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中传播性较强的一种动物疫病,其本质是病毒性疾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患病动物常表现为口腔黏膜、舌头、鼻镜、乳区以及蹄部出现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本文就猪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科学防控猪口蹄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兰云 《兽医导刊》2016,(2):147-147
猪口蹄疫病为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类似于猪水疱病,均会使病猪的趾间、蹄冠以及蹄踵等皮肤部位出现烂斑和水疱,给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且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猪、牛口蹄病毒会发生变异,进而加大防控、消灭口蹄疫的难度。本次研究对猪口蹄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猪O型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并在蹄部、口部出现一些小的水疱,进而造成猪的食欲下降,行动困难的情况;为了控制猪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养猪业的损失.本次实验取用来自延边州龙井市地区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猪全血样品,旨在了解延边州部分地区猪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邓时玉 《养猪》2023,(6):123-125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以猪口部、蹄部和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溃烂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人畜共患病,危害性极大。因此,应掌握该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防控要点,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危害。现对猪口蹄疫防控要点加以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现为蹄部、口腔、鼻盘、乳腺等部位出现水疱,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对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发生于猪,牛、羊等动物也可发病,还能感染人。猪发生该病后,以口腔黏膜、蹄部、鼻镜、乳腺等部位出现水疱和烂斑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传播速度较快,流行面广,成年猪发病后多为良性经过,仔猪发病后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口蹄疫,常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猪生产中,建立严格执行猪口蹄疫的防控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可以有效地降  相似文献   

7.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之间快速传播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和蹄部形成水疱及溃烂,防控猪口蹄疫,最有效的方法是免疫接种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动物对疫病抵抗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2013年麦积区共检测猪血清860份,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O/MYA98/BY/2010株)株疫苗的各430份,抗体合格率为84%,但个别乡镇散养猪的免疫抗  相似文献   

8.
正在猪口蹄疫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将给农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为全面正确认识和综合防治口蹄疫,笔者根据实际,结合临床经验,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供读者参考。1临床症状发病猪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舌、唇形成小水疱,蹄冠、蹄叉、蹄踵、附蹄等部位出现局部发红、微热、疼痛、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米粒至黄豆大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7天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9.
正猪水疱病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烂为主要发病特征,病症与口蹄疫极为相似。1966年10月在意大利首次发现该病,当时也被误诊为口蹄疫,在1968年终于查明其病原为肠道病毒,确定其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水疱疹实为不同的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之为猪传染性水疱病。1973年定名为猪水疱病,随后国际上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一类动物疫  相似文献   

10.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病猪口、鼻、蹄部及乳房皮肤等部位发生水疱和溃烂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猪口蹄疫的发病机理、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动物A类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发病迅速、易感动物多、病毒变异快等特点。该病的主要感染对象为猪、羊等偶蹄动物,但是也有人感染的相关事例,所以属于人兽共患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偶蹄动物的舌面、口腔黏膜、乳头、鼻镜、附蹄以及蹄叉周围皮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会溢出有毒的液体,形成烂斑。1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口蹄疫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性广的特点,可以导致猪、牛、羊  相似文献   

12.
猪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所引起的A类动物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等特点,临床危害巨大;口蹄疫病毒有O型、A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7种类型,每个类型下还存在亚型,导致本病临床防控困难;感染猪表现口、蹄、乳房部位的皮肤黏膜溃烂,并形成水疱;疫苗免疫是防控本病的最好方法,临床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食醋溶液、紫药水、碘伏等对可疑猪进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的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能够进行远距离快速传播疫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牛、羊、猪等偶蹄家畜及野生偶蹄动物.在我国又被称为"口疮"、"蹄癀"、"脱靴症".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舌面、鼻镜、乳头、蹄叉及附蹄周边皮肤形成或发生水疱,水疱易破溃,液体溢出形成烂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县动物防疫过程中,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在猪口、蹄部出现病变时,就以为猪患了口蹄疫病(即W病),岂不知另外一些疾病也与口蹄疫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现就与猪口蹄疫病症类似的水疱、水疱性口炎作一简单比较。"一、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猪类主要集中在蹄冠、趾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萁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烂。  相似文献   

16.
常帅  李伟  颜洪刚 《兽医导刊》2016,(22):96-97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猪的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等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传播速度极快.本病使动物及其产品流通和国际贸易受到限制,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OIE将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相似文献   

17.
塞尼卡谷病毒病(Seneca Valley virus,SVV)又称猪原发性水疱病、猪原发性疱疹病、也称塞尼卡病毒A,是由小RNA病毒科塞尼卡病毒属中的塞尼卡谷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口、鼻吻、蹄冠部等部位出现水疱性病变以及新生仔猪的突然死亡。这与猪的口蹄疫、水疱病、水疱疹以及水疱性口炎的临床症状相似甚至难以区分。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水疱性疹是由猪水疱性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仅发生于猪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是猪的口鼻和蹄部发生水疱.该病死亡率较低,但其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和水疱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分,加大了该病的临床诊断难度.就该病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1口蹄疫猪口蹄疫是重要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具有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特性。主要感染偶蹄家畜,如猪、牛、羊、鹿、骆驼等。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疮的烂斑,少数病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变化。口蹄疫是世界性的疫病,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而且扑灭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20.
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被称为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小RNA病毒科(Picomaviv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猪水疱病病毒(SVDV)感染所致,以鼻部、口腔黏膜、蹄部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由于猪水疱病常以流行的形式发病,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又很难与口蹄疫等水疱性疾病区分,对养猪业以及活猪、猪肉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猪的动物福利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