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恢复生态学理论的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综合、复杂的过程。结合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特点,深入分析目前山体生态修复中的不足,并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裸露山体生态恢复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要遵循的原则,以岩质边坡和废渣堆积体的生态修复为主要设计对象,提出了综合应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和防冲刷基材(PEB)生态护坡技术的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太原市东西山山体破损面形成原因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建设目标,详述了凿岩打坑栽植乔灌、生态喷播植物、栽植攀援植物、反坡条带植树和构筑生物挡墙等五种山体破损面的生态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裸露山体一般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山体开挖破坏而形成的,以边坡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乏等为特征。裸露山体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综合、复杂的过程。在分析裸露山体生态修复特点的基础上,以北京至四平高速公路辽宁省朝阳段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实践为例,提出了综合应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的裸露山体生态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4.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土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土壤条件是边坡生态修复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环境作用和生物学作用的角度简述了土壤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及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如何通过人工措施营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期提高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对土壤生态性的关注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北山采石场生态修复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山采石场原本是焦作市政建设主要石材生产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成了一个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丘陵山体。焦作市于1999年关停北山采石场,并采用生态园林艺术对残破山体进行生态修复,计划将该采石场改造成市区北部的一处综合性公园——焦作市缝山公园。该公园于2006年4月28日已正式建成开放,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详细介绍了北山采石场的治理思路及生态修复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石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组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采石形成坡面的植被恢复为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采用了生态植被毯铺设、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客土大苗造林、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袋、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等10项技术组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其他类似坡面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湖口县长江岸线3段山体边坡生态修复项目为例,依据前期本底资源调查,对边坡特征、受损情况,以及土壤、植被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分析,探讨边坡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及植物群落的构建。结果表明:在边坡生态修复设计中,可采用分级削坡、设置坡面平台,来消除坡面地质灾害隐患,稳定边坡;坡底可采用生态型绿化景观堆坡,形成缓冲区,营造自然景观;为保证植物的生长,坡面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局部柔性防护网,局部凹陷缓坡区可设置鱼鳞坑等;在植物种选择上,考虑植物群落的稳定、可持续生长、结构多样性的同时,应兼顾景观需求。  相似文献   

8.
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进行研究,为华南地区边坡修复的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4处典型边坡修复工程的植被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华南地区边坡植物分别隶属于53个科。其中以大戟科、菊科、豆科植物居多。银合欢、山毛豆、簕仔树等植物重要值较大;乔灌层的生态位宽度值排序与重要值基本一致,银合欢、幌伞枫、山毛豆等具有较大宽度值;草本层中华南毛蕨、半边旗等蕨类宽度值较大。对生态位重叠值的分析表明,银合欢、幌伞枫和海南蒲桃间竞争激烈,山黄麻、车轮梅、鸭脚木与其他物种间竞争相对较小。在进行边坡修复时,先锋物种可选择生态位宽度大,初期长势强的阳性物种,如银合欢、马占相思,还应合理选配与建群种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物种,如车轮梅、山黄麻和藤本等。[结论]构建稳定结构的群落不仅需要考虑到植物对于边坡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更需要考虑物种间的竞争、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效果及主导生态因子,为提高工区植被修复成功率,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工区内5种不同类型边坡(渣土堆积体、土质、土石混合、岩质、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为生态因子,通过实地监测和取样分析,采用熵权法计算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土壤肥力(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权重分值,再由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并结合极差分析甄选主导生态因子。[结果] 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渣土堆积体边坡、土质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最高,均为10.000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最好,而混凝土边坡植被修复综合得分仅为5.369 0,现场植被修复效果较差;边坡类型不同,各生态因子对其植被修复影响的强弱不同,即土石混合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度>气温>坡向,岩质边坡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气温>坡度>坡向,而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渣土堆积体边坡均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坡向>坡度>气温,但主导生态因子却均为土壤相对湿度。[结论] 影响西藏DG水电站工区内边坡植被修复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相对湿度。不同类型边坡植被修复最优生态因子组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混凝土边坡和渣土堆积体边坡相对湿度和坡度均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向和温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以采石形成坡面的植被恢复为例,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因地制宜采用了生态植被毯铺设、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客土大苗造林、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袋、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等10项技术组合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为其他类似坡面的植被恢复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旅游干扰对济南千佛山风景区土壤部分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千佛山风景区望岱亭、万佛洞、三清观3个景点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土壤的部分物理性状、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研究旅游干扰对千佛山土壤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大,各景点的土壤含水量和黏粒含量降低,土壤pH和容重增加;不同景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望岱亭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较小,其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万佛洞和三清观,土壤pH、容重显著低于万佛洞和三清观(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大小为轻度区中度区严重区,各干扰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大,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降低;不同景点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大小为望岱亭万佛洞三清观,各景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均为严重区中度区轻度区,其中Pb、Zn、Ni、Cu和Fe含量各干扰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严重区土壤中Mn和Cr含量显著高于轻度区;各景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均为三清观万佛洞望岱亭,其中三清观土壤中Pb、Zn、Cr、Ni、Cu和Fe含量显著高于望岱亭(P0.05)。