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道平  沈国舫 《林业科学》1997,33(5):394-402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淳化县进行造林典型设计中,曾对该县及同类地区分布的一些混交林作了调查研究,并搜集了一些外地混交林调查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提出了适于黄土高原地区营造混交林的造林树种和混交类型,并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革灌覆盖造林方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混交类型1.油松、侧柏混交:侧柏是中性树种,幼年树冠狭窄,这一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特别适于营造混交林,这已为国内大量事实所证实。如山东省林业厅调查设计队在泰山林场的调查和中国林科院徐化成在河北西陵的调查,都证明混交林中的侧柏平均树高比纯林中的大40%以上,同时也比与之混交的及同样条件下纯植的油松生长得好。又如北京  相似文献   

3.
沙质海岸人工混交林种群竞争及其生态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胶南市环海林场人工混交林种群竞争强度和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树木受到的竞争强度与其胸径、树高和冠幅呈负相关.2黑松刺槐混交幼林竞争强度较小,成林竞争强度较大.3多树种混交林种间竞争强度的大小顺序为侧柏〉火炬松〉刺槐、黑松〉白蜡.4多树种混交林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火炬松〉白蜡〉黑松〉刺槐〉侧柏.生态位重叠较大,其中刺槐与黑松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0.729,火炬松与侧柏的生态位重叠最小,为0.155.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通过采集和分析样地数据,评估了混交比例对树高、胸径、材积以及根部、叶部、枝部、干部和整株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树木的生长性能,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混交林中均显著高于单一林,主要是由于混交林中所产生的树种间互作效应,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混交比例的增加导致了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进一步增加;此外,混交林也对树木的生物量分配产生影响,混交林中,根部、叶部和枝部的生物量有所变化,由于树种之间的竞争和资源分配不均,根部和叶部生物量相对于单一林有所增加,而枝部生物量略有减少,然而,对于主干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与混交比例的变化关联不大。总体而言,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具备较好的生长潜力和经济效益。混交林能够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进而促进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增长。虽然整株生物量相对于单一林略有减少,但该减少对经济效益没有明显负面影响。因此,黄枝润楠与杉木混交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经济林种植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油松侧柏人工林下枯落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及纯林下的枯落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枯落物贮量、分解速率、持水量各异,从而对土壤发育层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弱酸淋溶作用、腐殖质侵染及营养元素下移程度,侧柏纯林高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枯落物层中微生物数量,混交林>侧柏林>油松林;枯落物中水溶性营养元素的绝对量,油松林>混交林>侧柏林,相对量则是混交林>油松、侧柏纯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石灰岩区营造的侧柏和刺槐、侧柏和栓皮栎、侧柏和五角枫、侧柏和紫穗槐、侧柏和山桃、侧柏和黄栌、侧柏和铅笔柏混交林7年试验结果分析,以侧柏和黄栌(山桃)的乔灌混交林生长最好。侧柏和铅笔柏行间混交在土层深厚、条件优越地方生长表现较好。侧柏和黄栌(山桃)混交、侧柏和铅笔柏混交,种间关系谐调,互相促进,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7.
高建 《陕西林业》2010,(4):29-29
<正>一、树种选择和混交。梁峁、陡坡阳山(坡度≥25度)栽植侧柏,缓坡阳山(坡度25度)、半阳山、半阴山、阴山栽植刺槐,半阴山、阴山栽植油松。在同时条件都适宜两个以上树种生长前提下,尽量多栽植混交林,方式为带状或块状,预防病虫害、火灾发生,合理吸收养分,相互辅佐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平庄地区的混交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庄地区混交造林可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和土类,选择以侧柏、油松、落叶松为主作混交树种。以落叶松和油松、紫穗槐,刺槐;侧柏和山杏、小叶锦鸡儿、灰榆;油松和小叶朴、暴马子丁香、怀槐、皂荚、千金榆等营造针叶、针阔、乔灌各种混交类型的混交林。为了确保混交造林成功,要加强栽植技术和对幼林抚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林业科学》2004,40(2):160-164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营造的大面积油松纯林,其缺点现已暴露无遗,究其本质,是概念开发上的严重失误,亦即决策失误。为探讨半干旱地区造林适宜的混交松种,于1987年7月对国家喀左县中三家林场10年生油松、侧柏混交林和油松纯林进行了调查对比,结果表明,油松、侧柏混交林,无论从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或害虫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及养分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定样地调查生物量的方法,在辽宁省建平县干旱所南大山试验区进行了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细根生物量和养分现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细根生物量大于油松纯林,两树种混栽后蒙古栎能促进油松的细根生长,提高油松细根生物量在混交林中的比例;混交林细根在各土层中分布得比纯林更均匀、更合理,两树种根系生长协调;混交林细根N、P养分现存量分别是纯林的1.1倍和1.2倍,可见混交林细根具有比纯林更高的养分积累和周转能力;纯林和混交林人工林的各径级活细根和死细根养分现存量都随细根径级的增加而减少,说明≤2 mm径级的细根在细根的养分循环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温室容器育苗基质及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邓煜  刘志峰 《林业科学》2000,36(5):33-39
通过对不同育苗基质上生长的香椿、日本落叶松、侧柏、油松4个育苗树种苗高、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总干重和地上-地下干重比进行定期生长监测和统计分析,初步筛选了具有当地生产意义的育苗基质;得出北亚热带温室4个树种容器苗的苗期生长变化规律,对指导同类温室相同树种容器苗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北京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但是目前该地区侧柏人工林普遍存在密度过大、树木生长分化严重、树木生长过慢等一系列问题。为使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经营技术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将之前建立的模型应用于美国FVS软件,对侧柏典型林分自然生长和采取经营措施后(主要为疏伐)的生长动态进行了可视化预测和模拟,得到了合理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33年生3 200株/hm2的侧柏人工林适合采用30%~45%的中弱度机械疏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分因子是反映黄土高原不同造林立地类型宜林性,以及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这一观点,运用SPAC理论,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主要造林树种幼对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重量衣外观反应。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田间主要造林立地上,用2a的造林地土壤水分实测值,对侧柏,油松,刺槐,北京杨在3种造林立地上的适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刺槐在黄土阳坡适性,油松在黄土阴坡适生,北京杨在黄土塬面适生,这与造林地已栽植幼  相似文献   

