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普氏野马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圈养野马的行为表现、活动规律及有关习性作了观察分析,为圈养野马实施放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野马第一颈椎与新疆家马第一颈椎进行比较,发现有许多差异,野马的环椎翼从侧部向外水平伸展,环椎窝不明显,腹侧结节较大,翼孔到椎间孔之距短,沟窄小。  相似文献   

4.
普氏野马的繁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圈养条件下普氏野马(Equusprzewalskii)的繁殖规律。如野马的性成熟、配种年龄、发情季节、发情持续期、发情周期、妊娠期、发情征状及交配行为等;并提出了母马隔年产驹及配种旺季(5~6月份)控制公马每天交配次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普氏野马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告了在武威地区饲养的普氏野马生理及血液生化正常值,并与同期检测的当地马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钾含量极显著高于当地马,而血清胆碱脂酶却非常明显低于当地马,其余各项指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普氏野马染色体核型及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普氏野马的染色体核型及多态性作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二倍体细胞中有32对常染色体,总臂数(NF)为88,以臂比值将它们分A、B、C3组。野马与家马比较,常染体总臂数相同,差别在于家马多一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野马的质量和增加其数量,1985年分三次引进普化野马(Equus Przewalskii polidkov)16匹栏养,在此期间曾发生疝痛8例,现将诊断治疗经过于以简述。  相似文献   

8.
普氏野马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死亡的普氏野马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肠道内容物,在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在采集病料中未分离到病毒;在肝、脾、肾和肠涂片上发现大量有荚膜的G^+大杆菌,涂片放置数小时后可观察到芽胞。在鲜血琼脂上分离到一株G^+大杆菌,菌落周围呈β溶血环。在厌氧肉肝汤中增菌培养,分离到兼性厌氧的G^+杆菌,有荚膜,有芽胞。取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稀释,离心取上清液,滤过除菌后分成两份;一份加热(100℃ 15min),一份不加热,分别注射小鼠尾静脉,12h后不加热组小鼠死亡,证明有毒素存在。另将滤液分成5份,分别加入A,B,C,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血清及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均匀后,在37℃下作用40min,然后分别尾静脉注射小白鼠,每组4只,观察24h。根据小白鼠死亡及存活结果,判定为D型魏氏梭菌。用该菌注射豚鼠可将其致死。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可确定该病为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普氏野马肠毒血症。  相似文献   

9.
10.
本试验对普氏野马的血液生化参数进行了测定,并且对不同年龄,性别的野马组间以及家马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34匹不同年龄的普氏野马血液生理参数。并且与蒙古马、当地马的血液生理参数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野马的多项红细胞值明显高于家马,而杆状型、分叶型嗜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低于当地马。野马性别、年龄的血液生理参数值差异趋势与家马接近。  相似文献   

12.
马油的透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马油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测定波长,并且建立标准曲线,以大白鼠皮为渗透膜,研究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的平均渗透量、渗透速率;建立各种油脂的渗透方程.[结果]在2~10 h的渗透过程中,马油的渗透量(μL/cm2)均大于羊油、猪油和食用花生油,渗透量大小顺序为:马油>花生油≈羊油>猪油.渗透速率(μL/cm2·h)分别为 2.132 1、1.247 9、0.736 0和1.276 4.[结论]马油、羊油、猪油及食用花生油中,马油的渗透速率最强.  相似文献   

13.
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测定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的体尺和体重,探析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伊犁马的效果.[方法]实验分析了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初生、1月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绘制了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伊犁马及其杂交F1代在生长发育水平、强度及速度上差异显著.[结论]杂交F1代在生长发育规律上更接近于伊犁马,而其在生长发育水平上却要优于伊犁马,说明引进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杂交改良效果明显.杂交F1代的生长速度介于新吉尔吉斯乳用马与伊犁马之间,比新吉尔吉斯乳用马慢,比伊犁马快.  相似文献   

14.
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非洲马瘟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虫媒传染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是地方性流行病。传播媒介是库蠓的某些种类,其中最重要的是拟蚊库蠓(Culicoides.Imico-la)。本文概括了非洲马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移栽成活率,以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移栽,研究其枯叶期、落叶期以及成活后相关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适宜在酸性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和移栽,提高野生粉背碎米花杜鹃的移栽成活率应在挖掘时保留适当大小的土球和完整的根系,栽培管理中有充足的水分、注意遮荫、提高移栽地的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特色马产业探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介绍了马的产品种类、产品特点,并从产品市场潜力、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新疆马产业发展的现状,试图为新疆马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赖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9-10710
[目的]为特种野猪的遗传学研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用外周血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宁波特种野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为38,其中,A组由1~5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中着丝点染色体(SM);B组由6~7号2对染色体组成,属于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C组由8~13号6对染色体组成,属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D组由14~18号5对染色体组成,属于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X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特种野猪染色体数目与家猪相同,但核型有些差异。特种野猪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有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有5对,与家猪的正好相反。[结论]特种野猪的核型可能是一些罗伯逊易位个体与正常核型个体间反复杂交,染色体重新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野生大豆在饲料及药用作物上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利用野生大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比较和分析了10匹伊犁马和12匹新吉尔吉斯马与伊犁马的杂交一代初乳中的脂肪、非脂固形物、蛋白、密度、冰点、灰分、电导率等值.结果显示:在产后4 h里,伊犁马初乳中蛋白质极显著高于杂交马(P<0.01),在产后前3 d,伊犁马初乳中的蛋白质、密度和粗灰分均显著高于杂交马(P<0.05) .在产后前6 h,伊犁马初乳中非脂固形物极显著高于杂交马(P<0.01)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匹胸肢和盆肢均为双趾的马第Ⅱ趾(指)的骨、关节、肌腱的结构,以及血管和神经的来源、走向和分支分布.同时对该马第Ⅱ趾(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