过度的旅游干扰导致了地力下降,重金属含量增加,对干扰区的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调查、定点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A组为刺槐林1和荒坡,B组为封育和未封育,C组为刺槐林2和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似于抛物线形,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0月份以前,A、B两组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小于对照,此后较对照明显提高,说明在降水较少的月份,尤其是旱季,保水效果好;C组中,刺槐林2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和农田基本相似的变化趋势,且土壤含水量始终较农田高。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平均值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年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偿作用均较好;其变异系数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小;3组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赞红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88-89,156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径流调节体系、经济开发体系和社会行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生境基材的磷素保持能力,为优化基材配方提供依据。[方法]以向家坝水电站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生境基材为对象,采用恒温振荡培养法进行吸附和解吸试验,比较不同基材的磷素吸附和解吸能力,并用因子分析法比较基材磷素的流失风险。[结果]最大吸附量(Q_m)、最大缓冲容量(MBC)和磷吸持指数(PSI)3个指标均显示,5种基材的固磷能力为:天然次生林客土喷播厚层基材框格梁覆土植被混凝土,Q_m与基材的黏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和pH值显著负相关;磷的解吸能力为:植被混凝土框格梁覆土客土喷播厚层基材天然次生林,平均解吸率与pH值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黏粒含量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表明Q_m,MBC,PSI、平均解吸率和易解吸磷5个指标可以表示边坡磷素的流失风险。边坡磷素流失风险的大小为:植被混凝土框格梁覆土客土喷播厚层基材天然次生林。[结论]5种生态防护方式中,天然次生林对磷的保持能力最好,植被混凝土基材对磷的保持能力最差;在施工中应当增大基材中黏粒的比重,并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加入缓冲物质,以使基材能够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较大的磷库容和较小的磷流失风险,从而提高磷素的利用率并使其具有持久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15.
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单元,对比分析了小流域2005和2009年生态治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数量特征的变化。结果发现,该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值降低,说明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程度降低;土壤总孔隙度略微降低,非毛管孔隙度明显增加,毛管孔隙度明显下降,土壤毛管持水量明显降低,土壤田间持水量明显提高,表明土壤的孔隙结构更加合理,土壤持水能力与通气透水性能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全氮、全磷含量明显增加,全钾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pH值略微降低;植物的高度、基径、冠幅、均匀度等数量特征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壤质量与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过石漠化生态治理的土壤、植被生态效应改善与提高,逐步改善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使喷混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并取得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以深圳市梧桐山道立交边坡为例,提出新的修复理念。根据当地边坡特点,采用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的科学结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不断试验改进,按近自然、可持久的生态恢复新理念,设计了边坡排水系统、平台种植槽、生态复绿措施、滴灌措施,创新应用了V形槽+挂双层网喷混植生技术、滴灌系统、平台排水沟在种植槽外侧布设、先锋乔灌草种优化组合模式等技术。据竣工后7年的跟踪调查,高陡岩质边坡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梧桐山道立交边坡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华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石黄荆山北麓胡家湾采石场生态修复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黄石黄荆山北麓胡家湾采石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开采现状,对该采石场进行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应用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和绿色罩面网+爬藤生态护坡技术,结合种植穴、飘台栽植藤蔓等进行生态治理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采用野外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对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产流产沙进行了1个雨季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7—9月,该时期降雨量占到年均降雨量的77.03%,是年内径流泥沙损失最多的时期。(2)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与对照(只撒播灌草种子)相比均具有减流减沙效果,但是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有显著差异,减流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4.35%)>生态棒模式(56.56%)>生态袋模式(52.74%)>铁丝石笼模式(48.70%)>植物篱模式(45.51%)>土壤改良模式(35.89%)>无纺布覆盖模式(33.97%)>砾石压盖模式(8.19%);减沙效果依次为沙柳网格模式(69.41%)>生态棒模式(61.28%)>生态袋模式(55.09%)>铁丝石笼模式(52.43%)>植物篱模式(48.72%)>土壤改良模式(42.09%)>无纺布覆盖模式(38.31%)>砾石压盖模式(19.34%)。(3)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r>0),沙柳网格模式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较小,生态棒模式次之,对照产沙量对产流量响应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突泉县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水保生态建设思路,加强对封禁治理地区的监督与管护,生态修复取得了可喜成绩。植被得到良好恢复,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用事实证明了在干旱少雨区进行生态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环境调查及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北京市西山地区的G108,G109国道和通往妙峰山、东灵山、百花山、谭柘寺、戒台寺各景区路段的道路生态环境.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植被情况、道路边坡的破坏情况及修复现状等.对道路边坡进行了科学评价,提出了适合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对策及技术方案,可以为北京西山地区公路边坡的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必要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