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对肾病综合征 (NS)患者利尿作用与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对新入院的住院NS患者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 ,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尿量、体重 ,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 ,血小板聚集功能、纤溶活性等指标。结果 :NS患者经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速尿治疗后较治疗前尿量明显增加 ,体重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观察组的尿量、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观察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 )、血栓形成系数、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这些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血浆α2 抗纤溶酶 (α2 AP)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联合治疗NS水肿 ,既可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又有抗凝、降低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作用系统与肿瘤侵袭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与其自身分泌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密切相关。目前 ,在已知的蛋白酶中 ,丝氨酸蛋白酶类备受关注。其中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其受体 (u PAR)、抑制剂 (PAI)所形成的作用系统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激活纤溶酶原直接降解大多数的细胞外基质 ,而且还激活金属蛋白酶间接参与细胞外基质成份的降解作用。本文对 u PA作用系统中的主要组分及其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u PAu PA是…  相似文献   

3.
自从Astrup等1947年首先提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这个概念以来,高纯度的tPA制品已从猪心、猪卵巢、人子宫、Bowens黑色素细胞瘤株及重组DNA技术中获得。tPA对纤维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在体内血栓形成时能选择性地结合到血凝块上,激活纤溶酶溶解血栓,而不影响全身纤溶状态。正是由于tPA具有亲血凝块、无抗原性、半衰期短以及近年来可应用重组技术产生  相似文献   

4.
肺癌细胞侵袭过程中蛋白分解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IV型胶原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组织蛋白酶 B(CB)在克隆化人肺癌高转移细胞亚系 (PGCL3)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三种基质降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型胶原酶抑制剂—EDTA、u- PA的抑制剂—反 -对氨甲基环己酸 (TA)、CB的抑制剂— N-乙酰马来酰亚胺 (NEM) ,观察其对 PGCL 3细胞侵袭降解能力的影响 ,以判断蛋白分解酶在 PGCL 3细胞侵袭降解基底膜过程中的作用 ,用细胞降解穿过 Boyden小室重建基底膜胶的侵袭降解试验来评价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TA及 NEM能显著抑制 PGCL 3细胞的侵袭能力 (P<0 .0 1) ,EDTA似无抑制作用。结论 :在 PGCL 3细胞降解基底膜的过程中 ,CB、u- PA两种酶起主要作用 ,提示 u- PA、CB是肺癌高侵袭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抗 u- PA、CB的药物可能同时具有抗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脑康(PENTAL)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心脑康200mg,每天3次。疗程为20~30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缺损积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抗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则明显升高,且患者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只是在神经缺损积分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其它指标则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心脑康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30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全部观察对象的PAI-1的活性。结果治疗12周后罗格列酮治疗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血浆PAI-1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减少血浆PAI-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选择刚离乳的雄性KM小鼠 4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只 ,饲养 2 8d。在Ⅰ、Ⅱ、Ⅲ、Ⅳ各组小鼠的每千克饲粮中分别添加 0、2、10、5 0mg的吡啶羧酸铬 ,研究铬对小鼠的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 7种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 :添加 5 0mg吡啶羧酸铬的第Ⅳ组小鼠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显著低于第Ⅰ、Ⅱ、Ⅲ组 (P <0 0 5 ) ;葡萄糖、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5 ) ;胆固醇、尿素无显著差异。在第Ⅰ、Ⅱ、Ⅲ组中 ,添加 0、2、10mg的吡啶羧酸铬后降低了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P <0 0 5 ) ,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方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立大鼠心血管血栓模型及观察海洋双吲哚生物碱FGFC1溶解大鼠心血管血栓的纤溶特性。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5-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的纤维蛋白诱导法建立大鼠心血管血栓模型。低场核磁、冰冻切片荧光扫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成像观察大鼠心血管血栓模型建立情况。荧光分析方法检测空白组、对照组、u-PA阳性对照组、FGFC1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大鼠的血浆荧光强度,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含量、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以及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活性。FITC标记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在还原性SDS-PAGE显示为FITC-α、FITC-β、FITC-γ 3条肽链,FITC-fibrin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绿色荧光,表明标记成功。低场核磁成像显示造模组大鼠心脏组织密度升高,冰冻切片荧光扫描显示心脏血管存在荧光物质斑块,表明心血管血栓模型建成,同时H...  相似文献   

9.
探讨苦马豆素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 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28、42、56、63天每组随机采集2只大鼠的全脑,检测大鼠不同脑区NO、c GMP和Glu含量的变化。从第14天起,试验组大鼠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 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天起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鼠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 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直至试验结束;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大鼠脑组织NO、c 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系统3种主要成分(uPA、uPAR、PAI—1)在一鼻咽癌细胞系(CEN—2Z)及其它的两个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uPA系统各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uPA,uPARmRNA在CNE—2Z—H5—9中表达最高,在CNE—2Z中表达最低;PAI—1mRNA在CNE—2Z—H5—9中无表达,在CNE—2Z,CNE—2Z—H5有表达,但差异无显若性。结论:uPA、uPAR可能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PAI—1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5.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6.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