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最大、毁灭性的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波阳县是全省重点植棉县之一,植棉面积约占上饶地区60%。近年来,随着植棉年限增长及带菌棉种的连年种植,棉花枯萎病在该县已呈明显扩大趋势,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查清该县棉花枯  相似文献   

2.
2-(乙酰氧基)苯甲酸抗旱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城县地处冀东南部,属半干旱地区。常年植棉面积2~2.5万hm2,是河北省优质棉基地县。近几年的持续干旱,尤其是7、8、9月份降雨量偏少,田间持水量低,制约着棉花的正常生长。由于水浇条件有限,严重地块后期棉株干枯死亡,成为影响本县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验证抗旱剂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溶粉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寻求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2006年,故城县植保站在故城县郑口镇大杏基棉田做了棉花应用高效抗旱剂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上应用抗旱剂30%2-(乙酰氧基)苯甲酸可溶粉剂,对棉花没有药害,棉株生长健壮,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探讨河北省棉花生产中气候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河北省21个棉花种植县1970—2011年气象和棉花产量数据,对棉花各个发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风险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气候要素风险度降水最大,为0.138~0.267;其次为温度,为0.007~0.173;日照最小,为0.019~0.04。各个发育时期中各气候要素风险度不同,风险度时空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差别;风险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南部棉区高于中北部棉区,从历史变化趋势看降水风险度苗期和花铃期上升,其它发育期下降,其中蕾期、吐絮期下降比较明显;气温风险度除花铃期略上升外,其它略有下降;日照风险度除播种期外,均有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河北省棉花生产布局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 ,全省国土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4.24万公顷,其中水田179.6万公顷 ,旱地154.64万公顷。现辖12个市(州)、4个省属直管市和1个林区 ,73个县(市、区) ,1355个乡(镇) ,总人口5938万 ,其中乡村人口3966.38万,是农业大省。农业结构调整之中的1999年粮食总产量490亿斤 ,棉花总产563万担 ,油料总产4565万担 ,水果400万担 ,蔬菜652亿斤。同时也是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大省 ,全省现有农药生产加工 ,分装企业60余家 ,年产原药3万吨…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石家庄地区的棉花枯萎病发病历史已经相当长,早在五十年代就有零星发病。从全区来看,自发病以来总的情况是发展趋势。发病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6年—1958年。当时仅在正定县的兆通公社西庄屯大队、高邑县的河北村大队、藁城县北马、岗上大队等三个县的部分大队零星发生黄萎病。是由原河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石短5号时传入此病。第二阶级,1958  相似文献   

6.
柑桔大实蝇(Tetadacus citri Chen)属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据1968年四川省植保植检站抽查记载,川东南地区的彭水县有5个乡、秀山县1个乡曾发生为害。至今,经20多年后的虫情又是如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柑桔生产发展迅猛,该地区城所辖10县、市皆纳入长江柑桔带重点建设。为保护柑桔生产的健康发展,于1986~1989年间由涪陵地区植保植检站牵头,同各  相似文献   

7.
东台市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 ,常年植棉面积在3.5万hm2左右。近年来 ,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 ,西瓜夹套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由1997年占总棉田面积12 %上升到1999年的30%左右 ,已成为我市棉花主要栽培方式之一。栽培模式以营养钵育苗和地膜覆盖为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情况为澄清我省棉花枯、黄萎病发生与分布情况,全省各地区、市、县农业局和棉办两个单位,都联合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了调查工作。先后经过组织力量,技术培训,田间调查、资料整理等四个阶段,全面胜利完成了1982年棉花枯、黄萎病夏秋两次调查任务。调查面积923.5万亩,占全省植棉面积84%。发生枯、黄萎病的县95个,占植棉县  相似文献   

