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做好放养前准备。龙虾养殖池塘大小均可,埂宽1米以上.并在埂上设置0.5米高内壁光滑的防逃墙或防逃板。进出水口装有滤筛网.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放养龙虾前半月池塘先放干水.进行清塘.清塘时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对水后均匀泼洒(新建水泥池需先去碱再消毒).1周后进水并检查池中是否还有黑鱼、蛇和水鼠等捕食性野生敌害生物。若有应立即除掉。同时检查池水的毒性是否消失。养殖水体pH值为5.8~8.2。  相似文献   

2.
河口区斑节对虾三种淡化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2006,(6):21-21
一、选址建池选择水源有保障、排灌方便的房前屋后,背风向阳,靠近沼气池出料口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在10 ̄20平方米为宜,池深1.2米,池壁用石灰或砖砌,并用水泥抹面。建专门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其逃跑。地上方应建好蔽荫棚,架设好诱虫灯。二、清池消毒及放养鳅苗每立方米池水用0.22千克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测验池水的pH值降到7以下,或观察有水蚤活动,或把几十条鳅放入池水中安装好的捆箱内试养,若鳅在箱内一天生活正常,即可放养鳅苗。人工繁殖或者野生的鳅苗均可用来饲养,鳅苗应无伤…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水环境是健康养鱼的重要环节,养好一池水,才能养好一池鱼。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方式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但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水质严重污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鱼类健康、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文章从底泥、氨氮、亚硝基态氮(NO2-N)、硫化氢、溶解氧、酸碱度(pH)六个方面阐述了健康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与方法,并提出展望,使渔农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6.
康哲 《农家顾问》2008,(10):51-51
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pH范围应为弱碱性的水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pH在6.5~8.5之间,最适pH范围以7~8.5为宜。养殖池水中pH过高或过低均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于4.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7%-20%,pH低于4则养殖鱼类全部死亡;pH高于10.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7.
邓锦庆 《湖南农业》2004,(11):18-18
1.避免干扰亲龟饲养池应建在安静、向阳、避风处。交配季节避免干扰,下午投饵时间应安排在龟交配、产卵之前。2.调节水质龟类喜在淡绿色或茶绿色水体中活动,要求水体透明度10厘米~30厘米。夏天可在池水中放养绿萍、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池水pH值以6.6~8.1为宜,每月测试1次池水的pH值。当pH值低于6.6时,应施适量生石灰浆调节pH值。3.调整雌雄龟比例根据水的深浅调整放养密度,水深低于0.5米时,每平方米放养亲龟2只,水深1米时可增加到3只,水深2米可增加到6只。雌雄比例以2∶1为宜。性情凶猛的龟,雄性比例宜低些。4.调节营养亲龟饲料中粗蛋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青虾养殖单产,增加农民收益,现将秋季养殖青虾饲养管理新技术介绍如下。 一、调节水质。提高池水溶解氧重点抓好中、后期青虾日常管理 (1)适时施肥。把握水质既“肥”又“活”是关键,具体做到“肥两头,清中间”。“肥两头”是指虾苗至幼虾阶段和晚秋时节;“清中间”是指8-9月份高温阶段,要求水质清新,防止缺氧。施肥可使用复合型肥料。用量每亩每公尺水深5~10千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pH值、碱度、硬度和CO2浓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促进光合作用、对氨及重金属毒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各指标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碱度和硬度作为重点池塘水质调控指标的概念,以农业石灰作为碱度和硬度的调节剂,以农业石膏作为硬度的单独调节剂,维持池塘水质稳定,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在鱼类池塘养殖过程中,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鱼不喜吃食或停食现象,对此通过看水色,查水质,镜检浮游生物组成,检查鱼体病情和肠道食物情况,其原因与投饵、用药、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水质1.溶氧:池水溶氧应有5~8毫克/升,长期处于1~3毫克/升时,鱼会基本停食。因缺氧不能使水中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还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大。2.PH值:PH值过高太低对鱼都有直接损害。PH值小于6.5可削弱鱼血液载氧能力。造成“富氧性缺氧”,有食不食现象。pH值过高,则腐蚀鳃组织,鱼不但不吃,有可能直接引起死鱼,我区的水域水质基本上偏碱性。3.氨:是剧毒物…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野生龟资源不足,利用现有鱼池进行人工饲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致富之道。鱼龟混养技术要点是: 1.清池鱼龟放养前应严格消毒,采用生石灰消毒效果好,即每亩水深平均1米的鱼池,用生石灰200~250公斤,最好生石灰随溶随施,遍池泼洒,半小时后再拉网,使石灰散布均匀。若池中只有少量的水(池底存水3.3~6.6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将石灰分成若干等分,均匀堆放池底,待其溶化后,趁热遍泼全池。7~10天后,毒性消失,便可放鱼龟。 2.放养鱼的放养季节多在春节前后,根据鱼龟混养池中鱼的残饵可供龟利用,龟的排泄物可培肥水质,有利于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生长的特点,应放养以滤食性鱼  相似文献   

12.
池蟹后期(8~10月)管理水平的优劣,对提高商品蟹的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水温变化和池蟹生长摄食情况,池蟹后期管理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水质调节河蟹喜在微碱性水中生活,池水的pH值在7.9~8.5之间,调节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定期施用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施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公斤,化浆均匀泼洒全池。这样既可调节池水pH值,改良水质,又可增加池水钙的含量,促进蟹脱壳。  相似文献   

13.
1.把好苗种放养关放养的虾苗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动力强,附肢完整,无伤无病。放养虾苗规格应达0.8~1.0厘米,虾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放养密度应合理,同一塘口放养规格应一致。虾苗放养方法是先将虾苗放进塑料盆内,慢慢添加少量池水至盆内水温与池水水温相近,并按3%~4%的浓度加入食盐,让虾苗浸浴消毒3~5分钟后,再沿池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美白对虾池塘高密度养殖关键技术,包括养殖池塘选址、池塘清淤消毒、水质要求、苗种选择、虾苗放养、饵料控制和水质日常管理等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谈成 《农家致富》2006,(17):45-45
养殖前的准备(1)养殖模式:就笔者养殖实践而言,网箱养殖黄鳝效果最好。(2)网箱制作:宽2.2~2.5米,长4~6米,高1.2~1.5米,网眼以绿豆大小为好,出水面50厘米,箱与箱距应在2~3米,如安置箱处有水鸟,需安装箱盖。(3)养殖场址选择: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河沟、水库等均可养殖。(4)渔塘消毒:安装好网箱,箱内提前放好水葫芦、水花生、油草等水生植物。宜选用石灰或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消毒。  相似文献   

16.
从山塘修整、山塘消毒、水质调节、鱼种放养、日常管理和捕捞方面介绍了山塘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1.选好放养地点网箱养殖草鱼宜选择背风向阳、水面开阔、水位稳定、水质清新、水源无污染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要求水体pH值7.0~8.5,水深四五米,水体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溶氧在5毫克/升左右,且养殖区域水利设施齐全,能排能灌,不易受洪  相似文献   

18.
一、生态营造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池塘周围环境安静,水源清新。池四周用高40厘米的彩钢板材设置防逃围栏,排干池水,清除污泥,保留干净底泥6~8厘米厚,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再暴晒10多天。放养前1周多进半池水,  相似文献   

19.
刘伦云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05-305,308
总结了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鱼塘清整与消毒、放养健壮苗种、种苗放养前药浴、食台或食场消毒、选购优质配合饵料、采用生物调控水质、配套增氧机械、掌握病害发病规律等内容,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PH值—水质的重要指标水的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间。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