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2,(7):23-23
据悉,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绿色生物催化技术,获得天然、安全的鲜味食品调味配料,替代化学合成产品,实现了鱼肉骨蛋白生物质的全面利用,从根本上保证了食品安全。研究论文发表于《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等国际期刊,相关成果获201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05,11(1):F003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是我市唯一一家集农业病虫害研究、植保新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为一体的社会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国内外新农药活性检测、作物新品种抗病性鉴定持证单位和天津市农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2004,(2):44-44
鲜食玉米研究开发中心是天津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专门从事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的国营机构,本中心技术力量雄厚,已取得多项成果。其中“津鲜l号”曾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津鲜2号”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津鲜”系列鲜食玉米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深受农民喜爱的优质品种,近年来该中心扩大了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农村新技术》2008,(4):54-55
中国第一家:不施任何激素、生长素、化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生物有机芽苗菜;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简易的设施便可实现自动化、工厂化、产业化生产生物有机芽菜,其威功开发单位是广西田东县现代农业及生物技术开发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近20年来,甘肃祁连山水源林研究所和其它研究单位及大专院校在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重大问题,提出今后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研究要紧抓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以所改院为契机,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知识结构,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05,11(4):F0003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隶属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80年,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最早建立的研究所之一,所址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西靠外环线,北邻子牙河.交通便利。风景怡人: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是一所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先进的畜牧兽医综合性科研与开发机构,主要从事畜禽疫病防治、畜禽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与生物工程技术及兽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天津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农业产业存在的资金投入少、产业规模小、科研及成果孵化条件落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以及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人才引育及加速平台建设等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期,英国食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有助于快速筛选产生更多可持续生物燃料酵母的新方法。这项新技术有可能减少我们对石化产品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专家推介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正>班立桐,男,汉族,教授,1972年出生于天津市北辰区。1996年毕业于天津农学院园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6年至2007年在天津市农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工作,2007年调入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生物技术系任教至今。目前,任政协天津市西青区第八届常委、天津市食用菌协会理事、天津市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2012年度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天津市西青区第四、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05,11(4):F0002
丁伯良,男,1948年出生,上海市人,博士、研究员,现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兼书记,天津市授衔专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长期从事兽医病理、畜禽疾病防治与疫苗研究工作。作为天津市畜禽疾病与疫苗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建立了天津市农科院畜禽疫病与生物制品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共主持并承担天津市重大攻关、天津市重点攻关、天津市重点基金、天津市农业重点推广以及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等8个项目。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为河南科技大学重点发展的院系之一,设有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和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  相似文献   

12.
《宁波农业科技》2007,(2):13-13
白本长崎大岗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了利用食用菌渣作饲料生物添加剂。目前,食用菌的栽培基一般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木粉等基料,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菌丝大量分泌出可分解粗纤维的酶,使栽培基中的粗纤维裂解成为可吸收的营养素。食用菌收获后,栽培基则成为菌渣,  相似文献   

13.
《农民致富之友》2005,(6):20-21
河南省鹤壁市宝衡饲料有限公司在中科院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研制出一种高蛋白、高赖氨酸、高蛋氨酸的新型生物发酵饲料。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马来西亚和韩国签署了一份关于棕油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的合作协议。马来西亚棕油委员会(MPOB)主席Tan Sri Dr Yusof Basiron说。在达成协议后,双方将致力于制订R&D计划以促进棕油生物柴油在韩国、马来西亚的利用。为了评估使用生物柴油对韩国环境与韩国发动机的影响,MPOB生产的棕油生物柴油可能将送到韩国能源研究所作相关研究。如果需要,双方还可以继续制订韩国棕油生物柴油发展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今日农村》2004,(7):47-47
品种来源: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育成的结球白菜一代杂种。1997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秋绿津白系列品种之一,1998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9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农业名牌系列产品”称号,2001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推广)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市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暨天津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其前身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成立于1979年,是集科研、质检工作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研究所,拥有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农业部农产品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2008,(7):32-33
日本长崎大岗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了利用食用菌渣制作的饲料生物添加剂。目前.食用菌的栽培基一般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木粉等基料;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菌丝大量分泌出可分解粗纤维的酶.使栽培基中的粗纤维裂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素。食用菌收获后,栽培基则成为菌渣,但其中仍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和食用菌丝。以及未被吸收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天然产物分离》2005,3(2):38-3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1999年6月进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2008,(11):32-33
日本长崎大岗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了利用食用菌渣制作的饲料生物添加剂。目前,食用菌的栽培基一般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锯木粉等基料;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菌丝大量分泌出可分解粗纤维的酶,使栽培基中的粗纤维裂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素。食用菌收获后,栽培基则成为菌渣,但其中仍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和食用菌丝以及未被吸收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因此,  相似文献   

20.
孙桂文 《北京农业》2012,(12):61-63
为加快西甜瓜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在天津地区的示范、推广,天津市静海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结合本地区设施甜瓜生产实践经验,与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达成共识,在引进的雪龙、甜九、白元首厚皮甜瓜品种上,综合实施农业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培技术,力求实现设施栽培厚皮甜瓜节本增效,高产优质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