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辣椒连作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威百亩熏蒸消毒等4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辣椒连作土壤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措施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处理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门水平上,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属水平上,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Flavisolibacter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  相似文献   

2.
生草覆盖‘寒富’苹果园土壤优势细菌的碳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管理制度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了生草覆盖‘寒富’苹果园不同时期土壤优势细菌碳代谢功能及种群组成。结果表明,6月、7月土壤中优势细菌数量及碳代谢能力明显高于4月、5月、8月和9月。生草覆盖处理4月分离到的优势细菌菌株数较清耕少1株,5—8月相同,而9月较清耕多1株。除4月外,生草覆盖处理分离到的优势菌株明显增强了对蔗糖、葡萄糖、淀粉等糖类化合物,山梨醇、肌醇等醇类化合物,天门冬氨酸及白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53.8%的优势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存在于多数供试土壤中,产碱菌属(Alcaligene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厚壁菌属(Firmicutes)也因季节和管理措施影响而成为不同土壤的优势菌属。与4月、5月、8月和9月相比,整体上6月和7月土壤中相对增加了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厚壁菌属(Firmicutes),其中7月生草覆盖处理较清耕增加了厚壁菌属(Firmicutes)和一些不可培养的菌属。  相似文献   

3.
保护地土壤障害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壮望 《蔬菜》2002,(6):21-22
由于保护地土壤连续利用时间长,施肥量往往比露地大,而又较少受到降雨淋洗的影响,导致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害、盐渍化和酸化等问题,且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所以,了解土壤的变化,及时进行土壤改良治理是目前保护地栽培的重要任务。一、保护地土壤的主要障害1.连作障害 为在短期内充分发挥保护地效能,人们往往频繁连作黄瓜、番茄等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蔬菜品种,并且施用的肥料种类也较单一。由此导致:(1)土传病害增多,如青枯病、早疫病、炭疽病、枯萎病、软腐病、根结线虫病等。(2)土壤…  相似文献   

4.
菌根(mycorrhiza)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共生现象,即土壤中的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形成的一类共生体,参与菌根形成的真菌称为菌根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在自然界分布最广泛,陆地上90%以上的高等植物,如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园艺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都具有丛枝菌根。  相似文献   

5.
《浙江食用菌》2010,(5):29-29
(1)菇棚环境消毒。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进行严格清理,尤其要彻底清理污染的菌袋和菌糠废料等,并喷洒高浓度多菌灵、辛硫磷混合液等进行杀菌杀虫,有的还应连续用药2次。  相似文献   

6.
唐琳  赵辉 《中国蔬菜》2013,1(24):65-69
为明确豫西地区茄科作物土壤镰孢菌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从豫西地区17 个县、市
采集的32 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96 株镰孢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及EF-1α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
镰孢菌分属于5 个种,位于系统发育树的5 个分支上,分别为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藤仓镰孢菌
(F. fujikuroi)、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F. incarnatum 和F.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其中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为45.83%,在所调查的4 种茄科作物土壤中均有分布;
而F.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的分离频率最低,仅在马铃薯和番茄土壤中存在。不同地区茄科
作物土壤镰孢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土壤消毒结合微生物菌剂方法对连作茄子黄萎病防控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结合枯草芽孢杆菌处理(BB)显著降低了根际真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连作茄子处理(CK)降低了23.29%、19.78%和42.71%,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病情指数分别比CK处理降低97.2%和51.6%。茄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根际土壤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百分比在各处理中均大于50%。BB处理显著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比CK处理增加了73.3%,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3.6%和61.1%;与对照处理(CK)和化学农药消毒(CF)相比,BB处理和土壤消毒处理(BF)毛壳菌(unclassified_f_Chaetomiaceae)和被孢酶属(Mortierella)等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镰刀菌属(Fusarium)和马杜拉分枝菌属(Madurella)等病土传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土壤消毒并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使茄子黄萎病得到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8.
垄鑫棉隆是一种综合土壤消毒剂,宝地生是一种生物菌扩培剂,为验证两者在防控瓜类蔬菜连作障碍、促进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效果,开展了土壤消毒活化联合应用试验。试验通过对瓠瓜连作栽培的土壤进行消毒活化处理、微生物菌剂应用处理,考察瓠瓜生育性状、病害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消毒活化处理的区域病害得到有效控制、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开展垄鑫棉隆消毒和宝地生生物菌扩培剂应用具有防控连作障碍,促进蔬菜优质高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蔬菜残株、生物菌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酶活性及速效养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未施用蔬菜残株、生物菌肥)相比,蔬菜残株、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探究连续施用猪粪在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猪粪(30 t/hm2)配施化肥(磷酸二铵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处理(30 t/hm2)进行3年定位试验,与化肥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了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根际有益细菌变化特征及辣椒的生长与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连续3年施用猪粪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上升,分别增加31.42%、35.17%、106.9%和7.0%,pH值则显著降低3.4%;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增加25.75%、29.19%、19.84%、30.44%;辣椒株高、根长、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及产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57%、22.07%、55.55%、25.12%及13.38%。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连续施用猪粪提高了根际细菌多样性与丰富度,有益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鞘氨醇单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溶杆菌属(Lysobacter)、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代尔夫特菌属(Deflitia)、鞘氨醇菌属(Sphing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黄色土地杆菌属(Flavisolibacter)、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嗜盐囊菌(Haliangium)、异养菌属(Ohtaekwangia)及东属(Dongia)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辣椒生物量及产量与根际有益细菌数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连续施用猪粪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同时提高了辣椒根际细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提高了根际有益细菌的定殖,促进了辣椒的生长,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pH条件对连作土壤微生态及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作辣椒4年、pH值分别为5.2(连作4年原始土)6、7和8的土壤中,同时接种相同数量的拮抗菌(对照不加),栽培辣椒(湘研205);研究其对土壤微生态及辣椒生长发育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DH值条件下,随着辣椒生长期改变,微生物发生变化;在辣椒开花初期和盛果期,细菌、拮抗菌、放线菌数量pH为8的土壤最大,pH为6的土壤最小;真菌则相反。其次,与对照相比,不同pH值处理条件下的辣椒均比对照好,其中,pH为8的辣椒根活性、总产量最高;同时,死亡率低、受连作土壤影响少。因此,适宜的pH在益生菌的作用下,有利于连作土壤辣椒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和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01株细菌,其中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86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细菌215株。以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污染菌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4种共8株木霉菌株以及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 aedodes)等14种不同食用菌为实验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木霉有拮抗作用而对食用菌拮抗性弱甚至无拮抗作用的细菌75株。采用传统分类法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5株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 subtilis。在实验中还发现,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更容易分离到木霉拮抗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蕈菌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中国领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许多不同种类蕈菌生长的大本营。至2004年,可进行人工驯化的蕈菌有950种左右,其中约有50种已获得人工栽培成功。中国被誉为是多种热销蕈菌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如黑木耳(公元600年)、金针菇(公元800—900年)、香菇(公元1000-1100年)、草菇(公元1700年)、银耳(公元1800年)等。在20世纪以前,双孢蘑菇是唯一一种不是由中国率先人工栽培的主要蕈菌种类。  相似文献   

