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太湖秀丽白虾抱卵群体生物学特征,并对其肌肉营养价值进行评价.于2008年4-5月在太湖三山岛水域采集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抱卵虾样本,对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对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抱卵群体平均全长、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为59.1 mm、47.5 mm和1.57 g,绝对怀卵量介于95~389粒之间,平均为212粒,相对怀卵量介于91~145粒/g之间,平均为113粒/g.胚胎发育各阶段卵径差异显著,囊胚期、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分别为1.01 mm、1.07 mm和1.16 mm.抱卵虾肌肉水分含量为79.63%,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16.57%、1.49%和1.40%,能量密度为4.597 KJ/g.肌肉干样赖氨酸和牛磺酸含量分别为6.70%和0.52%,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5.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5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1.49.钙磷比、锌铜比和锌铁比分别为0.84、3.26和2.87.太湖秀丽白虾抱卵群体表现出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其主要营养指标均低于生长期.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口长兴岛水域采集性腺发育至Ⅴ期的凤鲚雌鱼样本,对肌肉和卵巢的生化组成及能量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肌肉和卵巢水分含量分别为81.87%和56.76%,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06%和18.7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5%和20.96%,粗灰分含量分别为0.98%和2.70%,能量密度分别为4.447 kJ/g和13.861 kJ/g,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92和65.89.凤鲚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4.40%和8.39%,卵巢则为80.64%和11.81%.肌肉和卵巢矿物元素含量最高的均为钾,最低的均为铜,肌肉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经济鱼类.上述结果表明凤鲚肌肉和卵巢均为理想蛋白源,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同时还富含赖氨酸、支链氨基酸、EPA和DHA等生理必需因子. 相似文献
3.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41-42
鱼体的能量密度即单位重量鱼体所含的能量值,它是衡量鱼类身体能量储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宁夏沙湖的鳙鱼(大花鲢)的生化组成及比能值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测量鳙鱼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粗灰分含量、水分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的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粗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和实测比能值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粗蛋白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干物质含量和比能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与鱼体的鲜重和全长都存在不显著相关(P0.05)。因此,水分含量可以用来间接估算鳙鱼鱼体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而用于野外鱼类能量学和生态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方法】在12个长14 m×宽12 m×深1.2 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1 kg规格接近(平均2.5 g/尾)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本,数量400尾,雌雄各半,每3个水泥池作为一个处理,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30%、34%、38%和42%的配合饲料(1#~4#饲料组)。养殖周期为4个月,测定各饲料组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各饲料组之间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和出肉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饲料组的体质量和HSI略高于其他组。(2)各饲料组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差异显著,其中3#饲料组GOT活力最低,而2#饲料组SOD活力最高;(3)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对肝胰腺中灰分含量影响显著,3#饲料组显著高于1#、2#饲料组;(4)饲料蛋白水平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1#~3#饲料组肌肉中的灰分含量显著上升,其中1#饲料组的粗脂肪、3#饲料组的灰分含量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 (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5)
在水温为27~29℃下,进行了盐度(10、15、20、25、30、35)对条石鲷幼鱼Oplegnathus fasciatus(体质量为8.1~9.0 g)的摄食、生长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试验在18个体积为400 L的黑色塑料圆桶中进行,共饲养28 d。结果表明:盐度对条石鲷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束时,条石鲷的体质量、全长、体长在盐度为25、30时增加较多,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在盐度为30时最高,分别为2.90%/d、1.83%/d和97.50%,在盐度为10时最低,分别为2.15%/d、1.20%/d和78.85%,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在盐度为25时最高,为3.00%,在盐度为35时最低,为2.59%,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对条石鲷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条石鲷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5~30。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卵期间肌肉能值下降显著。(3)产卵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下降,C22∶6n-3(DHA)与C20∶5n-3(EPA)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4.33%,30.80%。在这3个阶段,C20∶4n-6(AA)一直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较为稳定,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9.
