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干旱条件下灌水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干旱条件下对油松,侧柏,刺槐人工林进行不同水平灌水试验,结果表明:1.0倍降水量的补充灌水对三种树木的生长最有利,直径和高生长量快。油松和侧柏的年材积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的2.9倍和1.6倍,每年每公顷可分别盈利575元和2566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尾叶桉短轮伐期经营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尾叶桉短轮伐期经营林设置好、中、差三类立地调查林分生长及进行树干解析,以研究尾叶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立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平均单株材积在三类立地的生长差异均显著,好立地的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2410m^3,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56倍和2.52倍。三类立地解析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年生胸径总生长量好立地达到19.95cm,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24倍和1.50倍;树高总生长量6年生达到22.80m,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17倍和1.27倍;单株材积总生长量达到0.3025m^3,分别是中等、差立地的1.82倍和2.85倍。3个指标的平均年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了解短轮伐期林分林木生长的变化趋势,才能合理经营、维护地力和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正常生长区和发病区火炬松单株材积和当年生新梢生长量调查,经数理统计分析表明,正常生长区和发病区单株材积差异这极显著水平;当年生新梢生长量损失率达87.20%~94.94%,使5~6年生幼林每年每亩材积生长量较正常生长量(0.4~0.72m~3)减少0.35~0.66m~3。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主要森林建群种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根据三十多年来各种森林调查,所伐倒的37712株样木生长信息,研究了21个树种的材积,直径、树高的生长规律,并从当前森林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观点,讨论了有关问题。这些树种是:紫果云杉、丽江云杉、麦吊杉、川西云杉、岷江冷杉、长苞冷杉、鳞皮冷杉、铁杉、落叶松、油松、高山松、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杉木、柏木、桦木、木荷、青杠、杨树、丝栗等。  相似文献   

5.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林隙大小在100m^2左右,最适合于苗高2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超过100m^2,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林隙大小在300m^2左右,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30a左右,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而小径木数量有限,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林隙对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响不大,对4年生以上幼树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9年生至16年生幼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云、冷杉野生苗雨季造林技术要点邱本正云、冷杉是高海拔山区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树种,也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但云、冷杉一旦被采伐后不及时更新造林,迹地的立地条件会很快恶化,森林状况很难恢复。云、冷杉生长周期长,是慢生的阴性树种,直播造林难于成功。所...  相似文献   

7.
云杉、冷杉属于松柏科。云杉为阴性树种,喜气候寒冷、空气潮湿、根浅生,能够耐薄土,幼苗期生长较慢,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极为敏感。在经过大面积皆伐的迹地生长,云杉的幼苗很容易遭受霜冻、日灼危害,生长极为不良。冷杉为耐阴树种,生长于湿润肥沃土地,喜冷湿,易遭春霜的危害,但对秋霜有一定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在藤县八角主产地古龙镇古龙村了解到,该镇交通管理站站长祝海家责任山上有一株挂十一个角果实的八角果树,于是专程到这株树下了解、拍照。祝海说,这片八角林是孤年代分责任山时领到的,那时就发现整片八角林只有这株长的果都是十一个角,每年生果产量都保持在50至300斤(一般八角树产果50公斤左右),出售干果时老板都愿加价0.5元收购。现在有人愿出4元一株买他这株八角的苗,而普通八角亩只能卖0.5至0.6元一株。据推测,这株树的直径有33厘米左右,高约十五六米,生果比一般的八角生果大。笔者认为值得培育推广。十一个角的…  相似文献   

9.
辽东山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引种樟子松营造人工林。20多年的实践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在15 a生前生长较快;直径、树高连年生长量15 a生后呈下降趋势,20 a生后下降显著;直径、树高平均生长量20 a生后下降明显;15 a生前针叶量正常,而15 a生后针叶量明显下降,生长势弱,保存率低,纬度愈低生长愈差;生长量明显低于同龄的日本落叶松、红松,亦低于冷杉和云杉。因此,樟子松在辽东山区只适宜在较差立地上营造生态公益林,不宜作为培育用材林的树种。  相似文献   

10.
1.需肥特性核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产高寿长,需肥量尤其是需氮量要比其他果树大1~2倍。据法国和美国研究,每产100kg坚果要从土中带走纯氮1.456kg,纯磷0.187kg,纯钾0.47kg,纯钙0.155kg,纯镁0.039kg,比生产100kg梨需的纯氮磷钾分别高225.59%、-6.5%和4.44%,比每生产100kg柑桔需的纯氮磷钾分别高144.17%、70.00%和17.5%。再加上根干枝叶的生长、花芽分化、淋洗流失和土壤固定,每年应补充的纯元素应比这大2倍以上。过去种核桃都不施肥,显然单靠土壤供应这是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白灵海  贾宏炎 《森林工程》2009,25(5):19-21,31
广西凌云和都安岩溶地区几种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试验研究一是林草模式,采用任豆加桂牧1号的混交方式,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7 m、胸径为2.10 cm。牧草种植当年即可采收,每年可采收5次,年平均产量150 t/hm2,产值达1.5万元/hm2。二是林果模式,采用任豆加山葡萄、肥牛树加澳洲坚果、香椿加大果枇杷的套种方式,任豆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2.74 m、胸径为2.14 cm。种植的山葡萄2005年初已开花并少量挂果,到第五年可进入丰产期。三是林竹模式,采用柚木加吊丝竹的套种方式,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7 m、胸径为1.52 m,柚木林下套种的吊丝竹5 a达到丰产期。四是林药模式,采用香椿加金银花的套种方式,香椿混交示范林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1.72 m、胸径为1.36 m。3 a生单株鲜花产量可达0.5 kg,产值30元,亩产值达1 200元。四种综合治理模式均取得良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北地区10个种源的77个家系沙松纸浆用材林苗期的苗高、地径和当年高生长指标测定和分析,比较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系沙松间苗高、地径、当年高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苗高生长表现良好的为东京城04、东京城05和柴河04号家系;地径生长表现良好的为露水河08、东京城04和柴河05号家系;当年高生长表现最好的为露水河14号家系。  相似文献   

