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能够降低水稻的产量,但不同的有机物对水稻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并不同。硝基苯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及每穴穗数均有降低,每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氯苯处理对降低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随着萘处理浓度的增加,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结实率没有影响。用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灌溉水稻,只要能生长并成熟,其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经检测均没能超出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实现水稻高产所需要的移栽基本苗数及相应的施肥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移栽基本苗数条件下配方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适宜的移栽基本苗数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在相同基本苗数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试验结果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受节水处理的影响,以"津原E28"、"津稻417"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灌溉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节水处理,探究不同时期节水后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时期节水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稻的产量,主要制约因素为穗数和千粒重,各处理间产量降低幅度为14%~39%、12%~27%。节水处理对穗数、每穗粒数、杆长、穗长、实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均达到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拔节期至孕穗期节水,水稻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下降最为明显;返青至分蘖期的节水处理,水稻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最低;出穗至灌浆期的节水处理实粒率最低。  相似文献   

4.
宽窄行种植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松-122水稻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水稻在不同宽窄行配置下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使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粒重降低,导致产量减少;50 cm-20 cm宽窄行距配置对水稻形态发育和产量形成无明显影响,可提高插秧效率,改善田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使用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东台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直播、机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直播水稻产量较机插水稻产量低5%左右。从产量结构成因来看,直播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机插稻,直播水稻穗熟度大于机插秧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将黑龙江省垦区6个水稻品种(系) 种植在6个不同生态点,利用AMMI 模型对水 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 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 明:基因型(G)×环境(E)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显;本试验中的各水稻品 种(系)在不同地点种植,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稳定性存在差异,垦稻08-924产量最稳定 ;850农场和军川农场较适合水稻进行区试试验;二次枝梗数和穗长除与结实率、产量相关 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除与穗数达显著正相关外, 与其它性状均未达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龙  贾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10-17412,17418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和旱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宁粳16号和旱稻297为试验材料,进行淹水、干湿交替和旱作灌溉处理,观察水稻和旱稻的生长动态变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其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经济系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灌溉使水稻和旱稻分蘖期后移,生育期推迟,生长发育缓慢,株高降低,产量降低,穗长变短,穗数不足,穗粒数下降,千粒重降低,结实率下降,经济系数提高;旱稻与水稻相比,旱作灌溉处理对旱稻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选取30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各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叶面积指数、总干物质生产量、粒叶比、单茎茎鞘重和株高,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水稻群体产量构成性状、群体质量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水稻群体,其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水稻产量的相关关系并不完全一致,以结实率表现最明显;水稻群体质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群体中也表现不一致,以粒叶比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变化最明显。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针对不同群体,明确不同产量性状和群体质量性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应抓住重点性状并协调其与产量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作用,以获得水稻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水稻在不同播种期的生育期、颖花数、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因子和产量变化关系,我们进行了杂交水稻甬优12和浙优18的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出现不同程度推迟;7月、8月和9月份的高温干旱天气,对处于孕穗和抽穗期的甬优12和浙优18影响很大,造成大量的颖花退化;不同播种期处理影响水稻的生育期及颖花退化,对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亦产生影响,并最终引起产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可供水稻育种和水稻田间试验采用的简易播种方式,比较分析了人工穴播和机穴播对不同水稻品种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采用机穴播更易获得较高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采用人工穴播更易获得较高的分蘖成穗率,且更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但两种播种方式间生育期无差异,且产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稻不同栽插密度及穴栽不同谷秧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3个栽插密度与2个不同穴栽谷秧数的裂区试验,观测秧苗形态指标、穗粒结构及产量等。结果以每亩栽插11 956穴,每穴栽插2粒谷秧的产量最高,为630.74 kg/亩。穴栽2粒谷秧在适宜密植的条件下,能有效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使影响水稻产量的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三要素构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沼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沼肥施用后土壤容重略有下降,有机质及有效态氮磷钾养分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化肥用量减半的情况下,适量沼肥施用能够促进水稻中后期生长,增加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用等量化肥基础上,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大,水稻群体构成、株高、结实粒数有所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为8 044.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从气象角度分析了水稻幼穗分化至谷粒成熟阶段气象条件对穗粒数、结实率的影响,探索直接作用于水稻生态及产量的溫光气象型;同时从不同热量条件下水稻性状表现,产量变化提出了水稻本田生育的热量指标和营口稻区的安全栽培期。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的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金优527、昌米011、9优418和合系39共4种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的影响,分析了根系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生态条件、栽培密度对水稻根系形态各个指标的影响因水稻品种不同存在差异,西昌、雅安两地水稻产量和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呈正相关;西昌试验地与雅安试验地相比,水稻根系更发达,群体总根数平均多18.3%,群体总根长平均大13.8%,单茎根干质量平均高91.4%;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等群体根系形态性状对水稻产量起着决定作用,随着栽培密度增加,西昌和雅安水稻群体总根数、群体总根长、群体根干质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脱硫石膏与硫酸亚铁配施对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白粳一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水稻分蘖动态、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结果表明,脱硫石膏、硫酸亚铁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单穗粒数及产量,脱硫石膏与硫酸亚铁以1:1掺混施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