太湖鱼类渔获量和优势种年龄组成的变化规律及下行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3-2004年对太湖鱼类组成、优势鱼类鲚鱼的年龄结构及食物组成分析,结合鱼类渔获量统计和环境检测资料,研究了太湖鱼类渔获量、组成比例和优势鱼类湖鲚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规律、机制以及相应变化对环境产生的下行效应.结果表明,太湖鱼类总渔获量已从1952年的4 060.7 t上升到2002年的30 516.5 t;鲚鱼已成为绝对优势种,从1952年的640.5 t,占15.8%,上升到2002年的19 571 t、占64.1%;鲚鱼种群年龄组成的低龄化趋势明显,种群中0 个体占(99.04±2.21)%(2003年)、(99.08±0.80)%(2004年);而0 鲚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其中枝角类占食物总个数的(89.77±13.69)%;鲤鲫鱼1952-1998年期间相对稳定在(1 010.1±367.2) t,占总量的(8.89%±5.33)%,1999年达到2 547.4 t,占11.7%,2000-2002年达到(3 500~3 700) t,占总量的11.8%~14.7%,已成为太湖的主要鱼类之一;太湖的主要肉食性鱼类鮊鱼由最高年份(1987年)的1 090.8 t、占鱼类总量7.7%降至近8年(1995-2002年)的100~150 t、仅占0.4%~0.5%.分析认为:太湖鱼类总渔获量升高主要是鲚鱼的快速增加所引起;而鲚鱼快速增加的原因是富营养化引起的浮游生物数量快速增加及对其有抑制作用的鮊鱼数量不断减少所导致.鲚鱼数量升高又消耗了大量浮游动物,这可能成为太湖浮游植物失去抑制从而暴发的主要生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Z1)
试验设饥饿0、3、6、9、12 d(记为S0(对照)、S3、S6、S9、S12组),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分析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结束时,S6和S9组蛋白质含量略高于S0组,S3、S12组略低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除S3组外,各饥饿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6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鱼体水分含量有所上升,其中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投喂后,S3、S12组蛋白质含量低于S0组,S6、S9组蛋白质含量高于S0组,但差异均不显著;各组鱼的脂肪含量均升高,但各饥饿组的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S9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组水分含量下降,其中S12组变化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太湖地区土壤中氮和速效磷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湖地区2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白土和乌栅土在土壤剖面中氮素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H_4^+ -N在土壤剖面中的空间变异为从土壤上层到下层呈逐渐递减趋势,以表土层含量为最高,表层以下基本上趋于稳定;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速效磷的空间变异不如NH_4^+ -N明显,白土中速效磷呈由表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2~20cm土层达到最大,接着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乌栅土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种土壤中pH值变化不大,但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通过对太湖“零点行动”前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水质得到改善但尚不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提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紧迫性;进一步对环太湖流域重点农业面源污染源水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业污染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10月间采集太湖3个位点的水样,分析水体理化因子和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种类。在整个采样周期,3个位点的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0.02μg/L)至0.67μg/L,只检测到MC-RR和MC-LR两种微囊藻毒素;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53.34μg/L,MC-RR和MC-LR是主要的微囊藻毒素种类,在2009年10月的2号位点水体检测到多达6种微囊藻毒素。CODMn和叶绿素a与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采样位点,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应根据不同区域开展环境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太湖鱼体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产品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鱼体内的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了研究太湖淡水鱼重金属铬的生态风险,采集鱼类22种,样本量401个进行采样分析调查,其中杂食性鱼类315条、肉食性鱼类49条、草食性鱼类37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太湖鱼体中铬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污染状况并对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湖鱼体重金属铬含量在ND~5.21 mg·kg-1之间,有12条鱼处于重污染水平;杂食性鱼类的重金属铬含量显著高于草食性鱼类,而与肉食性鱼类的含量没有相关性,可能与鱼类的生活环境有关。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重金属铬超出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比例为7.48%,因此食用太湖鱼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这为评估太湖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湖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和磷形态的垂向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富营养程度不同的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的垂向变化,并同步测定了相应柱状沉积物中各磷形态的含量,分析了酶活力与各磷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点位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力分布与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沉积环境有关,污染程度高、水动力条件差、水体交换能力弱的点位酶活力高。酶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最大值出现在湖泊沉积物的最表层,且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酶活力大小与磷形态相关性表明,与碱性磷酸酶活力最具相关性的是总磷(P<0.05),其次是无机磷(P<0.1),其相关性在水动力条件差的点位尤为显著,与总有机磷的相关性在不同点位则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山湖虾类资源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和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最为丰富,在淀山湖渔业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淀山湖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淀山湖虾类资源的调查结果,对淀山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资源量的周年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头胸甲长范围为7.05~47.07 mm,平均值为(22.192±1.650)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30.5 mm,占82.98%;秀丽白虾头胸甲长范围为9.10~38.7 mm,平均值为(21.221±1.598)mm,优势头胸甲长组为15.5~25.5 mm,占80.49%;日本沼虾资源密度在9月份和5月份两次达到峰值,3月份最低;秀丽白虾资源密度在8月份和4月份两次达到峰值,6月份最低;在空间上,不同湖区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在春季和冬季,敞水区资源量高于沿岸带,夏季和秋季沿岸带资源量高于敞水区,并且上半段湖区资源量整体高于下半段湖区的资源量。通过本研究为合理管理和有效开发淀山湖虾类资源提供依据,也为渔业主管部门划定增殖放流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太湖着生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4月—12月选取太湖湖泊的草型、藻型及过渡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湖泊中着生藻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种群分布上,着生藻类以绿藻门(44.74%)最多,硅藻门(34.21%)和蓝藻门(18.42%)次之,黄藻门(2.63%)相对较少,各采样点的优势种主要集中在硅藻门。在季节分布上,着生藻类以春季种类和数量最多而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藻型湖泊区域的种类明显少于草型和过渡型区域,而数量分布为藻型湖泊>过渡型>草型。根据各种藻类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响应情况,在太湖不同区域筛选出不同的生态敏感指示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20.
野生葛氏鲈塘鳢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逐月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段野生葛氏鲈塘鳢50尾,通过营养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鱼体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野生葛氏鲈塘鳢的水分含量为76.95%~80.63%,灰分含量为1.51%~1.97%,粗脂肪含量为2.00%~2.57%,粗蛋白含量为13.37%~16.62%,能量密度为19.66~21.60 kJ/g。冬季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而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能量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P0.05)。[结论]冬季野生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可能与其越冬期间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