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复合型种衣剂TB的创制及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具有较强生防能力的亲和木霉菌3株和内生细菌2株,并对其与克百威和烯唑醇复配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盆栽和大田防治玉米土传病害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可以与化学农药复配,复配而成的5%种衣剂TB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与20%的黑穗净相当。  相似文献   

2.
复配生防菌株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利用单一生防菌株防治困难。针对该问题将实验室筛选出的多个木霉菌生防菌株FMM35、FMM9、FMM5,毛壳菌CHZ1和生防细菌B7进行复配研究,通过测定生防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体外拮抗能力,探索复配可能性,并将适宜复配的生防菌组合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防菌之间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其中组合C1(FMM9和FMM35)复配效果好,避免生防菌间拮抗作用,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并对大豆有促生作用,具有复配潜力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马唐、反枝苋为试材,采用Gowing法测定了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的联合作用,并对实验室制得的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生物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后对马唐有增效作用,对反枝苋属于相加作用,两者适宜复配,配比为1~4:12.5。于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喷施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180~300g/hm^2,药后30d的杂草总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为83.6%~94.3%、92.7%~99.2%,对玉米安全性较好,玉米株高、产量均大于人工除草处理;在玉米7叶期及杂草5叶期以后施用该药剂,玉米的安全性及杂草株防效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4.
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的生物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宗军  李美  高兴祥  郭晓 《玉米科学》2009,17(2):140-14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马唐、反枝苋为试材,采用Gowing法测定了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的联合作用,并对实验室制得的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生物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与氰草津复配后对马唐有增效作用,对反枝苋属于相加作用,两者适宜复配,配比为1~4∶12.5。于玉米3~5叶期、杂草2~5叶期喷施20%烟嘧磺隆·氰草津油悬浮剂180~300 g/hm2,药后30 d的杂草总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分别为83.6%~94.3%、92.7%~99.2%,对玉米安全性较好,玉米株高、产量均大于人工除草处理;在玉米7叶期及杂草5叶期以后施用该药剂,玉米的安全性及杂草株防效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5.
应用木霉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已经成为目前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木霉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生防机制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促生作用、协同拮抗等方面对木霉的生防机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防病的分子机理,以期使木霉更加合理地应用到土传病害防治领域中。同时,文章也对木霉的实际应用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传病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其中茎基腐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发生尤为严重。由于土传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给防治带来了较大困难。选育抗病品种和种衣剂包衣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手段。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和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将成为玉米土传病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对玉米土传病害的化学与生物防治以及生物型种衣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4种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及麦苗的防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莠去津复配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筛选对夏玉米田杂草及自生麦苗的防效及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结果表明,31.5%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38%莠去津总杂草株防效为88.7%,鲜质量防效为98.48%,防效较好,无明显药害症状,且玉米产量为各药剂处理中最高;22%烟嘧·莠去津和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自生麦苗株防效均在80%以上,鲜质量防效在95%以上;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莎草的株防效仅45.58%,莎草为主的夏玉米田块尽量不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以通化县黑果花楸根际土壤为实验材料,采用稀释法分离土壤微生物,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结果表明:从供试土壤中分离出细菌24株,放线菌13株,其中,对水稻恶苗病有生防效果的细菌5株,2株拮抗效果明显;人参枯萎病5株,1号细菌最明显;人参根腐病3株,2号细菌最明显;5株细菌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效果,1号细菌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明显。1和2号这2株细菌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拮抗活性,且效果明显;5和6号细菌对水稻恶苗病,人参枯萎病和玉米茎腐病有抑制作用,在这4种病害防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旱作条件下油菜根茬对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生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多熟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对玉米土传病害的防治效应,在湖北襄阳和甘肃甘谷两地连续进行了两年的油菜—玉米、小麦—玉米轮作试验。通过对后茬玉米接种丝黑穗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考察两种种植模式下后作玉米土壤养分、微生物特性、土传病害发生率以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油菜根茬粉碎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在整个试验周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油菜茬后作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而真菌减少。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显示,油菜根茬生物熏蒸作用降低了后作玉米两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率。与小麦茬后玉米相比,油菜茬后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在油菜—玉米种植模式下,油菜根茬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而且油菜根茬所具有的生物熏蒸作用对玉米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后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进展Ⅲ.克服重迎茬障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迎茬障碍机制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大豆重迎茬障碍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所致。防治对策应以下列三个方向为目标 ,即防治土传根部病虫害 ,改善土壤环境 ,促进大豆生长发育。1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加强对土传根部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防治技术有 :应用抗病品种 ,用药肥复合型种子包衣剂处理 ,可有效地防治根部病虫害 ,对根腐病防效达 60 %~80 % ,孢囊线虫 60 %左右 ,根潜蝇 80 %~ 98%。种衣剂还可兼防大豆蓟马、二条叶甲、蚜虫。播种同时也可施入 3%甲拌磷颗粒剂 ,3%呋喃丹颗粒剂等杀虫剂 ,控制根潜蝇、地老虎、蛴螬等发生。在大豆生长后…  相似文献   

