其它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茧丝质成绩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品种不同来源间比较,除健康性表现一致外,其它性状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山东的菁松×皓月产量最高,丝质最优;四川的871×872产量最高,重庆的871×872丝质最优.建议各省选原种单位扩大饲养蛾区,增大选择力度,注重茧丝质量的选择,并采用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固有性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的赖氨酸含量,对赖氨酸含量与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赖氨酸含量与优良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间的结合做了有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20份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10个主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即10个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开花日数与吐丝日数的关联度最大,并且开花日数、吐丝日数、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株高、穗位6个性状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产量性状中,穗粗与穗行数间的关联度较大;穗长、千粒重与其它性状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且与各性状间关联度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省2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0个引物中共筛选出18个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引物,共产生123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6.83条,聚类分析表明,以相似系数0.670为标准,22份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以赫498-1为代表的第四大类群中的自交系,与其它3个类群中的自交系间遗传基础较远,可能会形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用RAPD分子标记揭示的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1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将其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类群中,通过与材料的系谱和数量遗传学划分结果比较,有一定亲缘成分的自交系多归于一类,说明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对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地州和县为单位对582份云南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在地州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县区间的多样性差异也较大,其中地州间的多样性以滇西南的临沧、思茅、滇西的大理和滇南的红河为富集地,其多样性指数在1.2631~1.3302;而迪庆、文山和昆明等地的多样性较贫乏,多样性指数在0.4043~1.1284。县区间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0000~1.2884,多样性最丰富的县是镇康、丽江、墨江等县;而通海、个旧和丘北等县的多样性较贫乏。②12个主要性状的多样性则以株高(2.1629)、蛋白质含量(2.0832)和百粒重(2.0787)等5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大,生长习性(0.3622)、茸毛色(0.5412)和花色(0.7151)等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较小。研究表明云南省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  相似文献   

14.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2000年间,广西共收集、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75份,其中广西地方农家种1217份,外省品种5份,国外品种93份,国外自交系249份,国内自交系11份。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生育期春播71~145d,秋播68~111d;株高78~293cm,穗位高17~191cm,穗长6.3~21.5cm,穗粗1.7~5.3cm,穗行数8~24行;果穗多为锥形,粒型以硬粒为主,粒色以白、黄为主,千粒重50~460g。对489份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9.08%~14.99%,脂肪含量3.22%~7.35%,氨基酸含量0.25%~0.40%。利用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的都安2号、多苞玉米30号、墨白玉米、苏湾1号、墨黄9号以及新近育成的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602等,对广西玉米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做好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为进一步丰富玉米育种基础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383份玉米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非加权平均法(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玉米材料进行优势类群的划分与归类。结果表明,通过26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材料中共检测出117条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4.5个,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371~0.846,平均0.647。通过聚类图分析,可将供试玉米材料划分为6类。从而为今后育种实践有目的地选择亲本,拓宽遗传基础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4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68个EST-SSR标记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海拔范围及种都可以分为3类,Gro1代表海拔1500 m以上的大厂茶群体,Gro2代表海拔范围1000~1300 m的茶群体,Gro3代表海拔不明显、种不明显的群体.144份茶树种质资源按...  相似文献   

17.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我国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提出了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odent种质与我国玉米主要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为改良我国早熟类玉米种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份Iodent自交系与4份我国玉米主要种质类群的骨干自交系PH4CV、铁C8605-2、昌7-2和S122采用NCⅡ设计组配80份杂交组合,进行2年田间试验,在成熟期收获中间行中间位置10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分析Iodent自交系与4份主要种质类群骨干自交系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2017-201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较大的群体为I112、I125、I126和I128。玉米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表现最大的组合为S122×I132,效应值为14.10;位列第2-5位的组合依次为PH4CV×I120(8.23)、S122×I123(7.38)、铁C8605-2×I127(7.15)和S122×I126(7.06);而组合铁C8605-2×I123的SCA效应值最小,为-12.12。以所配组合单株产量SCA效应值为依据进行分类,选择数值最小的SCA作为划分类群的依据,结果显示I112、I119、I130属于Lancaster类群,I123、I125、I126、I133属于塘四平头类群,I128、I131、I132、I134属于Reid类群,I114、I117、I118、I120、I121、I122、I124、I127、I129属于旅大红骨类群。Iodent种质自交系在我国早熟玉米区主要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有旅大红骨群×I132、Lancaster群×I120、Reid群×I118和塘四平头群×I127等。【结论】Iodent种质自交系与Lancaster、国内Reid、塘四平头和旅大红骨四大类群自交系杂交时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其中与旅大红骨类群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19.
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rosoft Excel、DPS、SPSS软件,对部分气候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广东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并初步将品种分为7个类别.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来自2个由CIMMYT亚热带群体和Reid种质代表系杂交构建的半外来群体中的40个选系与测验种测交,通过产量的杂种优势来分析改良效果,为这些半外来群体及其选系的继续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半外来群体(B73×Pob45)×B73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测验种都有较大的杂种优势;(掖107×Pob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