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快速称重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28种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热的3月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25个供试树种盆栽苗在典型晴天里全天蒸腾耗水量为171.80~731.00 g,白天蒸腾耗水量为147.10~631.70 g,白天蒸腾耗水量占全天耗水量的78.83%~91.16%,其中,24个树种的盆栽苗白天平均蒸腾耗水速率为0.95~6.91 mmol·m-2·s-1,表明不同盆栽苗的耗水能力存在明显差异.(2)在湿季10月份,14个供试阔叶树盆栽苗全天的蒸腾耗水量为204.06~303.28 g,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为0.82~2.12mmol·m-2·s-1.(3)所有供试盆栽苗在干热季节里的蒸腾耗水速率均大于湿季,干热天气加剧了参试盆栽苗的蒸腾作用,加大了蒸腾失水的速度.(4)干热胁迫推迟了大部分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量日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参试盆栽苗而言,干热胁迫降低了蒸腾量的日变化幅度.(5)充分供水条件下,盆栽苗木蒸腾耗水量及耗水速率日变化的单峰分布特征不受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气干旱胁迫程度的影响,随着土壤干旱胁迫加深,苗木蒸腾耗水量的日变化峰值有所提前,单峰态类型有向多峰态类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初步划定了各地干热河谷的上限和层域范围。提出了地形是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确定以坡向和坡位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划分的立地类型分别是:坡上灌丛区,分坡上灌丛区阴坡类型、坡上灌丛区阳坡类型;坡下草丛区,分坡下草丛区阴坡类型、坡下草丛区阳坡类型;坡足冲积区;河谷平坝区。据此,针对干热河谷各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酸较多。除造林效果较差的马占相思与其它7个树种有较多差异外,造林效果较好的7个树种在生理生态变化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同时,同类树种间有明显的一致性;乡土树种坡柳则在某些方面更近似于相思类树种,在某些方面又近似于桉树类树种;除马占相思外,3个相思类、3个桉树类树种与乡土树种坡柳同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营造的人工林,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从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情况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认为合欢类、大叶相思与赤桉或尾叶桉混交或营造加勒比松纯林较好.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中几种较成功的造林树种,3~5a生的以加勒比松和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72.2%,5~10a生的以尾叶桉材积生长率最高为69.2%,赤桉为44.8%,柠檬桉为50.0%.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类型的划分及其造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实地考察与资料分析,初步划定了各地干热河谷的上限和层域范围。提出了地形是影响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分变化的主要因子,确定以坡向和坡位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划分的立地类型分别是:坡上灌丛区,分坡上灌丛区阴坡类型、坡上灌丛区阳坡类型;坡下草丛区,分坡下草丛区阴坡类型、坡下草丛区阳坡类型;坡足冲积区;河谷平坝区。据此,针对干热河谷各立地类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会理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系长江中上游脆弱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印楝是该区引进的优良生态经济树种,其经济开发价值取决于印楝素含量。通过初步调查分析表明:会理县前期引种之印楝,印楝素含量平均达到0.3666%,高于0.3%的经济开发含量,整体品质较好。会理初步选择了10株印楝素含量在0.4123%~0.4918%的优良单株,为今后良种选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宁南县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印楝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及时补充施肥是确保幼树生长的重要措施。对印楝幼树补充施肥时,应以氮肥和磷肥或氮肥与磷肥、钾肥配合施,能较好地促进印楝幼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金沙江干热河谷29个植被恢复树种盆植苗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天不同幼苗蒸腾耗水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具有明显差异;当水分供给量相同时,高强度蒸腾失水的幼苗在极度干热的天气里更易亦更快地受到干旱的胁迫.(2)干旱6 d后,黑荆、新银合欢、杞木和兰桉的实际蒸腾耗水量下降幅度最大,达85.78%~93.11%;久树、攀枝花、山毛豆、山合欢及云南松的下降幅度最小,仅为6.37%~17.42%.蒸腾量下降比例的聚类结果与幼苗k值大小比较结果基本一致.(3)幼苗第1天的蒸腾量大小决定了定量供水条件下幼苗蒸腾失水的动态变化状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延伸,幼苗夜晚蒸腾量占全天蒸腾量的比例有所增加.(4)当幼苗处于严重水分胁迫时,3月份25种供试幼苗白天蒸腾耗水量下降幅度的大小排序与中度水分胁迫时一致.(5)依据幼苗白天蒸腾耗水速率与土壤水势的数量关系,应用系统聚类法将29种供试幼苗分为高、亚高、亚低及低蒸腾耗水速率等4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华南地区速生树种尾巨桉、竹柳以及石灰岩地区常见造林树种石斑木、楝叶吴茱萸、任豆苗木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并从叶水势变化角度对5种苗木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得出:石斑木以乘幂方程拟合最好,R2=0.98(P<0.01);尾巨桉、任豆、竹柳和楝叶吴茱萸以对数方程拟合最好,R2>0.92(P<0.01)。2石斑木和竹柳在整个干旱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叶水势,说明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延迟脱水的能力;尾巨桉、楝叶吴茱萸、任豆在受到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叶水势急剧下降,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弱。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石灰岩树种中石斑木叶水势降低较快,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石斑木叶水势显著高于任豆和楝叶吴茱萸,说明石斑木抗旱性强于楝叶吴茱萸和任豆;而2个速生树种以竹柳的水势降低较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0.
