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驯化野生食用菌是增加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民族和个人体质上的差异,有些人对某些公认的野生食用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因此,采集和驯化这些野生食用菌时要慎重。我国(尤其是南方各省)7~9月是各种野生食用菌旺发季节,在上山采集之余,美美地  相似文献   

2.
简述野生食用菌人工驯化的5条原则,指出我国食用菌驯化研究空间巨大。具体介绍野生菌的驯化研究程序为:野外子实体采集,组织或孢子分离法获得菌丝体纯培养,培养基筛选,栽培时间选择,人工栽培试验等。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以北地区紧邻内蒙古草原,野生食用菌当以口蘑科的蘑菇为上品,其中口蘑科口蘑属的蒙古口蘑能生于草原,其他能在这个区域采收的还有生于杨树林地的杨树口蘑,象松口蘑,粗壮口蘑、棕灰口蘑都生于松林或混蛟林地上,坝上地区并不多见,也未见人工驯化的有关报道。而蘑菇科中双孢菇和四孢蘑菇,已在为国内外主要的人工栽培菇类。与上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食用菌》2009,(6):68-68
一种野生珍稀食、药兼用菌在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该品种系我所科研人员2008年7月26日在野外枯死的杨树墩上采到的一株野生菌,模拟野生配方筛选等一系列驯化研究程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野生珍稀食、药兼用菌大孔菌在河南省汤阴县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该品种源自该所科研人员于2008年7月26日从野外枯死的杨树墩上采到的一株野生菌(图1),经过组织、孢子分离,菌丝体纯化培养,模拟野生配方筛选等一系列驯化研究程序后,栽培得以成功(图2)。  相似文献   

6.
对野生和驯化栽培的金针菇、双孢菇和猴头菇子实体的氨基醚含量和摩尔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驯化栽培过程中,蘑菇子实体中的氨基酸含量大幅度增高,氨基酸摩尔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脯氢酸、赖氨酸含量增加60%以上,特别是猴头菇,其赖氨酸含量提高了16倍之多,蛋氨酸和缬氨酸含量下降;丝氨酸、略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甘氨酸的摩尔组分则相对稳定,变异系数小于6%。驯化栽培蘑菇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理想模式谱的相关度达显著水平,其营养效价显著高于相应的野生菇。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树花驯化栽培研究陈国朱(福建莆田市食用菌开发中心351100)陈玉先(莆田市郑坂中学351142)灰树花是一种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开发前景广阔。我市稻草蔗渣丰富,从野生灰树花中分离菌种,以稻草蔗渣为培养料进行驯化栽培。1菌种培养1.1组织分离199...  相似文献   

8.
目前很多珍稀野生食用菌尚不能人工栽培,其子实体的发育机理仍难以解释,在人工驯化过程中,室内栽培转到室外栽培仍具有较大的不可操作性,受到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关于野生食用菌生长发育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过分析可栽培食用菌的疏水蛋白编码基因、凝集素编码基因、转录因子编码基因、蛋白激酶编码基因、漆酶基因等几类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可为今后野生食用菌人工栽培及基因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主要从事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野生食用菌的驯化、食用菌栽培生理生化、栽培添加剂及自然栽培和工厂化模式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上海市领军人才陈明杰研究员为本学科带头人。本室现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10人。本室配备有开展食用菌驯化、生理、生化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进行工厂化木腐菌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设施设备。目前正在承  相似文献   

10.
竹荪是我国著名的山珍,不仅味道鲜美、滑嫩爽口,且营养丰富。近年来开始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化栽培,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结合长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俞志纯 《食用菌》2008,(4):17-17
香白蘑又名圈白蘑,是近年新培植的珍稀食用菌。它鲜菇菌肉肥厚,久煮不烂,香甜滑爽,味鲜可口,口味似鸡[土丛],是极有开发前景的野生驯化食用菌。现把其菌糠栽培配方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学报》2006,13(3):F0003
育种栽培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最早从事的研究领域,我国的香菇纯菌种段木栽培技术和香菇代料栽培技术都是从这里诞生的。此外,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体系的引进、应用及推广,野生猴头的人工驯化栽培,银耳伴生菌的发现等一系列开创性工作都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灌南县是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拥有多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栽培杏鲍菇、纯白金针菇、双孢菇、草菇等中高档品种,产品销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双孢蘑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可鲜销、罐藏、盐渍,其菌丝还可作为制药的原料,有世界菇之称。双孢菇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  相似文献   

14.
发酵料栽培花脸蘑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脸蘑Lepistasordida(Fr.)Sing,又名花脸香蘑、紫花脸蘑、丁香蘑。气味香浓、味道鲜美,鲜食和干食口味具佳,为东北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花脸蘑的野生资源稀少,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人工培植花脸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对野生花脸蘑进行组织分离和菌种驯化、栽培试验,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摸索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黄蘑原为长白山区特产的中温型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春、秋2季可以采取半地下式人工代料栽培,设施建造简便,生产成本较低,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边银丙  徐璟煜 《食用菌》2008,30(6):55-56
随着双孢菇、巴西菇等草腐食用菌栽培不断发展,食用菌病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对食用菌病害类型及发生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食用菌病害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过2年松乳菇共生型食用菌的驯化探讨,通过野生松乳菇采集、组织分离培养,借鉴于其它食用菌的配方,找出适合松乳菇生长的人工培养基。设计4个原种培养基配方,以配方1最佳。设计二级、三级种培养基配方7个,以配方7最佳。在室内外人工模拟栽培观察均有菌丝体长出。初步摸索出驯化栽培松乳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在国际市场上是仅次于蘑菇,香菇,居第三位的主要食用菌,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开发金针菇新品种的概况;金针菇优良菌株的野生驯化育种,担孢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技术;笔者通过野生驯化育出的我国第一个自选的定型的金针菇优良菌株“三明1号”及采用担孢子杂交法育出的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优质,抗病性强,栽培性能稳定的金针菇优良菌株“杂交19号”的品种特性,栽培特点和管理技术,以及金针菇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9.
鱼台县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平菇、双孢菇等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自1995年我县王鲁镇引进双孢菇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获得成功以来,鱼台县的食用菌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各地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到2006年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LSOI菌株的驯化与栽培(浙江省丽水地区食用菌开发研究所)(丽水师专化学系323000)吴锡鹏,黄云坚笔者从野生黑木耳中分离、驯化出一株优良的黑木耳新品种,经菇农在生产中应用,表明该菌株是适合我区气候特征的优良菌株。(一)黑木耳LSOI菌株的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