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导致农业用水不合理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适度开发利用农田水分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关键。分析了农田水分研究进展、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研究进展及当前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提出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初步辨识了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水分生产潜力适度开发的研究框架与关键科学命题。当前,要遵循农田水分适度开发的思想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生态,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T1自然生长,T2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T3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冬小麦农田蒸散状况,并利用气象要素建立不同水分条件下蒸散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在冬小麦不同发育期、不同水分条件下均有所改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蒸散日变化总体上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期出现峰值的时间点不一致,不同发育期日总蒸散量均为T3T1T2。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总体表现为拔节期受气温影响较大,孕穗期及发育期T1、T3处理下总辐射对蒸散量影响较大,空气湿度对冬小麦农田蒸散量具有明显负效应;T2处理下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日变化和日总蒸散量受干旱累积效应的影响,从孕穗期开始表现出对外界气象要素的变化响应不明显。建立了不同水分经验模型,可供作物蒸散量估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干湿气候和农田水分动态特征分析,研究了农田水分状况对这一地区农田光温生产潜力的限制。根据作者四年来的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半干旱区农田水分的调控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本地区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分与土壤氮素矿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肥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室内及田间试验的基础上,依据氮素矿化机理,分析了农田水分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关系;考虑温度和水分因素。建立了农田单氮源矿化模型,田间试验与模型结果相吻合,为制定农业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模型中根系吸水项采用 DeJong 吸水函数,用农田潜在蒸散量乘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或灌水后进入土壤每层的水量选用一个雨水分配模型。利用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水分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分层根系吸水量。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农田杂草与作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农事操作中常利用水分管理对杂草进行有效防控。论述了水分胁迫对农田杂草种子萌发、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农田杂草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土壤分层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模型中根系吸水项采用Dejong吸水函数,用农田潜在蒸散量乘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或灌水后进入土壤每层的水量选用一个雨水分配模型。利用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水分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分层根系吸水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以植物的叶温和叶水势作为水分指标是准确可靠的。所以,探索冬小麦叶温和叶水势变化规律.找出适宜水分指标和临界水分指标,可以为农田水分预测预报和建立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我们以冬小麦为材料,在大田进行了两年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雨养农业地区实际,定义了农田水分系统,并区分了农田水分的简单循环和完全循环。在此基础上,以定西为试点,分析和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水分系统基本关系的特征,阐明了土壤水分运动若干特征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工构筑物修建与农田水淹损害因果关系鉴定实践需求多,现有判定方法精度低、可信性弱。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可以实现农业环境因果关系模拟计算,提高因果关系判定的精确性。本文通过模拟分析人工构筑物修建前后受淹农田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淹没流速以及淹没时长,确定降雨与农田水淹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水淹损害与排涝条件受损之间的关联,并通过时空关联及历史实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在农田水淹损害鉴定因果关系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农田水淹因果关系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立军  胡爱生  李必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71-6372,6545
[目的]研究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方法]农田种植水稻,水稻采用直播式播种。鱼苗春天放养。[结果]水稻在水上生长状况和在大田中生长基本一样,但生育期稍短;鱼在水中正常生长。水上农田水下养鱼农业模式的纯收入为38250元/hm2,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提高了10倍多。[结论]水上农田水下鱼的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是解决耕地面积不足和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引进了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重现性等优点的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在云南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中进行实践和运用,研究坡耕地土壤产汇流规律和侵蚀规律。根据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产汇流情况,统计张毕山、吉科等5个小流域坡地试验小区和坡改梯后梯地试验小区共59场次模拟降雨试验数据,分析坡改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坡改梯后梯地土埂发挥了拦蓄雨量作用,强化了降雨入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暴雨地表径流形成,土壤流失量和侵蚀强度得到了明显的缓减,蓄水保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水分胁迫及其复水条件下,分别测定代表不同土层厚度的18个丘陵区农田的土壤、植株、群体水分参数,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分析农田尺度的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关系,研究水分胁迫与胁迫后复水的响应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茎流强度、土壤含水量、伤流、冠气温差作为综合反映农田水分响应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灌溉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再生水灌溉农田是再生水回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控制项目和指标的制定原则,对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项目、水质及处理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将城市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质要求与国内外农田灌溉水质控制项目和指标进行了对比.结合我国农业灌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农田安全灌溉的控制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影响县级农田水利化管理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建立了综合评价县级农田水利化系统管理质量的层次分析模型 ,确定了农田水利化系统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步骤和方法 .为县级农田水利化管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农田土壤水分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表征程度 ,确定了包括土壤水分常数、土壤蓄水量以及土壤蓄水量盈亏值三类共计 9个指标 ,对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区。分区结果表明 ,整个生长季全省呈现西亏东盈中部正常的特点 ,且依不同生长季时段和土层厚度有较大差异 ,为指导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于智恒  寇立娟  王钢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52-19253,19262
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中BP网络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在不同水位、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生理指标非线形变化的模拟模型。该模型采用光合有效辐射、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农田水位、淹水历时等为参数,以2009年在测坑的小麦试验结果作为学习样本和检验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描述不同条件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春明  朱祺  李曜  刘平  张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210-6211,6424
畜禽粪便在我国普遍作为肥料还田,但过量施用将带来面源污染.确定合理的施肥量,使得畜禽粪便在周边农田消纳的同时不带来环境风险.以北京市某种猪场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农田磷平衡.综合肥料施入、秸秆还田、干/湿沉降、种子含磷等输入源以及作物收获、径流淋溶及土壤侵蚀等输出源,同时考虑农田合理磷盈余,计算得出该种猪场周边农田最佳磷施入量为46.45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农田面积为50.48 hm2.该研究可为养殖场的粪便消纳及选址提供一种较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