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邮龙虬庄遗址原始稻作遗存的再研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才林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张敏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是地处江淮东部地区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进址,其不仅面积大,而且保存完好。自1993至1996年,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扬州、盐城、高邮博物馆组成考古队...  相似文献   

2.
《江淮东部的原始超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的补充说明南京博物院,江苏农科院张敏,汤陵华江淮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史前稻作农业栽培区。根据对江淮东部地区所发现的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研究,我们撰写了《江淮东部的原始稠作农业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一文,在《农业考古》1...  相似文献   

3.
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生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1975年《考古》第5期上发表T(从钱山漾等原始文化遗址看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卜文中,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并认为太湖地区的古文化遗址的年代序列为马家浜文化一一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由于该文主要是分析阐述良渚文化的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但是,它的私有制等的产生问题,是有它的根源。因此,对马家洪文化的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作了简要的说明。在20多年后的今天,考古资料的积累,认识上的提高,有必要对马家at文化的遗存作一定的分析阐述,也是对在嘉兴市召开的"纪念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的一份小礼品。…  相似文献   

4.
水稻硅酸体的鉴定及在稻作起源与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陈报章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以前,在我国的考古遗址上鉴定水稻的存在是通过发现稻粒遗存或稻壳印痕而实现的。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大植物遗存(水稻叶、茎、种子等)在考古...  相似文献   

5.
马家浜文化玉质装饰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是孕育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地区之一。马家浜文化是该区域的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玉质装饰品的发生、发展是它的一个典型文化因素。马家浜文化遗址,自本世纪50年代末发现,四十年来,经过考古试掘与发掘的已有十余处遗址。这些遗址遍布整个环太湖地区。从绝对年代分析,浙江桐乡市的罗家角遗址下层(第四层)的碳M年代为距今6905±155年和7040±150年(均为树轮校正年代),热释光年代为对7O±10%。(1)近来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马家浜文化层(第四层)的碳14年代更早到距…  相似文献   

6.
彭头山史前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崇安 《农业考古》1991,(1):178-180,194
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被誉为1989年中国的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因为它再次证明了华南地区存在有早于中原裴李岗诸文化的新石器早期遗存。对于农业考古来说,彭头山文化遗存的碳14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那更是一次不容忽视的重大发现!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经体视显微镜观察,是夹杂在大量的陶片层内,其中有稻谷和稻壳,它们在当时显然是作为一种陶器的羼和料而被使用的。由于这些稻谷和稻壳已全部炭化,作为粒型观察的标本其形态已  相似文献   

7.
尉迟寺遗址的植物硅酸体分析与史前农业经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尉迟寺遗址的植物硅酸体分析与史前农业经济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王增林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境内淮河以北,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晚期遗存,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2197-1957年。1989年到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相似文献   

8.
试析查海遗址的原始农业辽宁省阜新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胡健,刘小鸿,纪岚查海遗址发现于1982年,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2.5公里山坡台地上,距阜新市25公里,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该遗址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7600年。自1987年以来已...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南交口村西,西距市区约7公里,地处青龙涧河及其一支流交汇东南,分布于河南岸黄土台地上,地理座标为东经111°16′,北纬34°43′,海拔475.2—539.2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的修建,于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约1400平方米,从中获得了仰韶文化早期、中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等较丰富的遗迹与实物标本。其中遗址东部主要为仰韶中期文化遗存,分布于自河岸第一至第二十层梯田上。在遗址发掘中,每个遗迹单位均定量采集…  相似文献   

10.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成因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劳伯敏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由于它的地下保存条件较好,出土了一群颇富特征的文化遗存,对于当时长江下游杭州湾地区的原始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这个遗址第四文化层上部出土的“稻谷堆积”中...  相似文献   

