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SO2在Ni(111)表面分解吸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SO2及其分解片段的吸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Ni(111)表面上SO2以S,O原子顶位平铺吸附最稳定;SO3以C3v轴倾斜表面吸附;SO自由基存在两种可能的吸附结构,一种是平铺吸附于Ni(111)面,另一种是以S端垂直吸附穴位,S原子在穴位为最优吸附位.对各吸附体系的态密度及电子转移分析表明,SOx吸附中均为衬底镍原子向硫的氧化物转移电子,改变了S—O键之间的电子分布,导致其键长变长,这有利于硫氧化物在镍表面的解离反应.S原子在Ni(111)表面的吸附中,Ni原子的s轨道向S原子转移电子,这与O的吸附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Mg2Ni相Cu合金化前后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结果发现:2个Cu原子最易占据 Ni(Ⅱ)的(0,0.5,0.166 7)与(0.5,0,0.5)位置,而在Cu合金化Mg2Ni的相结构中,Mg2Ni(Ⅱ)″1-xCux(x=1/3)的结构稳定性最高.电子态密度(DOS)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Mg2Ni(Ⅱ)″1-xCux(x=1/3)相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体系在费米能级处成键电子数N(EF)的多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3模拟软件包对CdnSn(1≤n≤12)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其能量、频率以及电子性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n=1~3时,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平面结构;当n=4~12时,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看成是由Cd2S2和Cd3S3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转移的电荷逐渐增加,转移的电荷量有达到块体中电荷值的趋势.团簇的总能量二阶有限差分,平均结合能以及最高已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的能隙都显示团簇的幻数为n=3,6和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Au元素、B元素和N元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这几种元素结合起来构建出稳定的团簇结构Au_6B_8N_(24)。对Au_6B_8N_(24)团簇结构优化,计算和分析它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并对其一系列性质做出理论预测,为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DMol~3软件包对Au_6B_8N_(24)团簇结构进行优化,进行振动频率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论证Au_6B_8N_(24)团簇结构的稳定性。利用高斯09软件包对结构进行自然轨道(NBO)分析。结果优化后的Au_6B_8N_(24)团簇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动力学稳定性。分析结构的电子性质,结构中Au原子和B原子失电子,N原子得电子,Au原子上存在明显的d轨道特征。NBO分析结果表明Au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σ键,N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一种σ键和一种π键,B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σ键。结论优化后的Au_6B_8N_(24)团簇结构稳定,电子性质良好,计算结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对Si_8团簇的空间构型与对称性,能隙及电子性质进行了模拟分析,在模拟过程中采用GGA近似方法对Si_8团簇的基态能量进行截断处理。结果表明,具有C1和C2v对称性的Si_8团簇的化学稳定性相对较好,具有Cs对称性的Si_8团簇化学稳定性最差;具有D4d对称性构型和C2v对称性3a构型的Si_8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最小,团簇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准一维卤素桥接混合价含过渡金属络合物(HMMC''s)中的对角和非对角电子—晶格耦合.利用Green函数方法首次计算了非对角电子—晶格耦合对极化子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同时包括对角和非对角耦合时,这种物质的基态将是电荷密度波(CDW)和键序波(BOW)共存,而以前的研究者都认为在这种物质中只存在电荷密度波(CDW).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Si(001)-(2×2×1):H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方法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Si(001)-(2×2×1):H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计算并对该表面进行电子结构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弛豫作用使得部分电子从第一层硅原子转移到了第二层硅原子上,从而导致表层硅呈现正电性.结论 这样的电子结构特性将有助于负电性强的氧气分子在硅氢表面的吸附. 弛豫后的Si(001)-(2×2×1):H表面的能带结构具有半导体材料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MgH2-X(X=Si,Ge,Sn,Pb)合金化体系的能量、几何与电子结构.负形成热的计算发现:合金化元素X在镁氢化合物(MgH2)中少量固溶时,体系相结构稳定性变差,预示着解氢能力得到改善.电子态密度(DOS)与电子密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镁氢化合物X合金化后,X与其周围的H原子相互作用不明显,而Mg-H之间的成键作用减弱.体系Ge合金化解氢能力增强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预测Si,Sn,Pb少量固溶于MgH2能提高体系的解氢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Samucl反键分子轨道增价原理和Linnett反键轨道电子配对理论,论述了4电子3中心分子体系Harcourt增价结构的构造方式。重点放在对其波函数的考虑,即由结构的波函数阐明结构的性质及特点,如长键共振结构和键的分数性。我们还证明Harcourt增价结构是作近似分子轨道处理涉及到组态相互作用时的主要结构成分。对N_2O分子的定性价键描述,包含Harcourt增价结构才是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ethanol-(water)n(n=1~3)进行研究,对优化计算得到的各种稳定构型的结合能及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乙醇-水异二聚体,水分子作为质子给体而乙醇分子作为质子受体的结构是最稳定的;对于乙醇-水异三聚体和异四聚体,每个分子即作为质子给体又作为质子受体的乙醇-水环状团簇构型最稳定;随着n值的增大,稳定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12.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同期商业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分析了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主要作业渔场温跃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影响黄鳍金枪鱼渔场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年,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随温跃层上界温度的高值区向西收缩而西移,最西至145°E;厄尔尼诺年,东移至165°E以东。拉尼娜年较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侧温跃层的上界深度差拉大,80~130 m上界深度值偏西。