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88年自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果园杂交种西番莲(Passif lora edulis XP.edulis var.flavicarpa)表现环斑花叶和果实木质化病状的病状的病株分离到一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分离物。该病毒分离物寄主范围广泛,在供试的西番莲、藜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夹竹桃科、苋科、菊科、番杏科、胡麻科、十字花科等11科33种(或品种)植物中,能侵染西番莲科、藜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夹竹桃科、苋科、菊科、番杏科、胡麻科等10科的24种(或品种)植物。  相似文献   

2.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顶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ELISA),用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血清进行测定,其中36个样本检测出CMV,表明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与此同时,对西番莲上CMV进行亚组鉴定,采用鉴别寄主和单、多克隆抗体双夹心ELISA(DAS-ELISA)对36个CMV阳性样本进行测定,结果35个属CMV亚组Ⅰ,1个属CMV亚组Ⅱ,表明田间以CMV亚组Ⅰ分离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2018—2020年,从南宁市武鸣区、宾阳县的西番莲果园中采集疑似感染双生病毒的西番莲叶片样品,利用PCR、RCA、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其感染的病毒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的23份西番莲样本中有19份扩增出一条570 bp的目的条带,证实受到双生病毒侵染;从部分阳性样品中共获得11条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其中10条序列与已报道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PaLCuGdV)各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达92%以上;1条序列与已报道的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V)各分离物的相似性达92%以上;依据双生病毒分类标准,确定侵染广西西番莲的双生病毒为PaLCuGdV和EuLCV的分离物;进化树分析发现,PaLCuGd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处于同一大分支,说明PaLCuGdV广西西番莲各分离物与PaLCuGdV韩国各西番莲分离物和中国台湾西番莲分离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EuLCV广西西番莲分离物与EuLCV韩国分离物、中国山东一品红分离物和福建一品红分离物等处于一个大分支,但广西分离物却又独处一个小的分支,说明广西分离物虽然与上述几个分离物亲缘较近,但可能存在较为独立的进化。这是PaLCuGdV和EuLCV侵染广西西番莲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广泛种植[1]。调查发现,我国南方多地西番莲花叶病为害严重,症状表现为叶片花叶、黄化、斑驳、畸形,甚至整株褪绿,严重影响西番莲的产量和品质。已报道能引起西番莲花叶症状的病毒有: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学名西番莲,为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 Linn.)草质藤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在我国主要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商品价值[1-2].目前,我国百香果的主栽品种为紫果百香果(Passiflo...  相似文献   

6.
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又名鸡蛋果、百香果、热情果,西番莲科西番莲属、多年生热带藤本攀附果树。单叶互生,具叶柄,有卷须,聚伞花序,夏季开花,花大,淡红色,微香。果为蒴果,果实酸甜可口,风味浓郁,芳香怡人,制成果汁或饮料,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西番莲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引入钦南区种植以来,曾发展至400余ha,由于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的原因,面积几度起伏,现存300ha主要集中于那丽、东场、那彭、沙埠等乡镇。  相似文献   

7.
国外鸡蛋果新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冠标 《植物检疫》1989,3(6):465-467
黄鸡蛋果(又名金鸡蛋果、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f.flavicarpa Deg.是近十多年来拉丁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国)、亚洲(马来西亚、印尼、印度、台湾省、福建省等)及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迅速发展的水果作物之一。80年代初,在巴西Bahia州爆发了鸡蛋果木质病毒病后,巴西和秘鲁等国开展了鸡蛋果病毒病的系统调查。现在世界各栽培国的鸡蛋果病毒病以木质化病毒病及CMV引起的花叶病为主,且分布普遍。1986年巴西报道了属芜菁黄花叶病毒组的  相似文献   

8.
进境柠檬样品上柑桔溃疡病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进境柠檬样品上分离到一株疑似柑桔溃疡病菌的分离物X206,对分离物进行了菌落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 RNA序列测定、PCR检测、Biolog测定及致病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物X206在NA培养基上形成黄色,有光泽,圆形,全缘,微隆起,粘稠状的菌落。特异引物Xac01/Xac02扩增分离物X206的DNA得到582bp的预期产物,产物序列与柑桔溃疡病菌序列的相似性为100%。其16S r RNA序列与柑桔溃疡病菌的序列完全一致。Biolog测定将分离物X206和柑桔溃疡病菌阳性菌株FZ01均鉴定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dieffenbachiae。致病性测试显示分离物X206能导致柑桔叶片产生明显的溃疡病斑。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X206鉴定为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  相似文献   