11.
草坪禾草锈病、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坪禾草锈病、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总结一套草坪管理与药剂防治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品种、不同氮素水平以及有机肥和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对苋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Vc)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品种施用复合肥最易增加苋菜硝酸盐的累积,而施用尿素最易增加苋菜亚硝酸盐的积累;苋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与苋菜硝酸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对Vc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有机肥和无机肥合理配施可减少苋菜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3.
卢翠 《园艺与种苗》2022,(2):46-47,59
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低产杏园改造的步骤和方法,改劣换优技术要点及嫁接后的树体管理等,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及果农生产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福建垦区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茶菌饮料澄清度与抗氧化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对红茶菌的澄清度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红茶菌饮料澄清度逐渐降低,培养5d的红茶菌饮料澄清度较好,达80%以上;但是超过5d,红茶菌饮料澄清度显著降低。(2)红茶菌饮料具有较强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e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前5d内,红茶菌饮料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随之增强;但是培养5d后,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能力反而发生了降低。  相似文献   

16.
烤烟不同施氮量及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品质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结果表明:每烟株留叶数为20片的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且随留叶数的增加,烟碱含量递减;每亩烟田总氮用量在8.5—9.5kg,其中含25%左右的有机氮肥的处理烤烟产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优质啤麦生产基地国营新洋农场在气候、生态、环境、农业机械、科技服务、经营管理、啤麦干燥与贮藏方面的诸多优势,分析了生产经营目标,提出了推广优质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重点项目:晚茬麦催芽机播、用联合开沟播种机精量播种、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搞好种子更新等,展示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以郑单1002为材料,设置灌浆中后期(灌浆36 d)不同穗部及穗下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研究去叶后对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冠层结构、产量以及子粒含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部叶及穗部以下叶保留3~4片叶,产量不降低;去叶较多情况下表现为减产;不保留穗位叶较对照减产了12.36%,子粒千粒重下降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去叶后直接导致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无截取散射略微增加;保留3~4片叶处理,叶片光合性能表现出一定补偿效应,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处理,羧化效率略有升高;去叶处理降低灌浆后期子粒含水率,不保留穗位叶片处理较对照处理相比,在灌浆44、52、60 d,子粒含水率分别下降了8.14、8.75、17.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群体结构茶园十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亩植0.4—1.2万株的范围内,建园初一、二年,随着茶树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物总产量和经济利用系数提高,有利于提早投产,提前收益。从种植后的第三年开始,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日益显露,茶树表现出明显的边际生长优势;输导根增加,吸收根减少;叶片光合效率降低;个体生物产量差异显著;茶园表层土壤容重加大,孔隙度降低,透水性减弱;中下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旱季容易出现水分亏缺,因而使各处理间的经济利用系数日益接近,密植的增产效应逐年消失。从种植后的第八、九年开始,产量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