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9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本掌握了品种特征特性,及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10叶品种是三江1号、11叶品种垦稻20号和12叶品种垦稻23号,产量分别为9879.0 kg·hm-2、10057.5 kg·hm-2和10134.0 kg· hm-2;分别增产11.0%、13.0%和13.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25和垦稻12号,分别为8901.0 kg·hm-2和8451.0 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片叶品种有垦稻18、垦稻20、垦粳2号和三江3号;12片叶品种垦稻23及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和11叶品种垦稻17号,产量分别为738kg/亩和725kg/亩;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号,分别为516kg/亩和588kg/亩。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11片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12片叶品种垦鉴稻6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在本地区的适应能力。其中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号,产量分别为738kg/亩和725kg/亩;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号,分别为516kg/亩和588kg/亩。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三江1号;11片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12片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个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等与对照空育131进行综合比较,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11片叶的垦稻21,12片叶的垦稻23,这几个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1个水稻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以及米质综合比较分析,11叶品种龙粳31和龙粳46,12叶品种垦粳5号和垦稻2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本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个水稻品种(系)的生育期成穗率、品种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叶品种(系)龙粳39、龙粳31、龙粳46,垦稻31,垦稻32,龙229。12叶品种(系)龙垦201,三江6号,龙糯3。13叶品种(系)中黑米,香米,垦稻10成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对28个水稻品种(品系)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垦稻17、垦稻20、垦稻08-924、龙粳25、龙粳29、龙粳36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较高的品种有垦稻20、垦稻08-924、龙粳36、龙粳29。黑龙江垦区是寒地优质粳稻主产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稻谷商品率高、米质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水稻连年增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栽培品种单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秧苗品种的影响研究,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不同时期的灌溉管理,筛选出合理的灌溉方式及在不同灌溉下寒地水稻食味影响的研究,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垦稻26(主茎11叶)垦稻12(主茎12叶)1.2试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大区对比试验,设五种不同灌溉方式,其中处  相似文献   

10.
垦丰种业为了更好服务于农场水稻生产,给大家今后选择水稻种子提供一些参考,开展本试验,试验主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栽培的6个水稻品系进行综合性状对比试验,试验品系有11叶垦稻08-1086、垦稻08-924、垦08-1716、垦稻09-2883,12叶垦09-1741、垦稻09-1987。采用旱育稀植和叶龄诊断技术进行栽培管理。试验结果显示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系依次为垦稻09-1987、垦09-1741、垦稻08-924、垦08-1716、垦稻08-1086、垦稻09-2883。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优质品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水稻高产、稳产。庆丰分公司2015年为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水稻品种,对当地主栽11叶品种10个龙粳26、龙粳29、龙粳31、龙粳39、龙粳40、龙粳43、龙粳45、龙粳46、垦稻26、垦稻27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生育时期、分蘖能力、抗病能力、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庆丰分公司龙粳39、龙粳31、龙粳29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稳定,建议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区对比的试验方法,设垦稻8个品种,以空育131为对照,随机排列,不设重复。结果表明,垦稻19成熟期最早,比对照空育131早3天,垦鉴稻6成熟期最晚,比空育131晚3天。供试品种中,10片叶的品种垦稻19产量最高,为627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4.4%,其次是12片叶的品种垦鉴稻6,产量为607.0kg/亩,增产1.%。空育131整精米率最高,为68.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个水稻品种特征特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11片叶品种龙粳31、龙粳29、龙粳26、龙粳25,12片叶品种垦鉴稻6号、龙粳2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在栽培中注意各品种的自身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作为空育131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5.
10个参试水稻品种均能在生育时期内安全成熟;抗病性及抗倒性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31、龙粳46、龙粳51、垦稻32;产量较高的为龙粳46、垦稻32、龙粳65。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龙粳31、龙粳46、龙粳51。  相似文献   

16.
“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采用高产优质品种、科学种子处理、大棚培育壮秧、机械标准插秧、控制节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机械收获等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东北寒地“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水稻生长密切相关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指标,探讨了黑龙江省近几年来主栽的6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栽培稻旱作较水作生育期延长、株高降低、分蘖减少,每穗实粒数降低.通过抗旱力指数法的综合鉴定得出本试验中综合抗旱能力较好的水稻品种(系)有:牡丹江22、东农425、垦稻12、牡丹江19、龙稻6号,抗旱综合指数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穗型品种在寒地特殊气候条件下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促进水稻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垦稻29、龙稻5号和弯穗型品种垦稻10号、垦稻12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特殊的寒地气候条件下,围绕两种穗型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在瞬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面积和叶源量等方面均优于弯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垦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设计,以空育131为对照,设立9个垦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垦稻各品种之间的生育进程、综合发病率、产量构成因子、实际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生育性状.垦稻12和垦鉴稻6两个垦稻品种的表现较好,实际产量分别为9304.7 kg/hm2、9204.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3.3%、2.2%,初步筛选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垦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严格监测土壤水势,用2个生育期相同的品种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水稻返青至成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处理,较系统地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进行-8~-10 kPa的间歇控水,加速了2个品种的叶龄进程;使2个品种株高增加;使2个品种茎数减少;减少了2个品种收获的每穴穗数,且垦稻12号的穗数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提高了2个品种的穗粒数、结实率;增加了2个品种各粒位的籽粒千粒重(垦稻12号的优势粒除外);提高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降低了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