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10年安徽油脂市场分析会上,专家表示,今年国家继续执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将会抑制国内油菜籽价格的下跌。在国内油菜籽减产、进口量下降的情况下,厂商收购油菜籽积极性将会提高,市场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新油菜籽上市后,部分地区收购价格可能会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12月国内市场看,国内豆油价格维持高位,继续给国内菜籽油行情带来支撑。同时2007年油菜籽大幅减产,菜籽油总供给量大幅下降,经过近8个月的消耗,厂家菜籽油库存已经不多,商场销售情绪较浓。春节期间,多数经销商选择离市观望,目前菜籽油市场缺乏现货成交,终端需求萎缩。由于油菜籽进口成本较高,且进口量较少。在2008年国内新油菜籽上市前,油厂将以消化库存为主,  相似文献   

3.
程黔 《农业展望》2008,4(7):14-17
目前国内部分产区油菜籽已零星上市,价格高开,农民惜售心理较强,贸易商和压榨企业观望情绪浓厚。由于年初雪灾对油菜生长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尽管2007年中国秋播油菜面积有所增长.但2008年油菜籽产量增长并不乐观,加上国内压榨产能迅速增长,预计2008年油菜籽收购市场出现抢购局面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进入10月中下旬以来,受市场需求低迷及库存量相对较大的影响,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继续出现下调态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预计后期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还将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一、随着国产大豆的上市,豆油市场价格将持续走低。今年我国大豆丰收的局面基本确定。近期东北大豆产区黑龙江大豆收购价2500元/吨,比前期下跌100元/吨。国内大豆供给总量可能超过需求。二、由于今年秋季油菜生长期风调雨顺、阳光充足,各地油菜籽普遍增产,大量油菜籽的上市使国内油料数量更加充裕,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菜籽油价格的下跌。三、近期国内花生仁市场…  相似文献   

5.
据农产品市场预警课题组预测:目前国际油料和食油价格全面下挫,进口大豆成本下降,国内市场缺少支撑。另外,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饲料需求马上转入淡季,9月底之后大豆、花生、棉籽和秋油菜籽等油料陆续上市,由此,国内油料食油  相似文献   

6.
虽然自4月份以来,国内菜籽粕和菜籽油价格均出现持续下跌过程,其中进入本周以来江浙地区菜籽粕出厂价格为1650~1680元/吨,菜籽油出厂价格已下跌至7050~7100元/吨,但由于2003年油菜籽压榨效益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加之南方地区油菜籽加工能力仍呈现增长态势,因此新产油菜籽上市后的市场需求将依然旺盛,并可能出现抢购菜籽的局面,预计今年新产油菜籽上市后,其开秤收购价格仍将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处预计,今年江浙地区新产油菜籽(出油率 37%,水杂含量11%)开秤时农户收购价格将达到每500克1.40~1.…  相似文献   

7.
一、油菜籽收购市场现状1.农民惜售严重收购数量较少由于今年油菜籽种植面积较去年略有下滑,油菜籽生长期间部分地区受冻害和春旱天气影响,苗株发育不好,分枝较少,使得今年油菜籽总产量出现小幅下滑。新季油菜籽上市以来,由于政策并未明文公布,农户在种植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对市场价格预期普遍较高。在安徽、四川等地,由于油菜籽减产略显严重,农户心理预售价格在4600~4800元/吨,高于市场传出的4500~4600  相似文献   

8.
赵雪 《农家致富》2023,(20):18-19
<正>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定调扩种油料作物,油菜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约1.1亿亩,同比2022年增加537万亩。2023年新季油菜籽上市时间与往年相比出入不大,冬油菜籽上市时间根据长江流域自西向东逐渐推移。云南省于4月底最早上市,四川、湖北等省产区于5月初上市,安徽、江苏等省产区于5月底至6月初陆续上市。新季油菜籽除云南省开秤价格高于预期外,四川、湖北两省的开秤价格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江苏市场新季油菜籽于6月初上市,毛货开秤价约每公斤6元,净货开秤价每公斤6.4~6.5元,同比2022年每公斤均下跌0.5~0.6元。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10,(15):22-22
油菜籽市场持续低迷 7月中旬开始,随着国内油脂需求迟滞加重,各地菜籽收购纷纷停止,截止近日,多数地区菜籽收购清淡依旧,国内菜油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今年夏收菜籽余留数量依然庞大,油厂加工意愿普遍低迷,收购信心大幅受阻,同时秋收菜籽又迎来了上市期.  相似文献   

