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芜农一号,是芜湖专区农科所用系统选择法选育出来的早熟秈稻新品种。这个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产量逐年上升,1958年亩产六百零四斤,1959年亩产六百七十一斤,1960年因移栽时遭到严重冻害,亩产仍达五百五十斤,1961年亩产七百六十一斤。四年平均产量,比推广品种莲塘早增产28.7%。  相似文献   

2.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三队,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一九七○年,种了一亩五分八厘地米大麦复种“一一九”高粱试验田,亩产粮食一千零一十一斤三两(米大麦亩产五百斤,“一一九”亩产五百一十一斤三两),为增产粮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业科学》1979年第三期,发表苏州地区农业局李尔璜同志的文章,文中一些数字的分析,难以使人信服.既然是学术讨论,一定要尊重事实,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态度,我从该文所论述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1.苏州地区发展双三制是不是增产粮食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李文,苏州地区1969—1978年十年平均:双季稻亩产1010斤,因双季稻多用种子,早籼出糙率低及元大麦产量较低这三项扣除共计96斤,双季稻实际亩产为914斤,而这十年单季稻平均亩产774年,因此李文  相似文献   

5.
1983年在伊川县开展了十万亩红薯低产变中产开发研究,经核实验收,实收面积93009亩,亩产(折粮)799斤,比前三年平均371斤增收428斤,增长115%。扣除总投资,纯收入659.68万元,比前三年平均收入净增424.11万元,增长180%。每斤成本由前三年平均0.052元下降为0.0328元,下降36.9%,承包区产量比非承包区增产50%以上。 (一)具体做法。按照红薯栽培技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有增加趋势。根据1981年粮农组织年报统计数字(1978—1980年与1969—1971年平均比较)计算,粮食作物总产增加显著的有玉米(36.3%),小麦(33.8%),大麦(29.9%),水稻(24.2%),高粱(15.5%);油料作物总产增加显著的有菜籽(59.7%),向日葵(40.2%)。但均不如大豆增产之猛。1978—1980年3年平均全世界大豆面积达到破纪录的7.65亿亩,比1969—1971年平均的4.85亿亩增加2.80亿亩,增长百分率为57.7%;总产为空前的1,677.7亿斤,比1969—1971年平均的896.4亿斤增加781.3亿斤,增长87.2%。有不少国家无论处于寒温带、温带、亚热带或热带都成倍地或数十倍地增长。  相似文献   

7.
我院试验农场,今年1004亩冬、春小麦获得平均亩产645.3斤的收成(籽粒干重,含水为12-12.5%)。比1964年亩产459斤增产40.7%,比历史最高的1960年亩产606斤增产6.4%。其中有206亩亩产800斤;135亩亩产831.16斤;11.6亩亩产870斤。我院农场建国初期产量很低,1950年小麦亩产220斤;1954年亩产480斤;1960年亩产606斤;以后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亩产达五百斤上下。今年又跃到645.3斤。今年小麦能获得丰产,经和试验农场职工座谈讨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挂了帅,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社教运动以  相似文献   

8.
华中地区双季稻的增产潜力无比优越,尤其是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最为巨大。湖北省孝感县五四农业社晚稻有亩产1,000斤的;而一般产量只有2、3百斤。插秧过迟是晚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早晚稻的插秧期,必须提早早稻的成熟期。根据经验和试验结果,早播早栽是提早早稻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七年,郭七大队种了三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三斤,比上年每亩增产四十二斤,增长29.7%。其中第二、三两个生产队共一百八十亩,平均亩产二百另五斤。油菜收获后又复种了二百二十九亩向日葵,一百三十一亩大豆,实产向日葵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一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七斤。实产大豆二万六千五百一十八斤,平均亩产二百另三斤。油葵两茬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油豆两茬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相似文献   

10.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11.
南县1956年的黄麻生产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取得了大面积丰产。这一年种了30,488亩黄麻,占全县旱作耕地面积25.41%,相当于1955年的33.8%。平均每亩产麻387斤,比1955年平均产量247斤,增产38%;最高的每亩产966斤。纤维品质也有很大提高。 获得丰产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在领导思想上明确了黄麻生产是一个整体的技术管理过程,必须从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着手,具体深入了解,抓住增产关键。故自1955  相似文献   

12.
1950年山西晋南专区在运城农业试验站开始将岱字棉15号列入品种比较试验,当年亩产395.9斤,1954年亩产790斤,1955年亩产423斤,四年平均产量为643.5斤,比对照品种斯字四比增产36%。居所有对此品种的第一位,因而根据省农业厅指示,1956年在本区平川各县的农场作示范繁殖,并在安邑、临猗两县作大面积重点推广,全区共种植259,220亩,估总棉田的7%。1956年我区推广的岱字15号棉花种籽,系  相似文献   

13.
我省去秋修梯田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修过渡梯田251万亩,水平梯田50万亩。梯田的增产效益相当显著。如朝阳地区1964年秋,修水平梯田,1965年平均亩产达到270斤,比1964年增产两倍。阜新地区1964年秋修过渡梯田。1965年平均亩产比1964年增产20~50%,个别地方还有成倍增长。但全省坡耕地还有很多没有治理,水土流失仍在不断发展,致使土层瘠薄,肥力下降,吸水、保水能力减弱,作物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是我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现已全部实现原种化。1979年全社水稻平均亩产816斤,较1978年亩产680斤增产20%,比1977年亩产600斤增产36%。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公社试验场划出26.2亩种子基地,每年种植2.2亩穗行24亩穗系,可收穗系种两万斤左右。育苗时把穗系种子分配到十三个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繁殖原种。每年原种面积1200余亩,可收原种70—80万斤,除满足94个生产队用种外,还可支援兄弟单位20—30万斤良种。  相似文献   

15.
豫单5号系河南许昌农学院1975年用外引优良自交系M_(017)作母本,自交系风可_1作父本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 1975年在本院夏播鉴定试验中,亩产928.5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增产30.5%,同年冬在海南岛再试验.表现优异。 1976年在本院夏播杂交种产比试验中,亩产896.44斤,比对照种郑单二号亩产785.85斤多收110.7斤,增产14%。同年,在郑州市郊区夏玉米品种联合区试中,供种3个点,3点  相似文献   

16.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18.
当阳县陈场公社前进大队,根据前两年试种江南矮、4182等矮杆品种的经验,1965年引进了珍珠矮种子两万斤,把矮杆种栽培面积,由1964年的160.3亩扩大到2,006.8亩,占中稻面积的69.599%。同时,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栽培技术措施,因此,1965年水稻生产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水稻总产比1964年增长19.44%。据26块63.76亩(市亩,下同)矮杆中稻验收结果,平均亩产886.99斤,比1964年中稻平均亩产增长29.15%,其中有3块亩产达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地区广大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夺得了粮棉生产持续双丰收。十年来,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3.2%;290万亩棉田,平均亩产108.9斤,比学大寨前的十年平均亩产增长1.37倍。1974年,棉花亩产122.6斤,总产355万多担,比1963年增长近1倍。有8个生产大队和190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过200斤。这些典型的出现,揭示了棉花的巨大增产潜力,展现了我们地区棉花生产新跃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山形县在日本本州岛的东北部,总面积9,325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占42%。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3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42.5万亩,占62%。最近五年平均亩产稻谷913斤,高产农户亩产1,334斤,最高亩产1,667斤,实现了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