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养殖银鲳幼鱼体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 (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 (PUFA) 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 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至8月份时鱼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与花生四烯酸(AR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幼鱼初期时的水平(P<0.05).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试验期间无明显的变化(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CBH)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方法】以CBH质量分数分别为20%,27%,34%,41%和48%的5组等脂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4.77±0.52)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10周,测定并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鱼体营养成分、血脂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饲料CBH质量分数的升高,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在41%CBH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饲料系数以27%CBH组最低;肝体比、脏体比随着饲料CBH水平上升而显著升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以41%CBH组最高,且显著高于20%,27%和34%CBH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CBH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幼鱼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在48%CBH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CBH对蛋白质有节约作用,适宜添加水平可达41%;摄取CBH水平过高(48%)会导致脂肪肝和高血脂,并对鱼体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密度和常规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营养成分的差异,评估高密度养殖刀鲚幼鱼是否存在环境拥挤胁迫。【方法】采用池塘高密度(108 240 尾/hm2)和常规密度(62 505 尾/hm2)模式养殖刀鲚0+龄幼鱼,测定鱼体鲜样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干样中常见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及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等评价幼鱼肌肉的营养品质。【结果】高密度模式养殖刀鲚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4.07%和2.50%)均较常规密度养殖模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16%和3.97%)显著降低(P<0.05),而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精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组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其余15种氨基酸的含量在两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刀鲚幼鱼干样中常见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EAA/TAA、EAA/NEAA和DAA/TAA在两模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养殖密度模式下刀鲚幼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F值均非常接近。在检测到的28种脂肪酸中,有22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在两模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脂肪酸中,高密度养殖模式的C18:1n9c、C16:1、C18:3n3、C20:2和C20:5n3(EPA)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C18:0、C22:2、C20:4n6、C22:5n3(DPA)和C22:6n3(DHA)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低于常规密度模式(P<0.05)。【结论】池塘高密度养殖不会造成刀鲚幼鱼鱼体蛋白质品质的下降,但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MUFA显著下降,PUFA和n3PUFA/n6PUFA显著升高,说明高密度养殖模式下刀鲚幼鱼已经受到环境拥挤胁迫,因此刀鲚幼鱼的池塘养殖密度以不超过108 240 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Pangasius sutchi)鳃中的Na+-K+-ATPase活性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巴丁鱼(初始体重约1.45±0.08 g.尾-1)分别投喂5组饲料,各组饲料磷脂添加水平为0%(PL0组)、1%(PL1组)、2%(PL2组)、3%(PL3组)和4%(PL4组),饲养56 d。结果显示,鱼鳃中的Na+-K+-ATPase活性随着饲料磷脂水平的升高而下降(P<0.05);鳃膜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以对照组(PL0组)的最高,与PL2、PL3组差异显著(P<0.05);PL0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5);PL3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含量最高,与PL0、PL1组有显著差异(P<0.05);PL0组的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HU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了磷脂的各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磷脂水平对巴丁鱼鳃Na+-K+-ATPase活性有一定影响,未添加磷脂的饲养条件下鳃Na+-K+-ATPase表现出较强的补偿能力,以维持稳定的生理水平及正常的基础代谢;巴丁鱼鳃细胞膜中的∑HUFA和∑P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助于细胞膜更好地执行和完成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生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3)就脂肪酸组成而言,生殖系统各部分的总饱和脂肪酸(ΣSFA)、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和n-3/n-6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部位(P0.05)。(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输精管中赖氨酸(Lys)、缬氨酸(Val)和组氨酸(His)含量最高,副性腺次之,精巢最低(P0.05),副性腺中其余大部分的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中华绒螯蟹成熟雄体精巢中主要积累脂肪、碳水化合物、PUFA和HUFA,而副性腺中粗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未处理棉粕组肝脏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硫酸亚铁或高温处理后游离棉酚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未处理棉粕组肌肉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脱毒处理替代2/3豆粕组肌肉游离棉酚含量较未处理棉粕替代2/3组分别降低了70.27%,82.43%(P<0.05)。未处理棉粕组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脱毒处理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周期内,饲料中棉粕替代豆粕量不超过2/3时,并不影响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替代量为2/3时,会降低尼罗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饲料棉酚对鱼体肝脏和肌肉游离棉酚含量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利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处理棉粕后,可以有效降低游离棉酚在饲料和体内的含量,提高棉粕的利用率,降低游离棉酚对肝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养殖中华绒螯蟹的品质,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江苏境内八大湖泊养殖品牌河蟹可食部分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八大湖泊养殖中华绒鳌蟹可食部分含1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烯酸(MUFA)3种,多烯酸(PUFA)10种。雌蟹SFA含量,以大纵湖蟹最高,与阳澄湖蟹、洪泽湖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雄蟹SFA含量,以长荡湖蟹最高,与阳澄湖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MUFA含量,雌蟹以大纵湖蟹最高,与长荡湖蟹、阳澄湖蟹、洪泽湖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雄蟹以大纵湖蟹最高,与阳澄湖蟹、洪泽湖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PUFA含量,雌蟹以固城湖蟹最高,与洪泽湖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雄蟹以固城湖蟹最高,与阳澄湖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
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生长和脂肪酸组成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揭示菊黄东方鲀幼鱼转食过程中营养特点,提高转食期成活率,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驯化转食前、中、后的菊黄东方鲀幼鱼生长和全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幼鱼在驯化完全转食配合饲料后,呈现出体质量的生长补偿现象。驯化前幼鱼的肥满度最高(10.02),在驯化中最低(5.43),驯化后肥满度有显著恢复(6.00)。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全鱼的干物质含量明显升高。在菊黄东方鲀驯化转食前、中、后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从百分含量上看,幼鱼驯化转食过程中,C16:0含量最高且稳定(21.26%~23.81%),C18:0含量显著下降,C16:1和C18:1n9c含量显著上升;C22:6n3(DHA)含量较丰富(11.95%~13.05%),且呈现略微降低;C20:5n3(EPA)在驯化中略微下降,驯化后又略有上升;C22:5n3(DPA)呈现显著降低。SFA的比例相对稳定(38.13%~42.52%),MUFA的比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PUFA的比例(特别是∑n3PUFA)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配合饲料的C18:2n6c含量特别高(21.29%),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8:2n6c含量非常低(2.47%);相反,配合饲料的C16:1含量特别低(3.87%),但摄食配合饲料的幼鱼体内的C16:1含量较高(9.2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后期对n3PUFA(特别是DHA和EPA)有较高的需求量,但不需要过多的C18:2n6c,部分的C16:1需要从其他营养物质转化过来。为提高菊黄东方鲀幼鱼驯化转食配合饲料过程中成活率,建议:(1)幼鱼驯化转食前,加强投喂活体饵料,特别是富含n3PUFA的海水桡足类;(2)幼鱼驯化转食的配合饲料中加大DHA和EPA的添加量,同时减少C18:2n6c比例、增加C16:1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以异育银鲫幼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水平半乳甘露寡糖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和0.3%的半乳甘露寡糖,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试验鱼体初始体重为1.03 g左右,每天饱食投喂两次,饲养10周.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0.2%半乳甘露寡糖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 <0.05),降低饵料系数(P<0.05) ,同时能够显著提高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