15.
多效抗旱驱鼠剂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对飞播用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室内外做发芽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RPA的 3个浓度处理油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3.9%  2 9.8% ,侧柏发芽率提高 2 4 .6 %  2 7.0 % ;油松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9.0 %  19.4 % ,侧柏提高了 2 9.4 %  5 8.8% ,油松成苗率比对照提高 18.5 %  36 .0 % ,侧柏提高了 2 4 .0 %  2 7.5 %。在促进成苗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RPA使油松根系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34.6 %  5 0 .0 % ,侧柏根系生长提高了 13.9%  36 .1%。在飞播上应用 ,RPA处理区有苗样方率远远高于对照区 ,处理区苗木分布比较均匀 ,从保存的株数看 ,对照区仅为 0 .0 7株·m- 2 ,而处理区高达 0 .5  0 .8株·m- 2 ;对照区苗木平均高 2  3cm ,处理区为 3  5cm。充分说明多效抗旱驱鼠剂在苗圃育苗或飞播造林中应用 ,能够提高成苗率 ,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 ,使苗木安全越冬 ,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 ,起到以根提水 ,以水促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长模型是研究树木生长过程和进行森林经营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使用4期北京市侧柏人工林一类清查共计26个样地、1 172株单木数据建立了3个胸径生长模型。模型自变量选用了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和林木竞争3类因子,在建模过程中剔除了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的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方法所建的3个模型均通过了方差分析、方差齐性和残差正态性检验。使用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实际值和预测值差异不显著,即所建立的3个单木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黄陵县北部山区进行了不同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对林地灌木种类、林木生长量、蓄积量及生物量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封山育林5年后,灌木种类增加了忍冬、鼠李和悬勾子;灌木数量增加645株(丛)·hm-2,覆盖度提高了35%,达85%以上;封育林地油松、侧柏的生物量分别为106.5t·hm-2和76.5t·hm-2,分别提高了48.8%和35.3%,封育区沙棘分别与油松、侧柏的混交林蓄积量是150.0m3·hm-2和29.2m3·hm-2,较未封育区增长了67.4%和56.9%;封育后林木生长快,枝下高度增加,林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2010年生长季节,对侧柏、山杏、油松、柠条和山毛桃等林地土壤水分进行连续监测,并查阅相同树种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根系分布资料,以土壤水分对林木耗水满足程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微地形条件下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根系的垂直分布和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相关性显著,水分...  相似文献   

19.
干旱条件下灌水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干旱条件下对油松,侧柏,刺槐人工林进行不同水平灌水试验,结果表明:1.0倍降水量的补充灌水对三种树木的生长最有利,直径和高生长量快。油松和侧柏的年材积增长量分别为对照的2.9倍和1.6倍,每年每公顷可分别盈利575元和2566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Lack of empirical data on the effects of the taungya system on establishment and early growth of softwood plantations have partly contributed to controversial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continued suitability of the system for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in Kenya. This study examined effectiveness of taungya systems of forest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using 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Pinus patula trees with Zea mays (maize) as a test intercrop on two contrasting site types (deep and shallow soils) in Mt. Elgon forest, western Kenya . Four treatments were evaluated in each site: trees with or without weed control, trees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and sole maiz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survival,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and maize growth and yield were higher in the deep soil site than the shallow site. The t aungya system improved tree survival and growth, effects being greater in the deep than the shallow soil site. Both Cupressus lusitanica and Pinus patula trees had the same effects on maize growth and yield, reducing maize growth by 41–48% in the deep soil sites, and by 16–26% in the shallow site. Vector nutrient analysis and vector competition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effects on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of the trees and the maize crop suggested competition for N on the deep soils, but competition for K and P on the shallow soils. The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graphical vector competition analysis in diagnosing tree–crop interactions in agrofore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