依据会理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环境特点,通过印楝对立地条件适应性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在本区适宜种植区,选择印楝造林地时,北坡(包括东北、西北坡)、土壤粘重板结、土层厚度低于50cm、土壤石砾含量过高、雨季季节性积水的地块,均不宜选择作造林地。本区大面积种植印楝,应以四旁、坡地林网、退耕还林种植为主,成片荒山种植为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红河、怒江和澜沧江等流域中、上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热、植被稀少、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 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也是我国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极为困难的区域。文中通过回顾其植被恢复历程, 对现有植被演变过程、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植物逆境适应保护机制研究及其适宜树种筛选与引种、植被恢复与特色资源培育利用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总结了数十年来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阐述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提出加速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干热河谷地区及其所在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西南地区森林"双增"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印楝种源不同生长季节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印楝种源间光响应曲线因叶龄和冠层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格局;在不同生长季节,印楝各种源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较大.生长初期的光补偿点相对较高,到生长盛期呈下降状态,总体上生长初期>生长末期>生长盛期.印楝光...  相似文献   

14.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印楝在原产地和广泛引种的地区被誉为神奇之树,在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楝的起源地被认为是印-巴次大陆及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约一百年前引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1995年引种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面积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印楝引种栽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印楝的引种栽培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印楝起源、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不仅对造林困难地段——干热河谷有着特殊的适应性,也是制备无公害农药和植物药的优良原材料,在区域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Assessing and using tree species (exotic or native) with superior toler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such as drought and high tempera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orestation practices. In the present study, stem sap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s to ambien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f three tree species, Albizzia kalkora (native), Azadirachta indica (exotic), and Acacia auriculaeformis (exotic), in a dry-hot valley (Yuanmou, Yunnan Province,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s. The diurnal dynamics of sap flow in three studied species displayed an obvious circadian rhythm during the wet and dry seas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indica during the dry season. The sap flow velocity (SFV) in A. kalkora and A. auriculaeformi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ir temperature,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VPD) and wind speed,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mospheric relative humidity over the two seasons. The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SFV of the three speci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AR and VPD (P < 0.001). Additionally, stem sap flow lagged behind PAR but ahead of VPD, and the diurnal sap flow was more dependent on PAR than on VPD. However, we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climatic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tem sap flow differed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time. PAR was more influential than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uring the daytime, while VPD or other factors were more influential overnight. When the nighttime refilling ability of the three tree species was compar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indica has higher drought resistance and better for afforestation of the studied region.  相似文献   

18.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