11.
山东新石器时代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山东新石器文化考古工作伊始于1928年,截至目前,考古调查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近千处,其中经重点或抢救性发掘的有滕县北辛、泰安县大汶口、兖州县王因、曲阜县西夏候、章丘县城子崖、日照县东海峪、两城镇、临沂县大范庄、潍坊市姚官庄、胶县鲁家口、三里河、诸城县呈子、莒县陵阳河、烟台市白石村、福山县丘家庄、荣成县河口、蓬莱县紫荆山、长岛县北庄、栖霞县杨家圈,莱阳县于家店、泗水县尹家城、梁山县青堌堆、茌平县尚庄遗址等近30处。所获考古资料极为丰富,拙文仅就有关农业的考古资料作一概述,并对这些资料所反映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驯鹰和鹰猎文化传统,诸多考古遗址中也曾发现过鹰隼类骨骼遗存和鹰隼形象的文物,但目前有关中国古代鹰类驯养的情况仍不甚明晰。为厘清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国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鹰隼遗存进行整理,初步厘清了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情况。同时又对考古出土文物及出土壁画中出现的鹰隼形象进行搜集,进一步证实和补充了中国古代对鹰隼的利用行为,并对中国古代人与鹰的关系进行了综合探讨。最后结合部分历史文献,尝试着对中国古代的鹰隼驯养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14.
近 2 0年来的考古发现一再表明 ,湖南是世界稻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南省境内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到处都有稻作文化遗址的发现 ,时间最早的达 12 5 0 0年 ,地域分布之广 ,时间跨度之大 ,在国内外是仅见的。可以说 ,从远古时代先民开始至今 ,在湖南 2 1.8万平方公里的三湘大地 ,绘就了一幅巨大的稻作文化遗存的历史长卷。这幅长卷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一系列考古发现表明 ,湖南是世界稻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而且时间排列是连续不断的 ,空间分布于三湘四水之间。主要稻作文化遗址有 :永州道县玉蟾岩 12 5 0 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 ,洞庭湖…  相似文献   

15.
鱼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为一处以河姆渡和商周地层为主体的遗址。本次对鱼山遗址开展采样、浮选工作,获得了大量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和商周时期的植物遗存,包括水稻、菱角、芡实、橡子、葫芦等可食性植物资源遗存,以及近20种其他乔木类和杂草类遗存。根据浮选结果显示可知,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生业模式经历了一个以采集狩猎为主逐渐依赖农业的转变,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也由野生植物资源逐渐转向以水稻为主。而商周时期,水稻则占据最主要的地位,遗址以种植水稻为单一的农业模式。鱼山遗址植物考古发现,为探讨河姆渡文化时期宁绍平原的植物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填补了长江下游商周时期植物考古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今天,嘉兴市在这里举行纪念马家洪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浙江省文物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我代表省局向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家浜遗址的发掘是我们浙江省史前文明考古中的一件大事。一九五九年,浙江的文物工作者在嘉兴农村发现了马家洪遗址,考古材料最后证实这是一处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在当时,河姆渡遗址、嵌泽遗址以及真正体现良渚文化发展水平的良渚遗址群,都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可以算得上是后来改写中华文明起源历史的环太湖流域史前考古的第一声惊雷。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17.
前言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其年代距今7000-6000年左右,它与后续的崭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展,表明太湖地区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同时也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但是,由于历史的和各种客观的原因,马家浜文化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后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除了考古界之外,社会上对马家浜文化了解甚少,至于广大群众,就更是毫无所知了。自马家洪遗址发现之后础年来,江浙地区的考古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料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马家洪文化的评价也大为提高,在…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27日至28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的文物考古专家及湖州市、嘉兴市文博工作者会聚禾城,参加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纪念马家洪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座谈会。省文化厅厅长沈才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嘉兴市市委书记陈加元、市长杨荣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国油等参加了座谈会。马家洪文化是以嘉兴马家洪遗址命名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马家供考古发掘从1959年至今已40年。目前嘉兴的史前文化遗址有近Zto处,其中马家洪文化遗址发现即有十多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9.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8年秋,湖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中见到了水稻遗存。它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证据,也是现阶段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资料之一。毫无疑问,这里的发现对于稻作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稻作农业的若干问题。一、彭头山文化的稻作农业与经济生活彭头山文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支新石器早期文化。已正式发掘过的遗址有湖南澧县彭头山、湖北宜都城背溪、枝城北等。  相似文献   

20.
郭辉东 《农业考古》2005,(1):166-166
近20年来的考古发现一再表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在湖南省境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稻作文化遗址的发现,时间最早的达12500年,地域分布之广,时间跨度之大,在国内外是仅见的。可以说,从远古时代先民开始至今,在湖南21.8万平方公里的三湘大地,绘就了一幅巨大的稻作文化遗存的历史长卷。这幅长卷由五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