9.
一、发生情况自70年代以来,草地螟在我省曾三次严重发生,第一次是1979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1979年在嫩江、黑河、绥化三个地区9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大到嫩江、黑河、绥化、松花江,伊春等五个地区的3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1,370万亩。1982年是特大发生年,南自松花江、北至黑龙江、东起乌苏里江、西到嫩江沿岸普遍发生,有八个地区,67个县,市遭受为害,发生面积达5,876万亩,比大发生的1980年增加三倍多。除为害农田外,还为害林木150万亩,比1980年增加30多倍。  相似文献   

10.
第四代棉铃虫将大发生7月27~28日我站召开了各地、市、足二十四个主要产棉县(市)(含棉铃虫监测站)测报会议,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据会上反映三代棉铃虫发生实况,结合棉花长势、天气预报和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计第四代棉铃虫全省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吴桥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徐本庆,李超(河北省吴桥县棉花研究所061800)1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吴桥县常年植棉1.67万hm2,是冀东南主要高产植棉县。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病逐年加重,已成为棉花高产的主要障碍。1964年我县只有赵楼棉花原种场...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是河北省黑龙港棉区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4代,以二代集中危害棉花,一般发生年,百株卵量150—400粒,危害损失7—15%,大发生年损失35%以上。因此,二代期的有效控制对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泛指河南省北部的6个地、市,南临黄河,东与山东省隔河相望,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和山西省相邻。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3.4~13.6℃,年降水量多在410~750mm之间;常见的苹果烂果病有苹果炭疽病、轮纹病和霉心病3种。一般年份,多数果园烂果率在20%左右,多雨年份防治不力的果园,烂果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着苹果生产的发展。为帮助果农控制烂果病为害,笔者总结多年的生产经验,提出了一些综合防治措施,这些措施于1992~1998年在濮阳、安阳、新乡等市、县的近700hm2果园实施、完善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南通市于2001年12月在一品红上首次发现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ius)],目前在全市6个县(市)均已发现该虫为害,并在部分地区蔬菜和棉花上暴发成灾.连续几年9~10月份在城区发生.到处飞舞,已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  相似文献   

15.
棉花烂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在河北省棉区的较大范围内,连续调查3年,初步查明了烂铃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的损失。 1986年在河北省45个县225块棉田;1987年在18个县,50块棉田;1988年在16个县37块棉田;3年合计在8个植棉地区,50个县,79个县次,312块棉田进行各项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运胜 《植物医生》1995,8(6):17-18
棉花防病高产配套栽培经验张运胜(湖南省安乡县农技推广中心415600)湖南省安乡县安康乡沙阳村4组是一个老棉区,而且是一个枯萎病老疫区。地力的衰退,病害的流行,严重困扰着该组的棉花生产。近几年来,他们在县、乡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针对棉花生产中的这两个拦...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玉米两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大害虫,是棉花增产的大敌。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一年发生四代,在侵入棉田的三个世代中,以第二代占最优势。大发生年份,全部伏前铃被掠夺一空,造成棉花后期徒长、晚熟,产量品质,均蒙受很大损失。 耕作制度的改革,带来了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小麦面积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水肥土耕管水平的提高,给第一代棉铃虫在麦田发育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第一代的大量繁殖,成为第二代集中在小面积棉田严重发生的虫源基地。因之改变棉铃虫在棉田的生境,会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棉田间作玉米,即用以分散二代棉铃虫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开展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下辖9个县(市、区),耕地面积78.03万hm2,主要农作物为麦子、水稻、棉花、蔬菜等。近年来,政府大力扶持和农民自发形成的多种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省。省内现有农药生产企业144家.农药经营单位1万多个,另有500多家省外农药企业的产品销往河北省的不同地区.全省年农药商品用量在6万t左右.市场上销售的农药产品约有2000个.全面提高农药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们亟待解决好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喀什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常年种植小麦16.7万hm2、棉花20万hm2、玉米11.4万hm2、水稻6.8万hm2左右。全区12个县(市)农田每年均受不同程度杂草危害。近年杂草危害有明显加重趋势,已成为制约本区粮棉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分析,在所有农田作业中,除草用工占整个田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