13.
对核桃林(产前期、初果期、盛果期)分别施用不同绿肥及施肥次数试验,结果表明:产前期以冠幅生长差异最显著,其次是树高,差异最小的是地径,以施混合肥及一年施3次的生长最好;初果期以冠幅生长和产量差异最显著,其次是地径,差异最小的是树高,以施混合施肥和一年施3次的生长最好;盛果期以产量差异最显著,其次是冠幅,差异最小的是地径和树高,施用混合肥产量每株年增产10.5kg。从外观上看,施用沼液和硼砂加硫酸锌肥料的,核桃林木叶片更绿、更大、更厚;不施肥和就地埋茅草、枯枝落叶的林木叶子变黄,而且落叶早。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杉木造林前穴底、幼林及中龄林施城市固体垃圾肥,以研究该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造林前穴底施垃圾肥肥效显著,以每穴施 37.5 kg 肥效最好,第2 年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7.68% 和25.41% ;幼林施垃圾肥对杉木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年肥效不明显,其中 37.5k g/株垃圾肥处理在第 3 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9% 和 24.14% ,不同施肥处理第 3 年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垃圾肥 37.5 kg/株(记为 L37.5)> L25> L12.5> N0.25(尿素0.25 kg/株);杉木中龄林施垃圾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随时间推移,各施肥处理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L37.5> L25> N0.25> L12.5.,且肥效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黄檗3 a生幼树为材料,对不同栽植密度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2%和91%。不同株距树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树高、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株距0.5 m1 m0.3 m1.5 m;而不同行距对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影响。采用一元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植密度为33 300株·hm~(-2)(株行距0.3 m×1.0 m),可产生干物质3 930.06 kg·hm~(-2);最小的为3 30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干物质仅为344.08 kg·hm~(-2)。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油桐的两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因子,分析来自11个不同地区93个家系的油桐在幼林期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油桐的树高、地径在栽植初期(2013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植1 a后(2014年),不同种源油桐的地径差异仍极显著,但树高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种源不同家系油桐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造林初期及造林1a后湖南沅陵和湖南株洲地区不同家系油桐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地区则变化不一。湖南沅陵地区油桐的树高和地径在栽植初期及1 a后均高于所有种源的平均值,生长表现较好。其中,4-11家系的树高、地径均高于种源平均值,生长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7.
杉木对不同岩性土体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双喜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4):32-34,38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在不同岩性土体上进行了杉木栽植的研究 ,10a试验结果表明 :杉木的高、径生长以及生物量在不同岩性所发育的土壤上的差异是很显著的。其中以玄武岩与石英砂岩发育的土体上的杉木生长最好 ,依次为长石石英砂岩与变余砂岩 ,而以煤系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上的杉木生长最差。不同岩性土体上杉木的生物量与其树高、胸径生长相关 ,反映在杉木生长好的岩性土体上的杉木生物量为高 ,但随着杉木的生长势降低 ,其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该研究为南方山区杉木立地分类中应重视岩性因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油茶主栽品种栽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植株,定株定枝进行观察记录,研究5年生油茶品种岑软1号、岑软2号、岑软3号、桂无5和湘林11、赣无1栽培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树体内部结构良好,树高和冠幅的生长比较均衡,但自然形成的树形有一定的差异性.广西品种每年抽梢4次,湘林11和赣无1抽梢3次.不同品种、分枝角度、长势及不同部位影...  相似文献   

19.
石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证明:石梓天然林树高和直径生长有两个速生期,第一个在第10年左右,第二个在第40—50年。材积生长量则一直在上升,其生长旺盛期可延长50—60年;人工播种的苗木高、径生长在播种后第3个月出现高峰,随即下降。苗高生长峰期在第2—5(6)个月,其生长量占苗高总生长量的79—90%。苗径生长峰期有两个,主峰期在第2—4(5)个月,次峰期在第6(7)个月,两次峰期的生长量占苗径总生长量的72—80%,11年生人工幼林,树高生长高峰在第2年,胸径生长高峰在第4年,材积生长高峰在第7年。但树高在第8年后生长缓慢,胸径和材积正处在生长旺盛期。  相似文献   

20.
尖峰岭绿楠树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绿楠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并进行了样木横剖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楠是比较速生的树种,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2)胸径年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而树高年生长量高峰期晚于地径和胸径生长高峰值出现的年份;(3)在生长初期(8a前),材积生长极缓慢,年生长量<00009m3,其后开始较快增长,到第17年出现最大值000868m3;(4)从平均生长量看,地径变化比较平缓;胸径在14a前呈稳态上升趋势,14a后呈平稳发展状态并略有下降;树高在19a前基本呈稳态上升趋势,19a后保持在050m/a左右,并呈缓慢地下降趋势;材积一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不同坡位的水肥等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楠树的生长,离水沟最近的下坡地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分别大375%和291%;(6)绿楠树地径、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变化趋势基本上与降雨蒸发比(R/E)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水分状况是影响绿楠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