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水稻施用硅钙肥每穗实粒数增加5.33%,千粒重增加1.42%,农艺性状较好,水稻产量达592.03kg/667m2,增产7.77%。当土壤含硅(SiO2)水平与试验地含硅(SiO2)水平接近时,建议水稻施用20%SiO2硅钙肥,适宜用量为38kg/667m2,折纯SiO28kg/667m2。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及硅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省水稻土取样分析和进行水稻施用硅肥盆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高低顺序为湿潮土> 砂姜黑土> 盐化潮土> 棕壤。每666 .7m2 施用含SiO2 55% 的高效硅肥5 ~10kg,可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改善水稻生物性状,增强抗逆性,与对照相比,水稻增产7-8% ~21.5% 。  相似文献   

3.
水稻施用硅锌肥料效应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评价水稻施用锌肥和硅肥的效益,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进行水稻施用硅锌肥料效应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充足的情况下,配施一定量的锌肥或硅肥能改善和提高其农艺性状,促进有效分蘖,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推荐用量:每667m2配施硫酸锌1kg或含SiO2 30%的硅钙肥50kg,增产率可达2.70%~4.22%。  相似文献   

4.
硅、钾、镁配比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设计对硅钾镁三元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硅、钾、镁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光合特性.(2)本试验条件下,合理配施硅、钾、镁肥最高理论产量可达17602.5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的用量为11.25,82.8,29.25 kg·hm-2最佳经济效益理论产量为17592 kg·hm-2相应的SiO2、K2O、MgO施肥量为9.6,82.8,29.25 kg·hm-2.(3)三种肥料中,钾肥最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平方米穗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最大,镁肥次之,硅肥对水稻产量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5.
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水稻配施尿素、过磷酸钙、硅肥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产量与3种肥料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硅肥对水稻增产效果显著;硅肥与磷肥有交互作用,配施适当时增加用量有利于水稻的增产;在特定的条件下,硅肥的施用量为SiO266.0 kg/hm2,水稻产量为8 016.0 kg/hm2。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方地区酸性水稻土淋溶作用强、硅钾素缺少等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土增施硅钾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硅钾肥15kg/667m2、30kg/667m2、45kg/667m2、60kg/667m2及硫酸钾9.6kg/667m2和对照6个处理,三次重复,结果表明:随着硅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 H值也呈递增趋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分别比对照(习惯施肥)增产3.21%、12.46%、10.65%、17.05%、9.35%,说明增施硅钾肥料,不仅可以改善酸土理化性状,而且可以促进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7.
应用15N-尿素研究硅对水稻吸收肥料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N—尿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黑龙江省几种主要水稻土壤上施用硅肥时,通过对肥料氮在水稻各器官的分配动态来观察硅对水稻吸收氮肥的利用率,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及肥料氮的损失率,阐述了硅对水稻吸收氮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取组设计对硅钾镁三元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成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硅肥和镁肥可明显的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钾肥效果不明显;合理配施硅、钾、镁肥优化出龙粳14的最高干物质量为21755.24kg·hm^-2,相应的SiO2、K2O、MgO的用量为90,82.8,29.25kg·hm^-2;垦鉴稻10号的最高干物质量为25473.5kg·hm^-2,相应的SiO2、K2O、MgO的用量为43.78,82.8,29.25kg·hm^-2。  相似文献   

9.
2007—2010年在金坛市水稻季布置16个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钾处理,钾肥增产率为8.4%~12.1%,肥料贡献率范围为7.7%~10.8%。钾肥利用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7~10.1 kg/kg、44.8~130.4 kg/kg、25.0%~50.9%和18.7~28.2 kg/kg。钾土壤依存率范围为80.0%~85.5%,说明水稻吸收钾素大都来自土壤,因此通过均衡施钾肥达到改善土壤供钾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节约肥料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硅肥是一种很好的品质肥料、保健肥料和植物调节性肥料,水稻是对硅需求量大的作物之一。近年,硅肥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为明确叶面喷施硅肥在水稻生产中的施用效果,2022年在泰州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开展田间肥料试验,本文以江苏省主栽品种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计常规施肥和“常规施肥+硅肥”两个处理,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叶面喷施,通过调查植株性状,研究硅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施45 kg·hm-2硅肥可分别有效提高亩有效穗1.8万、实粒数9.2,显著增加水稻产量399 kg·hm-2;可以改善稻米品质,分别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1.36%、1.39%、0.08%,分别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0.04%、0.25%;能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喷施硅肥处理的水稻籽粒和秸秆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12%、0.05%、2.97%。  相似文献   

