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甜瓜蝇的识别与防治吉林省蔬菜花卉科研所杨有权,李佳宁,齐心甜瓜蝇属于双翅目实蝇科,主要以幼虫为害甜瓜、西瓜、黄瓜和南瓜等瓜类作物。成蝇重点产卵于甜瓜蕾期后的青果内,并从卵孵出幼虫在果内至食为害,但在果实大到一定程度时,成蝇很少产卵为害。该蝇为害严重时...  相似文献   

2.
察北是察哈尔省的主要春麦区,但麦杆蝇为害是当地的一个大问题。五○年因麦杆蝇为害而损失很大,甚至有把麦子耕了或削掉喂牲口的,五一年为害略见减轻,然也在15%以上。所以麦杆蝇是察北急待解决的问题。麦杆蝇秋天寄生在杂草中(本地俗称碱草),以幼虫越冬,来春化蛹,夏口羽化为成虫。成虫产卵在麦鞘反麦叶基部,五月下旬孵化为蛆,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网捕和室内外饲养等方法研究了关中大蒜根蛆葱地种蝇(葱蝇)Deliaantigua(Meigen)和灰地种蝇(种蝇)D.platura(Meigen)的生活史与发生规律。优势种葱蝇一年发生3代,以围蛹在土中越冬。世代历期:室内36.5~59.5d,田间32~74d.其年生活史可分为春季为害、越夏、秋季为害和越冬4个阶段,以春季第1代为害最重,是造成大蒜减产的主要原因。混合种群为害程度受5cm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大蒜生育期和施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潜蝇姬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7类10种杀虫剂的推荐浓度与非致死浓度对潜蝇姬小蜂的寄生率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浓度甲胺磷、爱福丁、7051杀虫素、天王星与巴丹对潜蝇姬小蜂的寄生率的影响较大,而灭蝇胺、害极灭、印楝、康复多与卡死克的影响较小;非致死浓度杀虫剂对潜蝇姬小蜂的寄生率有一定影响。其中,爱福丁、甲胺磷与巴丹的影响最大,康复多、7051杀虫素、天王星、害极灭次之,而灭蝇胺、印楝、卡死克对潜蝇姬小蜂的寄生率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水稻潜叶蝇学名Hydrellia griseola(Fallen),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水稻产区,主要为害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以幼虫潜食近水面叶片,食害叶肉,叶上呈现弯曲白条斑,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6.
粟秆蝇也叫粟芒蝇、双毛芒蝇、谷蛆,属双翅目蝇科,是忻定盆地谷子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1977年,忻府区解原乡北赵村20公顷夏播谷子遭到粟秆蝇的严重为害,枯心苗、畸形穗占到50%,全村因此损失24吨谷子。1979年,定襄县神山乡安寨村夏谷平均被害株率高达59.8%。2004年以来,粟秆蝇的为害又在忻定盆地回升,经对忻府区、定襄、五台等县(区)一些典型地块的调查,2005~2006年春谷被害株率均在10%以上。据资料记载,粟秆蝇幼虫除为害谷子外,还为害野糜子、水稗等杂草。  相似文献   

7.
葱地种蝇Hylemyia antiqua(Mg)简称葱蝇,属双翅目、花蝇科。是我区葱、蒜、洋葱上的主要害虫。一般年份被害率30—70%,随着疏菜栽培事业的发展,葱地种蝇在我区有扩展为害的趋势。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洋葱、蒜的鳞茎。后期幼虫为害小葱的鳞茎。如不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往往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为了控制其危害我们于1983—1985年进行了研究葱地种蝇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麦秆蝇(Meromyzasaltatrix Linnaeus)属双翅目秆蝇科,又名麦钻心虫,为害作物有小麦、大麦、白茅草等。以在河北省张家口、山西北部及内蒙古春麦区为害最重,在陕西、晋南冬麦区也能造成为害。 1 为害症状 麦秆蝇寄生于小麦茎秆内取食幼嫩组织,但随幼虫入茎时小麦生育期的不同为害症状不同。分蘖拔节期受害表现为枯心苗,主要是由于幼虫取食心叶基部与生长点,使心叶外露部分干枯变黄所致。另外,在孕穗期受害表现为烂穗,孕穗末期受害表现为坏穗,抽穗初期受害表现为白穗。  相似文献   

9.
张小亚  陈国庆 《浙江农业科学》2012,(9):1274-1275,1278
采用室内饲养笼观察法,分别测定了南亚果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在果皮完好、果皮刺孔、果皮被橘小实蝇产卵条件下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在饲养笼条件下,南亚果实蝇对完好的柑橘果实不产卵为害;对表皮刺孔或橘小实蝇产卵后的柑橘均,可在刺孔内或橘小实蝇产卵孔内继续产卵为害。在柑橘果皮可产卵为害的条件下,温州蜜柑较四三九和椪柑更易被南亚果实蝇产卵为害。  相似文献   

