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 %和0.64 %,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标记方法对拉萨裂腹鱼的标记效果,为其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采用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E)、微金属线码标记(CWT)和空白对照处理对拉萨裂腹鱼幼鱼(5~7 cm)进行为期40 d的标志试验,研究不同标记方法对拉萨裂腹鱼的标记效果。[结果] VIE组试验鱼的存活率明显高于CWT组和对照组。 VIE组和CWT组试验鱼的标志保持率分别为100%和98%。 VIE和CWT标记对试验鱼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VIE标记是拉萨裂腹鱼幼鱼较适宜的短期标志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积极救护准噶尔雅罗鱼的种质资源,2019年首次在新疆精河入艾比湖三角洲开展准噶尔雅罗鱼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艾比湖南岸湖滨区,标记方法有4种,分别是PIT频射芯片、色素注射、CWT线码和荧光(ARS)浸染标记,2019—2020年共标记3.2万尾.结果表明:准噶尔雅罗鱼PIT频射芯片标记伤口使用100 mg·L-1的...  相似文献   

5.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数量分别为8.0万,1.1万和1.4万尾,共计10.5万尾。标记试验结果表明:3种标记方式成活率均高于98.5%,标记检出率高于92.0%;低于400 mg·L~(-1)浓度的茜素红S(ARS)未见对扁吻鱼造成明显损伤;扁吻鱼荧光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红色最佳,标记位置可选择上额、眼眶后缘及鳃盖膜下缘;扁吻鱼PIT玻璃芯片标记最佳位置为背鳍下侧。该研究为新疆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标记-回捕放流鱼苗是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通用方法,成功标记放流的关键在于标记技术的选择。小规模标记放流时,重点关注标记死亡率、标志保留时间等;而在大规模标记时,则在此基础上需考虑标记的劳动强度、成本等因素。对挂牌、被动整合式雷达标、耳石标及分子标的研究概况及其各自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大规模标记技术在国内外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为不同背景情况下的放流标记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使用增殖放流中常用的挂牌标志法、荧光标志法、剪鳍标志法对卵形鲳鲹、紫红笛鲷和黑鲷3种鱼,在10 mg/L和20 mg/L浓度的丁香酚溶液下分别进行标志.通过在模拟鱼类自然生活环境下观察鱼的行为,统计存活率和脱标情况来确定两个麻醉浓度和3种标志方法对3种鱼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丁香酚对鱼苗的影响比20mg/L丁香酚小.对比存活率和标志成功率可知,卵形鲳鲹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荧光标志,紫红笛鲷鱼苗和黑鲷鱼苗适合在10 mg/L丁香酚下进行剪鳍标志.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对黄海北部对虾放流区进行了调查,黄获得浮游动物38种,优势种为小拟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大同长腹剑水蚤、尖尾海萤。浮游动物生物量3年总的趋势是逐年增加,总平均值为868.8mg/m^3,比1991~1992年有所增加。总体分析后认为:浮游担不是造成对虾回捕率下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杨慧  马建章  戎可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20):6634-6642
在野生动物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传统的标记方法存在着标记物易脱落、可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难于进行个体识别等缺点。被动式电子标签(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 PIT)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可用于体内标记,具有不易脱落消失且能够进行个体识别的优点。我们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PIT标签为标记物,采用标志重捕技术开展花鼠(Eutamias sibiricus)的种群动态研究,同时对应用PIT标签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2011年秋季至2012年春季共标记花鼠个体140只,其中86只被重捕至少1次。2011年秋季标记的72只个体中有38只在2012年春季被重捕。重捕的花鼠个体注射口愈合完好,体重无明显降低。结果表明PIT标签是一种安全可靠、识别迅速、数据准确、不易丢失、可循环使用的体内标记电子标签,适用于基于个体识别的小型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小麦EST-SSR s是从小麦ESTs序列中开发的一种新型SSR标记。这种分子标记来源于表达基因,其多态性直接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基于表达序列设计的小麦EST-SSR s引物具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在小麦遗传分析中应用广泛。本文阐述了EST-SSR s的特点,介绍了小麦EST-SSR 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株体内定殖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抗药性标记法对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进行标记,并测定其在黄瓜、小麦、白菜以及番茄四种植物体内的定殖能力[1],发现在四种植物的茎中都检测到Fq24菌株的存在,在小麦、番茄根茎和黄瓜茎中发现有Lj20菌株。并且发现两种内生放线菌对四种植物种子的根、芽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只对番茄和小麦苗期的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RFID电子射频耳标在种猪场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动物疫情在最近10多年来不断暴发,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影响全球畜牧业发展.为此,各国政府迅速制定政策,加强动物的管理,其中动物识别与跟踪是重大措施之一.例如,英国政府规定对牛、猪、羊、马等饲养动物均必须采取跟踪与识别手段[1-2];澳大利亚的"国家牲畜认证系统"(NLIS),规定澳大利亚境内所有牛均使用全国统一编码、统一外形、内置感应芯片的耳标,存储在耳标芯片中的号码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扫描记录并存储到全国牛NLIS数据库中[3].中国政府从2002年开始逐步实行动物免疫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外源表达的可溶性水稻VDAC3蛋白.[方法]将osvdac3基因克隆到含有GST标签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入BL21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并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表达产物,通过Glutathione Resin亲和层析系统纯化获得较纯的目的蛋白.[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pGEX-4T-1-osvdac3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证实56 kD处的蛋白条带是具有可溶性表达的VDAC3蛋白.[结论]经Glutathione Resin亲和层析系统纯化得到可溶性带GST标签的VDAC3蛋白.该研究结果为水稻VDAC蛋白的功能研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图书馆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要介绍RFID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RFID对图书馆的影响,探讨了影响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