11.
为不断完善张家港市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在沿江潮土上进行了水稻氮、磷、钾三要素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是氮肥>钾肥>磷肥,增产率分别为33.44%、5.41%、0.51%。氮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穗增粒明显,磷肥主要是增粒,钾肥主要是增穗、增粒效果差于氮肥和磷肥。水稻产量达7359kg/hm2时,每100kg产量平均需吸收N肥1.67kg、P2O50.89kg、K2O3.19kg。在氮、磷、钾三要素施肥缺乏时,水稻生长当季的土壤养分供应量K2O>N>P2O5,每1hm2土壤供N量71.2kg、P2O554.3kg、K2O218.1kg。在施肥缺素时,土壤养分利用系数碱解氮平均为0.41、速效磷0.98、速效钾1.17。水稻对当季肥料养分的吸收率N>K2O>P2O5,尿素N吸收率平均19.06%,过磷酸钙P2O5吸收率平均12.46%,氯化钾K2O吸收率平均14.0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含硅土壤调理剂对皖西酸性稻田土壤pH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T1)、施入75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T2)和1125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有机硅功能肥(T3),研究改良后土壤pH、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并折算其经济效益,为该区域稻田土壤合理施用含硅调理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T2和T3)土壤pH均出现增加,其中比T1提高0.14-0.15个单位;成熟期水稻产量以T2处理最高,比T1提高7.11%,并达到显著性差异;与T2相比,T3处理的水稻产量出现下降;施用含硅调理剂显著提高水稻的总粒数,降低水稻空秕率,其中T2处理的空秕率显著低于T1处理44.26%;水稻产量分别与水稻株高、空秕率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折算经济效益,施用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肥料投入成本,降低水稻的经济效益。综上,施用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土壤pH,同时可能通过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空秕率增加水稻产量,但也要注重土壤调理剂的施用量。另外施用土壤调理剂进行酸性土壤改良时,也要注意投入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用~(32)P 研究磷酸铵对水稻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钙质紫色土施磷酸铵,水稻吸取肥料和土壤中的 P_2O_5量比施过磷酸钙分别提高25.3%和20.0%。磷酸铵中氮、磷比1:0.5比1:1提高磷肥利用率18.0%;提高吸收土壤中的P_2O_523.2%。钙质紫色土与酸性紫色土相比,施磷酸铵后,水稻吸收肥料和土壤中P_2O_5前者分别提高14.3%和13.2%。  相似文献   

14.
高效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水稻专用肥配方,以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建三江研究所试验地进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研制的高效硅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不仅促进了水稻植株的提前成熟,增加了抗倒伏能力,而且提高了叶绿素含量。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籽粒的充实,降低了空秕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硅肥Ⅰ(基肥施用高效硅肥225kg·hm-2,追返青肥30kgN·hm-2,追穗肥30kgN·hm-2+30kg K2O·hm-2)和硅肥Ⅱ(基肥施用高效硅肥375kg·hm-2,追返青肥16kgN·hm-2,追穗肥24kgN·hm-2+24kg K2O·hm-2)两个处理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14.5%和10.1%。  相似文献   

15.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肥基础地力产量平均为5 994.0 kg/hm2,土壤贡献率62%左右,其中,氮素62.9%,磷素93.7%,钾素93.6%.100 kg籽粒氮、磷、钾吸收量,施肥区为2.09、0.57、2.27 kg,不施肥区为1.6、0.55、2.05 kg. 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肥料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8.1%、15.6%、24.4%.水稻土土壤当季贡献率、100 kg籽粒吸收氮、钾量及磷肥利用率高于潮土;而100 kg籽粒吸收磷量和氮、钾肥利用率则低于潮土.高肥力水平条件下,土壤贡献率、100 kg籽粒吸收氮量较高,氮肥当季利用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4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增产率范围为3.3%~6.8%,肥料贡献率范围为3.4%~6.4%。磷肥利用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磷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范围分别为5.6~8.9 kg/kg、90.2~262.6 kg/kg、9.0%~14.6%和61.0~83.0 kg/kg。土壤磷素依存率范围为88.4%~93.6%,说明水稻生长吸收的磷素大都来自土壤,较少来自肥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氮肥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增产率为45.7%-68.1%,氮肥贡献率为31.4%-40.5%,且氮肥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分别为8.6-18.3kg/kg、21.9-58.4kg/kg、30.9%-51.5%和27.7-35.6kg/kg。土壤氮素依存率为41.4%-55.9%,说明水稻氮肥吸收依赖于土壤,因此通过均衡施肥、改善土壤供氮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节约氮肥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镁渣硅钾肥对含盐土壤肥力特性 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渣硅钾肥由工业冶炼镁渣和碳酸钾(K2CO3)在高温条件下熔融反应制得。该肥料中含有K、Si、Ca、Mg等多种矿质元素,通过盆栽实验探讨施用镁渣硅钾肥对含盐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 g/kg镁渣硅钾肥含盐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和有效硅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80%、33.43%和18.85%;且该处理条件下油菜鲜重和叶片含钾量均有显著提高。因此镁渣硅钾肥通过提高含盐土壤的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对K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然而过量镁渣硅钾肥的施用也会对土壤p H值和重金属含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针对镁渣硅钾肥的长期施用应当把握用量或者将镁渣硅钾肥进行中和改性,从而对土壤改良和肥力增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硅锌营养对雷州市水稻主产区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配施硅肥或锌肥水稻农艺性状最佳、产量最高、种植效益最好,而硅肥或锌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在雷州市水稻主产区,硅锌适宜施肥量分别为SiO2120kg/hm2,Zn15kg/hm2。  相似文献   

20.
水稻硅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硅是水稻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本文首先讨论了水稻硅素吸收的生理机制及其营养特性,然后从土壤和肥料的角度阐明水稻硅素营养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评价水稻硅素营养状况的相应指标。基于对水稻硅素营养的全面思考,文章最终对以后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