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主要病害防治■溪蜜柚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黄斑病和溃疡病等。近几年来,在王官溪蜜柚产区王官溪蜜柚黄斑病发生危害愈趋严重,特别是在管理水平低、树势衰弱、旱害严重和老树等类型的柚园发病严重,常引起叶片大量黄斑、落叶、尤其造成果面散布大量褐色斑,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黄斑病病菌侵染初期一般在4月上~下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病菌侵入幼嫩组织潜育期较长,一般2~4个月才表现症状,即到8~10月症状才表现,因此,应重视春季适时防治黄斑病。防治疮痂病、炭疽病和黄斑病,抓早治是…  相似文献   

2.
茉莉枝枯病又称褐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致的茉莉重要病害。此病在我国各地茉莉花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在福建省福州、闽侯、闽清等地发生为害亦很严重,引起茉莉叶片变黄、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枯死。一般发病率为10~15%,严重的发病率达35%以上,给茉莉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此,作者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病原鉴定。根据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现将其症状、病原菌、发生条件及防治建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大麦纹枯病在我省的发生日趋加重,成为影响大麦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许多学者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概述如下:一、症状与危害损失1、症状大麦纹枯病自苗期至成殊期均可发生,一般以技节中后期至孕穗阶段发病最烈,以侵害叶荣为主,也可危害叶片、茎秆等。叶鞘受害.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小斑逐渐扩大成园形成椭园形,病健交界处褐色或暗褐色,中间灰白色。病斑继续护大或多个病斑相互融合而形成典型的云纹状大斑,致使叶鞘干枯,叶片早衰。病害严重时,可侵害…  相似文献   

4.
茉莉黄化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缺铁症,在福建、安徽等地茉莉花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尤其在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的土壤环境里,根部吸收铁的能力显著降低,茉莉黄化病往往发生较重. 1症状 感病初期的茉莉叶片的颜色由深绿变成浅绿、再由黄绿变成黄色,此时叶脉仍为绿色,以后嫩枝萎蔫下垂,叶片失去光泽,呈淡黄色,病叶易脱落,花蕾少而小. 2病原 茉莉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因植株体内可利用的铁的供应量过低引起的,有很多因素可诱发黄化病.  相似文献   

5.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6.
营口稻区是我省高产稻区之一,90年代以前很少发生病害。但是进入90年代后,水稻病害频频发生,特别是穗颈稻瘟病,仅在6年中就有两次严重发生,使水稻生产遭受严重损失。防治稻瘟病已是我地区水稻生产的首要问题,为此弄清该地区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并搞好其防治十分重要。三猪瘟病发生的原因1.1施氮量过大一些农户为了追求高产,盲目地增施氮肥,1991、1995年施氮量高达80-95kg/亩,甚至超过110kg。施氮量过多,使稻株员青徒长,组织柔弱,叶片技垂,利于病菌侵入,导致稻瘟病发生。1.2连续阴雨多温,光照不足进入90年代以来(1993、1997…  相似文献   

7.
铁胁迫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铁处理对花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胁迫下花生根际pH值降低,新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铁敏感品种降低幅度远大于抗缺铁品种;抗缺铁品种的根系Fe^3 还原力高于铁敏感品种。花生根系Fe^3 还原力和新叶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筛选抗缺铁花生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棉花缺硼症状及硼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缺硼症状在苗期、蕾期开始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泽暗绿无光泽,顶芽发育停滞;至蕾铃期蕾铃脱落严重,“蕾而不花”。当土壤严重缺硼时,棉花植株矮化,各组织器官也表现不同的症状。1不同器官症状表现1.1根。缺硼的棉花根系生长受阻,侧根少,根色变褐,白根少,根量仅为正常棉株的2/3~1/2。1.2叶片。下部叶片变大、肥厚、变脆、色泽暗绿无光泽、叶脉凸出;顶部新叶变小,边缘和主脉失绿,叶片向上卷曲呈杯状。1.3叶柄。缺硼的叶柄短而粗,表面粗糙多毛,有浸润状环带,叶柄呈节节状。1.4蕾。蕾易脱落,脱落前往往苞叶张开,似被虫蛀…  相似文献   

