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现有的已经审定的诸多小麦品种之中.我们连续多年进行优质小麦品种引种筛选、品质鉴定工作,以供加工利用,广泛引进适合郑州及周边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在田间调查的同时,重点进行室内品质研究。本试验选择10个品种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郑农16、中优16,陕225-2-10、97003-2、中优16冬小麦品种在郑州种植,其品质可以达到一等强筋小麦水平;郑农16、豫麦47强筋小麦品种品质优良,其淀粉品质达到国际发达国家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先进水平,可供生产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郑农谷0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下,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郑农谷09-6 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不同的播期处理下达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生长阶段天数减少,但出苗期至抽穗期持续天数的减少是生育期由104d 逐渐缩短至79 d的主要原因,株高、穗长、穗粗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总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郑农谷09-6 在郑州地区的最适播期是5 月29 日至6 月5 日。  相似文献   

3.
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镇麦10号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沿江地区近年来因气候或前茬收获推迟等多种原因导致小麦播期间距拉得很大,播量也各不相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研究重点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生育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在2016-2018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不同播期播量双因子试验,测定其产量品质,分析其差异性,最终确定在不同的播期下适宜的播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麦新品种GS郑农16的特征特性,对其产量、品质、适应范围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其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优质强筋小麦郑农16在河南省区试及肥料试验的基础上对其产量表现、施肥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河南省高产栽培条件下郑农16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及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的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播期对济宁16的产量影响很大,不同播种量对济宁16小麦群体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播期处理对济宁16小麦群体影响较播量处理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播种。在鲁西南地区,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3万-18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7.
以2001~2004年河南省区试和黄淮南片冬麦区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并以黄淮区试取样分析结果为依据,对郑农16的品质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农16属于丰产、稳产性较强的优质强筋品种,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稳定性。其平均产量与豫麦18相当,变异系数比豫麦18稍大,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大于1,适宜于黄淮南片各优质麦适应区中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郑农4108的生产应用价值,根据2017-2019年度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数据,采用与对照偃展4110产量对比及变异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等对郑农4108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农4108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与偃展4110相比,更适应于高产栽培,适宜于河南省南部地区弱筋小麦种植区推广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藁优9415的产量构成与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播期对藁优9415产量影响很大,不同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播期处理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影响较播量处理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早播。在冀中南地区,藁优9415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适宜播期内播量以亩基本苗12万~24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在品质方面,播期和播量处理对藁优9415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弱化度等品质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但影响均不是太大,说明藁优9415品种品质稳定性较好,栽培中重点考虑产量性状即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小麦洲元9369在新乡地区高产高效优质的栽培技术,试验采用不同播量、追肥时期和多效唑处理,研究其对洲元936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洲元9369在新乡试验田环境下,以187.5 kg/hm~2的播量处理下产量最高,再提高播量,产量不增反降;氮肥适当后移处理可以在保证产量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加工品质;多效唑处理可以控制株高,降低倒伏风险,但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建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