10.
受需求不足和外盘价格回落以及市场供应充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进入9月底以来,国内食用油市场大部分品种价格继续呈现小幅走低行情,市场成交相对清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秋油全面上市等因素的影响,预计后期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还将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一、近期国内豆油价格持续下跌,对整个食用油市场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随着部分中小油厂资金紧缩状况的加剧,后期豆油价格将会保持振荡下挫态势。二、目前国内菜油市场整体库存压力仍较大,随着国内秋籽的全面上市,油菜籽及大量棉籽将及时补充市场,而后期进口数量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1.
程黔 《农业展望》2010,6(6):11-14
2010年5月末至6月初,国内油菜籽上市量将逐步增加,宣告油菜籽收购战将打响。加拿大油菜籽进口检疫、西南干旱减产、南方暴雨成灾、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出台、加工企业产能扩容等诸多因素,使得2010年油菜籽市场形势异常错综复杂,收购市场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吴凡 《农村新技术》2009,(11):14-15
国家托市收储政策对稳定油菜籽价格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价格与预期有较大差距。未来国际市场油菜籽库存下降,国内市场对稳定食用油市场的强烈需求无不显示,油菜籽市场支撑强劲,市场长期走势利好。  相似文献   

13.
李楠 《农业展望》2013,9(6):13-17
国家继续出台油菜籽临储政策,油菜籽价格将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食用植物油库存较高,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油脂价格弱势震荡.南美大豆丰产上市,全球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供求改善,国际油料和食用油价格将维持小幅震荡走势.  相似文献   

14.
受大量进口油料的冲击,加上国家开始对油菜籽收购政策作重大调整,不再临时收储国产油菜籽,这给国内油菜生产带来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油菜籽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为了保护国内油菜籽的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出应采取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适时启动对进口油菜籽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建立油菜籽进口的预警机制,完善油菜籽贸易保护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近两年国内市场回顾最近两年国内菜籽油市场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去年上半年前,整个食用油市场走势平稳,在较低价位徘徊;二是下半年受油菜籽大幅减产的影响及豆油市场的带动,菜籽油市场快速大幅上扬,并高位企稳。1.加工能力过剩。前几年南方地区近年来陆续投资增建扩建油厂,使油菜籽加工能力远远大于实际加工量,菜籽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去年下半年菜籽价格上涨过快曾使加工厂暂停收购。2.油菜籽生产情况。2001年油菜籽产量1133万吨,2002年总产1053万吨,比上年下降7%。2002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较上年明显增长,但由于长江中…  相似文献   

16.
李楠 《农业展望》2011,7(8):11-16
国内方面,2011年中国夏收油菜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但因农民惜售,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花生货源有限,导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9月新花生上市前,花生价格易涨难跌。受国家连续抛储和限价等调控政策影响,1~7月,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由于成本增加,油脂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食用植物油消费旺季的临近,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丰产上市,棕榈油产量进入季节性增长周期,短期内国际油脂油料供给表现充裕。天气因素将成为国际油脂市场炒作的焦点,国际市场价格已处于两年来的高点,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1,(6):17
在主要的油料消费中,油菜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空间,需求增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去年国内油菜籽加工量的上升。监测显示,到今年3月上旬,江苏地区主要油厂油菜籽平均收购价4000元/吨,同比涨380元/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业》2011,(6):17-17
在主要的油料消费中,油菜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空间,需求增长和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去年国内油菜籽加工量的上升。监测显示,到今年3月上旬,江苏地区主要油厂油菜籽平均收购价4000元/吨,同比涨380元/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长江流域地区夏季油菜籽从4月下旬开始自西向东、由南至北全面展开,由于云南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区,油菜籽收割时间早于贵州、四川等省市。目前云南油菜产区农民已收割油菜60%,正在边收割、边脱粒、边整晒、边出售,云南小榨坊油厂于4月28日率先在全国开秤收购今年新产油菜籽,云南大型油厂普遍还在观望,等待油菜籽大批量上市、市场时机成熟后再开秤收购。  相似文献   

20.
油菜籽收获期将至,农民普遍关心今年油菜籽价格会怎样。去年国内市场油巢籽收购开秤价就突破2000元(每吨,下同).今年走势如何?专家预计:今年油菜籽收购价格将继续高开高走。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