14.
20%辣根素水剂对设施草莓土壤消毒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滴灌施药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熏蒸剂——20%辣根素水剂对设施草莓土壤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0%辣根素水剂对土壤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对土壤放线菌杀灭效果不明显,对土壤真菌中的镰刀菌杀灭效果达到了100%,对土壤真菌中的腐霉、曲霉、青霉等杀灭效果显著。设施草莓土壤经过辣根素消毒处理后,草莓整个生长期内的植株成活率明显提高,可在草莓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用食用菌菌糠做底肥改良保护地土壤pH值。以出菇后的平菇菌糠为底肥,用量分为五个等级(0、20、40、60、80kg/100m2),每个等级有三组对比。土壤pH值用pH值测试仪测定。结果衷明:随着施用菌糠量的增加,土壤的pH值由7.86减小到7.80,区组间和处理间都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为菌糠不能良好的改良保护地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16.
草莓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自土壤的436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对草莓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了3株稳定性好,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w-25、w-79和w-181。拮抗菌w-25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带达到11.0 mm,w-79和w-181的抑菌带分别达到5.4和6.4 mm。此外,3株拮抗菌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草莓红中柱致病菌(Fragria ananassa)和草莓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经过对3株菌株形态观察、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认为w-25可能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w-181和w-79可能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表明3株拮抗菌对致病菌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显微观察发现拮抗菌代谢产物会破坏致病菌菌丝形态,电镜观察发现致病菌细胞器溶解,细胞内液泡变大。  相似文献   

17.
块菌菌根合成及其形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影响菌菌根合成有关因素(包括土壤因素及竞争菌)和菌根形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幼苗为试材,在连作土盆栽条件下探讨了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mn)ND35菌肥对其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空白对照、连作土壤施加2%菌糠和连作土壤中施加2%球毛壳菌ND35菌肥(即菌糠 + ND35菌株)。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2%菌糠和ND35菌肥对平邑甜茶植株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菌肥效果最为明显,施加2%菌肥的7月植株干、鲜样质量分别增加了71.9%、71.6%,9月增加了155.9%、153.1%,9月施加2%菌肥的效果比菌糠更加明显。施加2%菌糠和ND35菌肥均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9月最多。其中施加2%菌肥增幅最高,7、8、9月细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45.9%、89.1%、216.3%,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8.7%、124.7%、131.1%。两种处理均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8月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最高,其中以施加2%菌肥的土壤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施加2%菌肥还增加了平邑甜茶植株的根系活力,7、8、9月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9.0%、50.2%、20.2%。与对照和施加菌糠处理相比,球毛壳ND35菌肥可以更好地改善苹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平邑甜茶幼苗根系活力和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生物肥料是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并以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改善作物营养和生长条件为主要功效的肥料。有益微生物主要有根瘤菌(生物固氮)、解磷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解钾菌(又名硅酸盐细菌,分解、释放土壤中的矿物钾)、抗生菌,如5406(能抑制或杀灭有害真菌和细菌、刺激作物生长和活化土壤难溶磷)和酵素菌(促进有机物转化)等。菌肥的实际肥效往往  相似文献   

20.
以中甘21(易感黄萎病和黑腐病)、满月56(抗枯萎病)、喜美(抗黄萎病和黑腐病)为试材,研究了内生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F.c)和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p)对春、秋茬甘蓝产量,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类群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处理对3个甘蓝品种的春茬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中甘21秋茬产量,而对满月56和喜美的秋茬产量亦无显著影响。2个抗病甘蓝品种根际土壤4类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大多显著高于不抗病品种中甘21;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提高中甘21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固氮菌数量,且改善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综上,2株内生镰刀菌通过调控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以及养分指标重塑了根际健康,对甘蓝连作障碍有显著的缓解效果,是制备微生物肥料的潜在植物益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