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2.
 雪腐格氏霉[Gerlachia nivalis,异名: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is)]是引致小麦雪霉叶枯病的病原菌,国内外学者均有该菌能够产生毒素(Gn-毒素)的报告。本试验就该菌毒素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叶组织细胞膜渗透性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3万h m 2左右.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许昌市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减产30% 以上.本文总结了许昌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特点,并重点分析了引起该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各个因素提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小麦健康种植和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为田间小麦茎基...  相似文献   

4.
作者于 1999年调查了广西 9个县 (市 ) 17个乡镇 4930 1株香蕉 ,香蕉花叶心腐病发病率一般为 12.3% ,重病田达 88.1%。因 1998年秋冬和 1999年春连续干旱 ,蚜虫大发生、多数蕉地间种或插花种植黄瓜花叶病毒病寄主植物和带毒试管苗 ,导致广西香蕉花叶心腐病大发生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肃省临夏州小麦脚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从3块病田的37株罹病小麦上分离得到56个真菌菌株,分别被鉴定为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Fr.)Ces.]、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orda et Fr.)Sacc.]、麦斑点附球霉[Epicoccum triticiP.Henn.]、小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ellasp.]、交链孢菌[Alternariaspp.]、芽枝霉[Cladosporiumsp.]、黑孢霉[Nigrosporasp.]。其中,雪腐镰刀菌致病性最强,燕麦镰刀菌致病性中强,麦斑点附球霉致病性弱,其余菌不致病。  相似文献   

6.
冷季型草坪腐霉猝倒和叶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冷季型草坪腐霉猝倒和叶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苗期处于20-30℃、持续高温、-必植(3-5株/cm^2)等条件下最有利于腐霉病菌的侵害;腐霉猝倒和叶腐病发生同草坪播种期关系密切,湿热季节(4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严重受害,雨后积水可导致毁坪,防治该病要改善草坪基因条件,在上年10月下旬至当年3月上旬播种,用25%甲霜灵WP100倍液浸种,适当稀播,发病季节多次喷施甲霜灵或乙磷铝等针对性农药。  相似文献   

7.
小麦茎基腐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日趋严重,不但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还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潜在威胁,危害人畜健康。本文概述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现状以及在不同地区引起该病害的优势镰孢菌种类,明确了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在我国多个小麦主产区已逐渐上升为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假禾谷镰孢的侵染循环和遗传多样性,揭示了小麦茎基腐病严重发生与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农业措施及多种环境气候因素,尤其是干旱环境密切相关。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调控假禾谷镰孢致病的关键蛋白,揭示了假禾谷镰孢的产毒类型,明确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合成的生化途径,不同杀菌剂对镰孢菌毒素合成的影响,以及杀菌剂刺激或抑制DON合成的机制。并以“防病减毒”为目的,提出了多种协同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为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雪霉叶枯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在豫南、豫西南、豫西地区的水浇地及沿河流域发生普遍,豫西地区病田率近100%,病茎率为3.2%~63.9%。该病在小麦扬花后成熟前盛发,水渍状暗绿色的大型病斑是该病叶片上与其它叶枯、叶斑病相区别的稳定特征。小麦品种(系)间成株期叶部对该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在调查的42个小麦品种中,抗病品种5个,感病品种37个;在调查的小麦属16个植物材料中,抗病材料5个,感病材料11个。  相似文献   

9.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O'DonnellT.Aoki)引起的小麦冠腐病(wheat crown ro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新发生的病害,发展迅速,为害严重。为此,对其症状、国内外发生现状、病原学研究、病害发生成因、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为今后对小麦冠腐病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抑制柑橘褐腐病发生,指导柑农应用综合防控技术降低柑橘褐腐病发病基数,减少柑橘落果,提升柑橘产业发展质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本文对宜都市柑橘褐腐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麦茎基腐病在新乡市部分地区连年发生为害,对小麦生产影响日趋严重。田间调查表明,影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小麦种植区的土壤类型及含水量、秸秆还田、气象因素、土壤营养、害虫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等。通过调查分析,明确了其发生规律,结合田间试验示范,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姜也叫火藤根,为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甾体激素药源植物。随着人工栽培面积扩大,时间增长,加之气候异常,田间管理粗放,黄姜病害逐年加重,常造成茎基部腐烂而导致全株干枯死亡,一般病田率31.7%,病株率9.7%,最高病田率49.22%、病株率14.8%,  相似文献   

13.
南繁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发生普遍,损失率达20.8%—42.7%,造成减产的原因是千粒重下降,籽粒出产率降低。该病害流行与玉米生育期、品种抗病性、降雨量和施肥水平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建议采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4.
 小麦雪霉叶枯病Gerlachia nivalis(Ces.es Sacc.) Gans and Mull自60年代发现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又一大病害。关于该菌的形态和培养性状、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对化学药剂的反应、生理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对该病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南京中山植物园王莲育苗池中的朗伍德王莲(Victoria‘Longwood Hybrid’)发生了叶片腐烂病。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并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发病部位稳定分离到形态一致的低等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回接后发病株产生与自然侵染相同的症状,并重新分离到相同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和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病株分离物被鉴定为旋柄腐霉(Pythium helicoides)。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在王莲上分离出旋柄腐霉并证明其为王莲的致病菌。该病害被定名为王莲腐霉叶腐病。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2015年对河北省小麦主产区65县124点小麦冠腐病的田间症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该病主要引起小麦茎基部变褐,灌浆期引起枯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冠腐病发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而且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2013年田间很少见由小麦冠腐病引起的枯白穗,2015年田间普遍发生枯白穗,严重发生地块局部枯白穗率达到20%~50%。病原菌分离结果显示,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小麦冠腐病菌的分离频率较高,东北部麦区分离频率较低;经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河北省小麦冠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假禾谷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  相似文献   

17.
1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小麦后对人畜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为明确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数量及其与镰刀菌菌株、接菌数量、小麦品种和病害严重度的关系,试验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在5个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上分别接种9 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 × 106 、1 × 105 和1 × 104 个/ mL 3 个分生孢子浓度,并利用ELISA 法测定收获麦粒中DON 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粒中DON 毒素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毒素能力不同所致。接种菌株8003、4020 的所有麦粒中DON 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接种其他7 个菌株的小麦。当接种产毒素能力强的菌株时,小麦抗病品种表现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N 毒素积累的能力。不同接菌浓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和麦粒中DON 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接菌浓度越高,病害严重度越高,DON 毒素含量也越高;反之,接菌浓度越低,病害严重度越低,DON 毒素含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19.
经初步调查,在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旧州镇水稻上发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根据其发生危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