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以‘左优红’山葡萄为试材,研究了吉林市松花湖退耕还林地‘左优红’山葡萄品种的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左优红’5月上旬萌芽,9月中下旬果实充分成熟;栽培成活率达95.5%;结果系数2.07;果穗平均重211.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8%,总酸含量15.5g/L;3年生开花株率达到65.5%,产量达1 830.0kg/hm2;4年生产量3 750.0kg/hm2,5年进入丰产期,产量稳定,5~7年平均产量达18 360kg/hm2。  相似文献   

2.
陶佳喜 《中国蔬菜》2004,1(1):55-55
豆类蔬菜早已在鄂东大别山地区种植,其品种较多,面积较大。特别是近几年,从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引进豌豆新品种半叶豌豆和红小豆,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罗田县、红安县、麻城及黄州区等地种植较多。半叶豌豆具有株矮、紧凑、抗倒伏、抗病、早熟、高产等明显优势,尤其适合于山区种植。为了提高其经济效益,发挥山区闲、空、散、乱、杂等土地的作用,笔者试验了多种高效套种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1 幼龄茶园套种1.1 玉米+红小豆-茶苗+半叶豌豆 改建茶园前,夏季每两行玉米套种4~5行红小豆。红小豆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结合山区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杏园300hm2,全县杏园面积达到1200hm2。由于退耕还林地多为低山丘陵地,灌溉条件差,土质贫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杏园投产晚、效益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2001~2006年进行了低山丘陵地杏园早期丰产示范栽培。  相似文献   

4.
金针菜.别名黄花菜,安神菜,黄草、忘忧草.川草、丹棘等,日本人称为绿葱茶。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除花蕾作蔬菜食用外.其肉质根也可食用或酿酒、入药。金针菜原产于亚洲和欧洲,中国山地有野生种。国内金针菜主要产地为河南省平舆县和湖南省祁东县等地.但北方栽培较少.我所经引种试种证明.金针菜可一年裁种.连续多年采收.而且国内外市场需求很大.是我省山区、半山区、地角、荒地边很发展前途的多年生蔬菜,也可作为果树的间作植物.作为退耕还草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平县结合山地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核桃园200hm^2,由于退耕还林地多为低山丘陵地,灌溉条件差,产量低、效益差。为此,2002-2007年在大羊乡南留屯村进行了低山丘陵地核桃早期丰产示范栽培,栽植后2-3年开始结果,4-5年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利用区域优势,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山区退耕还林工程,新发展杏园300hm2,全县杏园面积达到1200hm2,每年吸引大批商贩前来订购。由于退耕还林地多为低山丘陵,灌溉条件差,土质贫薄,杏园投产晚、效益差。据统计,全县2005年和2006年每666.7m2产量分别为1023和1726kg。  相似文献   

7.
段忠钏 《现代园艺》2014,(22):166-16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森林、草地等资源的伤害越来越大,为了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经济补偿。退耕还林还草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补偿过程。本文对退耕还林还草的经济补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人参还林地土壤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5年生人参还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追加不同施肥量的有机肥、尿素、钾肥、复合肥和定量的益生源、益微、DND菌剂、有机氮钾混肥,并以不施加肥料为对照,测定了施肥处理对人参还林地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施复合肥50g·m~(-2)对提高土壤蛋白酶的活性表现最优,是人参还林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注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以张掖市为例,分析其李、杏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退耕还林区李、杏特色林果后续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张家川县近年共发展山杏1.7万hm^2,其中有90%种植在退耕还林区和德援项目区,还有少量散生在荒山荒坡上,这些山杏品种低劣,加之管理水平低下,大多没有经济效益。为此,于2005年开始进行改造改良,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改造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地药用树木的开发利用赵淑成一、黑龙江药用树木的种类与分布黑龙江的药用树木有60多种,包括常绿乔木与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木质藤本,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山区,东部山区.中部平原及丘陵地区,西部草原地区。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区的药用树木有:兴安松、高山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林业结构调整受到全国上下空前的重视,各地出现大面积林地利用林地的树木繁茂、林产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形成林地经济食用菌产业,林菌互补,增加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笔者在树龄6-7年以上的林地种植反季香菇,一般5-9月出菇,此时市场香菇短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3.
覆土栽培林地灵芝是一种林、菌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它充分利用林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食用菌生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地为了发展林下经济,服务三农,提高林农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林农在林下间作黑木耳。积极吸收国内外的代料栽培黑木耳先进技术,并在灭菌和接种、出耳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春秋季节,利用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而且管理方便,菇质好,产量高。河南省商丘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经过两年的栽培实践,总结了一套便于推广的杨树林地畦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张泉 《花木盆景》2006,(8):33-33
兰,本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我国大西南和东部山区及许多省市山坡林地、深谷荒野,到处都有它们的芳踪。每到相应季节,兰花便争相怒放清艳含娇的花朵,幽香四溢,别具一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尚品位。  相似文献   

17.
林地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林地蘑菇10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性。结果表明,林地蘑菇103菌株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淀粉和蔗糖,适宜氮源是硫酸铵和豆饼粉,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5.1—7.1。林地蘑菇103菌株子实体形成温度19—29℃,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期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0%一90%。  相似文献   

18.
林地鸡腿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地鸡腿菇高产优质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农林生物种群之间建立起优势互补互促的高效组合,多种生物立体复合群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最大限度地创造综合农林效益,使传统的农林业逐渐发展成为更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林产业,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由于退耕还湖政策的实施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花卉外销市场的拓展,云南省鲜切花种植覆盖范围更广阔,现已延伸至滇中大部分地区和滇西、滇东北很多县区。全省花卉生产布局目趋合理,形成了以昆明、玉溪为主的滇中鲜切花生产区和以曲靖、红河为辅的鲜切花种植新区。2008年云南省鲜切花生产平稳增长,据统计,2008年全省花卉种植总面积52.4万亩,总产值176亿元,花卉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1.7万亩、  相似文献   

20.
竹荪是我国著名的山珍,不仅味道鲜美、滑嫩爽口,且营养丰富。近年来开始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化栽培,商丘市食用菌研究中心结合长裙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产需要,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林地栽培长裙竹荪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