温跃层强度整体上呈现西弱东强,温跃层厚度以15°N和15°S为轴线,分别存在一个较厚的带状分布结构,CPUE分布在厚度值120~200 m之间。温跃层上界温度为27.5~29.5 ℃、强度为0.08~0.13 ℃·m-1时,CPUE分布密集,温跃层参数中上界温度对CPUE分布的影响最大。且厄尔尼诺年CPUE的东移和拉尼娜年CPUE的西移随渔场所在温跃层的最适参数值而移动。时间因子中年份对CPUE的影响是波动性的,拉尼娜年对CPUE的影响更密切。资源丰度较高海域在5°N—5°S,150°E—175°E。综上所述,异常气候导致的温跃层变化对于CPUE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β-蒎烯合成四元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压热法由β-蒎烯与多聚甲醛合成了诺卜醇,再由诺卜醇合成了诺卜乙基醚,并用MS,IR,^1H NMR及^13C NMR对诺卜乙基醚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6个诺卜醇臭氧化主要产物的结构.它们均为四元环类化合物.这表明诺卜醇臭氧化时碳碳双键、叔氢都会被氧化.还伴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反应。对诺卜乙基醚的碱性KMnO4氧化反应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确定了4个主要产物的结构.它们均为四元环类化合物.这表明反应首先生成2.3-二醇.然后继续氧化断裂得到环丁烷乙酸,或者脱水后得到2.3-环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H2O和H2S与卤素分子(X—Y)形成的卤键O/S…X—Y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卤键的形成导致X—Y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电子密度拓扑(AIM)分析表明,复合物中的卤键为闭壳层相互作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卤键O/S…X—Y形成时,强的分子间超共轭n(O/S)→σ*(X—Y)引起的电荷转移是X—Y键伸缩振动频率红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Fully rotationally resolved spectra of three isotopic species of 1:1 clusters of benzene with water (H(2)O, D(2)O, and HDO) were fit to yield moments of inertia that demonstrate unambiguously that water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benzene plane in nearly free internal rotation with both hydrogen atoms pointing toward the pi clou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MP2 level of electron correlation and 6-31 G(**) basis set with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corrections) predict a binding energy D(e) greater, similar 1.78 kilocalories per mole. In 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ructures, water is situated nearly 1 angstrom within the van der Waals contacts of the monomers,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hydrogen bond formation in this simple model of aqueous-pi electron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6.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分别饲喂低硒(0.0068ppmSe)基础日粮和补硒(0.1ppmSe)日粮的4周龄来航鸡,对~(75)Se—亚硒酸钠的吸收和排泄。实验鸡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液,经7天排泄后,低硒日粮组动物,~(75)Se在体内的存留量为40.85%,而补硒日粮组,则为24.79%;当实验鸡每天嗉囊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液,连续注射7天时,在7天期间,低硒组和补硒组动物,体内~(75)Se的存留量都逐日增高,且明显高于仅注射一次~(75)Se—亚硒酸钠,并经相同时间排泄后的实验组动物;~(75)Se在实验鸡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也测得了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热法,以Ni(NO_3)_3·6H_2O、均苯三甲酸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快速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i_3(BTC)_2·12H_2O晶体。以Ni_3(BTC)_2·12H_2O为前体,通过焙烧得到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用于CO催化氧化反应,并与由硝酸镍热解得到的NiO(R)催化剂进行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物理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CO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具有(111)面的NiO颗粒的催化活性优于普通Ni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simulations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reveal the development of turbulence driven by intense electron beams that form near the magnetic x-line and separatrices. The turbulence collapses into localized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structures in which the electron density is depleted. The predicted structure of these electron holes compares favorably wi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t Earth's magnetopause.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se electron ho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intense electric fields lead to strong electron scattering and energization, whose understanding is critical to explaining why magnetic explosions in space release energy so quickly and produce such a large number of energetic electrons.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的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地径聚类分级的5个类群为变量,开展单因素的截干试验,了解截干对其枝条萌发相关指标和穗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类群的平均1级分枝数、2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穗条产量分别为4.1~9.6、1.3~2.3、5.5~11.3枝/株和24~56条/株;类群间此4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1级分枝的穗条产量占总产量的79.9%~94.6%,即穗条主要来源于1级分枝。随着地径增大,穗条产量也随之增加,当地径≥3.00 cm时进行截干,可极显著地增加穗条产量。因此,截干前培育壮苗促进旱冬瓜地径生长是提高其扦插穗条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