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螯螯虾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育出全长2cm以上虾苗百余万尾,每只抱卵虾每次能出苗100-300尾。介绍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幼培育及幼体培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采用温度和光照相结合的诱导技术,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澳大利亚红螯螯虾的人工繁殖试验。试验结果,70d后雌虾的抱卵率达到97.2%,3月上旬即已孵出虾苗,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每尾亲虾的平均出苗数为517尾。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克氏原螯虾工厂化育苗技术,2008年利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了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育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亲虾培育成活率84.3%;交配抱卵率81.6%;受精卵经孵化出苗率71.9%;平均每立方水体出苗数5593尾;平均每只亲虾出苗125尾;每只抱卵虾出苗182尾.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对澳大利亚红螯螯虾实验室人工繁殖的研究结果.在室内采用温度和光照结合的诱导技术,在非繁殖季节的冬季,2个月雌虾抱卵率达97.2%,三月上旬孵化出苗,平均出苗数为517尾,比自然条件下早出苗90~100d.  相似文献   

5.
采用仿生态技术,在池塘(单口面积2000-4000 m2)进行克氏原螯虾繁殖育苗,每667 m2生产虾苗26.35万尾,抱卵率88.4%,抱卵量501粒/尾;亲虾成活率90.8%.  相似文献   

6.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7.
红螫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venmartens)属拟螯虾科,光壳虾属,俗称淡水龙虾。原生长于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淡水虾类。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其有别于其它螫虾的最大特征是头胸甲前部有4条隆脊,2条位于额剑突侧沿,2条位于左右眼眶后缘。1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红螯螯虾个体在30g左右即达性成熟,水温在20℃以上就开始交配产卵,在繁殖季节内可多次抱卵孵化。体重50g亲虾抱卵量约300粒。卵粒形似粟,位于腹肢基部,共8束,每束约40粒。随着卵粒的胚胎发育,其颜色从奶黄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和测量27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建立了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殖群体的平均体长、体重、性腺重及肝脏重的统计值,并利用抱卵量、抱卵指数等生态学参数建立性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雌虾体长在6.5cm~11.4cm之间,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21L3.343;观察到最大抱卵量为6...  相似文献   

9.
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同步产卵试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5年在水泥池采用“控制光照、控制水温、控制水位、改善水质、加强投喂”的方法人工诱导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同步批量产卵。经诱导的虾在36 d的时间里共有1006尾雌虾产卵,平均抱卵率达81.0%,而未采用人工诱导的雌虾平均抱卵率只有30.6%。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水草、螺蛳、水草+螺蛳三种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草+螺蛳组的克氏原螯虾(雌虾体长9.5cm)的抱卵量826粒/尾,显著高于水草组、螺蛳组(P<0.05),成熟度5.95%、抱卵指数19.20粒/g、亲虾成活率89.66%、抱卵率79.31%,结果均高于投喂水草组或螺蛳组。显然,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混合喂养更有利于促进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及提高亲虾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螯螯虾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大型经济虾类,经引种养殖试验证明很有推广价值。为推广该虾在我国的养殖,我们经几年的试验研究掌握了其繁殖习性和苗种培育技术。1 红螯螯虾的繁殖技术1.1繁殖习性 红螯螯虾雌雄异体,在正常情况下幼虾经180~240天饲养,达到性成熟,成熟后水温在20℃左右即可交配产卵,卵粒粘着在腹肢上进行孵化,抱卵孵化时间与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红螯螯虾卵粒较大,怀卵量与亲虾体重呈正相关,据报道,对体重为13~112g范围的个体,其线性关系方程为C=106 6.5W(R2=0.46)(C为抱卵数,W为体重)。孵化过程中有一部分卵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是采用仿生态综合技术在塑料大棚土池塘中强化培育亲虾、交配、产卵;在网箱中孵化虾苗、培育虾种。结果:亲虾培育的成活率达96%、♀虾的抱卵率达94%、抱苗率达98%、孵化率达77%、每尾♀虾平均出苗220尾、每平方米出0.8cm的虾苗达4300尾。虾苗从0.8cm培育到3cm的成活率达79.99%,每m2出3cm的虾苗达3466尾。  相似文献   

14.
宋光同  丁凤琴  陈静  武松  汪翔 《水产科学》2012,31(9):549-553
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试验历时57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虾规格对抱卵量影响显著(P0.05),且规格为35~50g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89.8粒/尾,分别较25~30g、30~35g高20.8%、11.6%;不同隐蔽物种类对亲虾的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使用"水草+石棉瓦+砖块"作为隐蔽物,亲虾平均成活率为95.69%,分别较"水草+石棉瓦+PVC管"、"三角形栖息物"高9.6%、3.5%;光照度为50~500lx,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67.17粒/尾,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度水平;放养密度为20尾/m2,亲虾的平均抱卵率为64.98%,高于其他两个密度水平。因此,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x、放养密度为2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栖息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口池各放克氏原螯虾100尾,分别给予不同的栖息环境,对人工创造生态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认为池塘具备良好的土质洞穴环境可明显地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抱卵与非抱卵孵化过程。详细描述了两者卵色变化情况,并对抱卵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晓  姜绍贤 《齐鲁渔业》2004,21(7):54-56
应尽量选择个体健壮、体表光滑、无病害、无伤残及营养状况良好的成虾作为亲虾。从理论上讲淡水红螯螯虾在温度、营养、水质等条件都适宜的条件下,1年内可以多次产卵,最多可达4次,但这要看其体质能否承受。体质差的亲虾,虽然能怀卵,但卵不能很好发育或发育时间很长,影响到产卵次数。所以要特别注意亲虾的选择。雌雄比例为4~5:1。如果雄虾比例过大,因其好动,有时对雌虾抱卵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小池塘(面积小于667m2)采用"七操作一体"的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操作法,亲虾成熟度、抱卵量、抱卵指数、抱卵率、亲虾成活率和单位面积出苗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抱卵量626粒/尾、抱卵指数20.4粒/g,比鄱阳湖亲虾(体长9.2 cm的雌虾)的抱卵量和抱卵指数,分别提高了174.6%和230.1%;仿生态池幼虾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仿生态繁殖池的布草技术,采用栽植品种相同、面积不同的水草和品种不同、面积相同的水草两种方式进行仿生态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土池中栽植不同面积的水草与亲虾的成熟度、抱卵量、抱卵率和存活率间均呈极显著相关(R>R0.01);当亲虾的放养量为150 kg/667 m2,水草栽植面积占池塘面积的40%时,亲虾的成熟度、抱卵量、抱卵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大值。混合栽植水草与栽植单一种类的水草之间,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成熟度差异极显著(P<0.01),抱卵量、抱卵率、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混合栽植水草优于栽植单一种类的水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