10.
为害茭白的水蝇有毛眼水蝇、灰刺角水蝇、稻水蝇3种,以毛眼水蝇为害最重,其次是灰刺角水蝇,再次是稻水蝇。水蝇为害茭白主要在5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害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从8月上旬开始虫口数急增,茭白秋季受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 麦种蝇(Delia coarctata [Fal len])属双翅目花蝇科。在欧洲为害历史已久,英国研究资料较多。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区的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冬麦区,新疆、内蒙古也有发现,其余各省未见报道。作者于1983年春在本所麦田首次发现麦种蝇的为害,并进行了饲养观察。1990年春天小麦返青后,陵川县大面积麦苗死亡,经查系麦种蝇为害所致,发生面积1万余亩,麦苗被害率一般为10—15%,严重者达40%,给小麦生产带来新的威胁。为帮助大家识别和了解该虫,兹将我们几年的观察结果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2.
阳晨 《湖南农业》2020,(8):18-19
正稻秆潜蝇又名稻潜蝇、稻钻心蝇,主要为害水稻,在湖南省发生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在桃江县,稻秆潜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发生面积667公顷,2015年发生面积6667公顷,2016年发生面积2万公顷。近3年早稻平均为害株率12.1%,最高31.75%;晚稻平均为害株率19.33%,最高35%。稻秆潜蝇属完全变态昆虫。在湖南  相似文献   

13.
稻秆蝇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适宜该虫发生,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通过采用消灭越冬虫源,选用抗虫品种,适时安排播期,黄板诱杀,加强测报和药剂防治等关键防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秆蝇的发生与扩展为害。  相似文献   

14.
崇義山岭重叠,人口稀少,地域广泛,耕地分布在山坑小平原,大部分都是冷泉山坑田,温度较平原区低,耕作季节稍迟,而迟禾、晚稻往往遭受稻癭蝇为害,轻者减产3%左右,重者在1932年左亭乡竞颗粒无收。据老农反映,稻癭蝇为害已有百余年历史,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当寄主橘小实蝇幼虫供两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的各自寄生率与其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蜂共存时的总寄生率比长尾潜蝇茧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与布氏潜蝇茧蜂单独寄生相比无差异。2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幼虫。长尾潜蝇茧蜂寄生后0、24、48 h再供布氏潜蝇茧蜂寄生,2种蜂后代个体在寄主体内发育过程中,布氏潜蝇茧蜂数量逐渐减少,长尾潜蝇茧蜂数量无变化。布氏潜蝇茧蜂寄生后24或48 h后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长尾潜蝇茧蜂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而布氏潜蝇茧蜂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抚顺地区危害秋白菜的地蛆主要有三种。一是萝卜蝇,二是种蝇,三是小萝卜蝇。据调查,在本地区主要以萝卜蝇为害严重,种蝇在秋白菜上为害数量较少。1963年抚顺县河北公社秋菜的地蛆发生比较严重。仅据七个大队统计1,279亩秋白菜棵棵受害的面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蔬菜潜蝇种类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豆类、瓜类、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上发生的潜蝇种类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番茄斑潜蝇[L.bryoniae(Kaltenbach)]和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美洲斑潜蝇是其中的优势种;美洲斑潜蝇主要为害豆类、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番茄斑潜蝇主要为害瓜类和茄果类蔬菜.而豌豆彩潜蝇则以为害叶菜类蔬菜为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发生的潜蝇以美洲斑潜蝇为主.瓜类蔬菜发生的主要是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而叶菜类蔬菜发生的则主要是豌豆彩潜蝇。  相似文献   

18.
结果表明,长尾潜蝇茧蜂对高龄幼虫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2龄、3龄幼虫作为寄主时,混合接蜂的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切割潜蝇茧蜂;以1龄幼虫作为寄主,切割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长尾潜蝇茧蜂.与其单独接蜂相比,长尾潜蝇茧蜂寄生率没有变化,而切割潜蝇茧蜂寄生率明显下降.温度对2种寄生蜂的寄生有显著影响,在25、30℃下长尾潜蝇茧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切割潜蝇茧蜂,在20或35℃条件下这2种蜂的寄生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魁杨梅病虫害发生为害调查,结果表明东魁杨梅主要病虫害有卷叶蛾类、粉虱类、蚧类、蚁类、蝇类、蚜虫、天牛、癌肿病、赤衣病、褐斑病、根腐病、肉葱病、梢枯病、白腐病等,其中卷叶蛾类5月底至6月中旬和7~8月发生为害严重,粉虱类主要为害杨梅幼嫩的新梢叶片并以6、7月发生较重,蚧类以5月底至7月初若虫为害较重,蝇类为果实成熟期为害,其他为5~9月点式为害;癌肿病、赤衣病、炭疽病、褐斑病、梢枯病、根腐病、肉葱病、果实白腐病等较常见,一般自3月开始显害到7、8月转为危害盛期,对品质提升潜存较大威胁。对此,针对东魁杨梅主要生育期病虫组合为害特征,提出一整套综合安全应对防控措施,保障杨梅浆果产业健康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豆秆黑潜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江苏省一年发生5—6代,在夏大豆生长中后期的蛀茎率每年均达100%。经调查,江苏省目前尚不存在完全无蝇害的品种及完全无蝇害的地区。1981年作者承担了江苏省豆秆蝇协作组的豆秆黑潜蝇呋喃丹防治试验与危害损失率测定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全期防治蝇害的比不用药防治蝇害的豆株含虫量减少26.4—35.3%;大豆产量随豆株含虫量上升而减少,呈负相关,r=-0.882,达显著水平;因蝇害而引起的产量损失达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