9.
亚麻苗期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 《中国麻业》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新品种‘隆丰黑李’闽东种植示范基地核心区为调查点,观测该病害在果园的发生区位情况,记录发病症状,分析各栽培管理措施及自然环境变化对病害发生产生的影响,并室内筛选了对该病害病原菌具抑制作用的杀菌剂.结果表明:以叶片病斑数及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百分比为依据划分的病情指数等级较为合理;该病在黑李园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平均发病率为26.04%,平均病情指数为9.62,主要危害叶片,亦可危害枝梢和果实;该病的发生与果园方位、果园管理及气侯条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南面果园发病较重.在供测的5种杀菌剂中,6%春雷霉素和72%农用链霉素对该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1.085 5 mg/mL和1.7799 mg/mL;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和6%春雷霉素以6∶1和3∶1混配具增效作用,1:1配比具相加作用,1∶3和1∶6配比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龚纪元 《中国稻米》2001,7(4):33-33
赤枯病 (俗称铁锈病 )是水稻上一种较普遍的生理性病害 ,在早、中、晚稻上均有发生 ,特别是近年来本地早稻此病呈蔓延趋势 ,造成生育期延迟 ,产量降低 ,发病严重的田块减产在20%以上 ,不少农户误认此病为白叶枯病 ,结果错过防治时机 ,造成损失。一、发病症状该病一般在早稻栽插后15天左右开始出现 ,初期植株矮小 ,分蘖少而小 ,上部叶片挺直 ,新叶生长速度减慢 ,但嫩叶通常呈现深绿色 ,根系为深褐色或有少量黑烂根出现 ;到分蘖盛期发病达到高峰 ,表现症状更为明显 :植株矮小 ,老叶开始下垂黄化 ,而心叶较窄挺拔 ,植株茎秆较细 ,分蘖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十字花科根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病害,其发生的主要根源是病原菌的传播,防治重点在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长期存活。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蔬菜病害的防治应以生态防治为主,控制有害成分对农业造成的污染。该文从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病原菌出发,介绍了病害发生的症状以及相关环境因素,说明了根肿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土壤微生物与土传病原菌间的关系,阐述了生态手段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广阔空间,以期为根肿病的生态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稻粒黑粉病俗称乌谷,黑穗病,是由病菌厚垣孢子浸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杂交水稻制种田中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种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据浙江永康县调查,从1976年大面积制种以来,到1983年全县各制种基地未出现过此病害。1984年有少量零星发生,发病率只占0.5— 1%,而1985年发病率增至1-4.1%。尤以威优35制种田较严重。因V20不育系是从外地调入的,由于种子带菌和其他原因,尽管在未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制种,仍然出现黑粉病大发生,严重的田块发病率达57%.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后仍有6.1%的发病率,按亩产250—260斤估算,严重的田块损失…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5个不同铁效率品种生育期间新叶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收获后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百粒重、籽粒铁含量,以总结石灰性土壤上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叶片的黄化规律,确定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的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根据叶片黄化规律,可将品种分为1级、2级、3级、4级。V2~V4期不同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1级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至R1期时,2级品种新叶已经复绿,而4级品种的植株已全部死亡;R1~R6期,1级与2级品种新叶平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2级3级4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铁效率类型品种平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单株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1级、2级品种平均百粒重、籽粒Fe含量差异不显著;2级、3级、4级品种以上各性状平均值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苗期为大豆叶片缺铁黄化的敏感时期,可将苗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共同作为大豆铁效率鉴定指标,株高、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生物量可作辅助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秧苗黄化症(俗称黄化苗)是旱育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纯旱育秧田和保水能力差、渗水决的沙填土秧田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更为严重.旱育秧黄化苗属生理缺素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秧田不建水层,土自中氧气充足,铁离子则以氧化态的三价高于存在,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由于缺铁,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使叶片失绿变黄,形成“黄化苗”.由于铁离子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差,所以失绿首先从新生叶开始,逐步向下部先出叶发展,秧苗黄化后,叶片变窄变薄色谈,植株矮小,根系老化,新报发生停止,若不及时救治,则成片死亡.防治旱育秧黄化苗…  相似文献   

16.
土菌消防治甜菜根腐病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菌消防治甜菜根腐病试验简报李仁绪,郑德林(黑龙江省拜泉县农科所)(黑龙江省经济作物指导站)根腐病是世界甜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是危害严重、且难以防治的病害。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根腐病重病区,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块根含糖下降1.0~2.5度,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细菌性病害种类很多,主要有斑点病、斑疹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疫病等。其中斑点病与斑疹病发生较严重。斑点病多发生在北方豆区,而斑疹病多发生在南方豆区。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虽然不同,但症状容易混淆,病害的侵染循环、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也类似。一、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18.
小粒菌核病是近年在北方稻作区开始发生蔓延的一种病害,其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1996年初步调查小粒菌核病在老稻田上发生面积占3.5%,严重的占8%。危害程度较重的表现症状是杆腐、倒伏、灌浆不满、千粒重下降、出米率低和碎米多;发病较轻的表现症状是叶鞘腐败、叶片早枯和千粒重低。从1997年调查中发现,发病严重的地块,也是稻瘟病发病重的地块,主要是因为查稻一号和空有131的抗病能力减退而使病害加重和造成稻瘟病发生的条件与之相同而加重病害.据1997年统计老稻田有37%的面积发生小粒菌核病.到1998年,由于各种…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介绍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病原菌病害综合防治,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了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禾、米秧、标茅等。它是水稻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内南北初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主,特别是早初,发病更加严重。就南平市而言,近几年早稻恶苗病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防治恶菌病,已迫在眉捷。一、发生规律1、症状恶苗病以种子带菌传病成为翌年发生的主要菌源,一般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秧田期病苗长得纤弱细瘦,比健株高出1/3左右,淡黄绿色,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受害严重的秧苗,多在移栽后不久枯死,在枯死病苗的近地面部分常产生白色或淡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