9.
北京郊区南瓜、西葫芦花叶病是由甜瓜花叶病毒类型所致。黄瓜、参瓜、丝瓜的花叶病都是由黄瓜花叶病毒类型所引起;黄瓜花叶病毒除为害瓜类作物外,还广泛分布在郊区其他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上。根据 CMV 各分离物在冬瓜、南瓜、蔓陀罗,心叶菸,菸上的病状反应,建议将 CMV 分离物区分为八个毒株。来自南瓜并侵染西瓜的一个甜瓜花叶病毒分离物在侵染丝瓜后不能用汁接侵染荀瓜。  相似文献   

10.
 从菽麻(Crotalaria juncea L.)茎上分离的两种不同的镰刀菌,用其单孢分离物接种,结果显示出一种是对菽麻致病性较弱。另一种则引起菽麻的蒌蔫率很高。根据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和米饭培养基上生长和形态性状进行鉴定。第一种为F.acuminatum Ell.&Ev.;第二种为F.udun.Butl.var.crotalar-iae Padwick。  相似文献   

11.
新疆加工番茄腐霉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rDNA的ITS区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的病原种类,从成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对各主栽区的病原物进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162个根腐病样中获得120个分离物,其中腐霉菌93株,占总分离物的77.5%.腐霉菌分离物鉴定为3个种,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56株,占腐霉分离物的60.22%;简囊腐霉P.monospermum Pringsheim,6株,占6.45%;棘腐霉P.acanthicum Drechsler,2株,占2.15%;另有29个分离物因未诱发出雄器和藏卵器而无法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玉米茎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于1992~1995年,从江苏省玉米主产区采集的玉米茎腐病标样中分离获得105个菌株,经鉴定,致病菌种类有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串珠镰孢浙江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zhejiangensis)、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串珠镰孢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禾谷镰孢(F.graminearum)、拟枝孢镰孢厚膜变种(F.sporotrichioides var.chlamydosporum)、尖孢镰孢芬芳变种(F.oxysporum var.redolens)、接骨木镰孢(F.sambucinum)、茄病镰孢(F.solani)、半裸镰孢(F.semitectum)等11个种或变种。其中串珠镰孢浙江变种出现频率最高,占44.8%,肿囊腐霉和禾生腐霉致病力最强,这两类菌是江苏玉米茎腐病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3.
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作者用江苏省大豆重花叶(S_A)、轻花叶(S_B)、黄斑坏死(S_C)、顶枯(S_E)以及黑龙江的黄斑花叶(S_D)和顶枯(S_F)的分离物,在菜豆品种“Top Crop”的离体叶鉴定都产生局部枯斑。6个分离物都可以由几种蚜虫(桃蚜、萝卜蚜、苜蓿蚜)传毒,温度钝化点在50~55℃或55~60℃之间,稀释限点为10~(-2)或10~(-3),体外存活期(室温在25℃以上)为24~36小时,电镜下粒体形态都是线条形,它们的寄主范围都很窄,只侵染豆科植物中的少数几个种。这6个分离物都属于大豆花叶病毒。但是它们的寄主范围和在大豆品种上的反应有所不同、S_A和S_B对扁豆的侵染力很强,S_D和S_F不侵染扁豆,S_C和S_E侵染力居中,S_A和S_B在菜豆品种家雀蛋上发生系统花叶,其余四个分离物只在接种叶上出现黄斑和叶脉坏死。温室内测定了37个大豆品种或品系对6个分离物的反应,没有对6个分离物都免疫的品种,6个分离物在1138—2、493—1等9个品种都出现系统花叶,在合丰23、南农133—3、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系8号上,6个分离物的反应有稳定的明显的差异。根据6个分离物在大豆品种、扁豆和菜豆(家雀蛋)上的症状反应,认为6个分离物是大豆花叶病毒的6个不同株系,S_A和S_B的性状相似。室内测定同一个株系在不同品种上反应的症状不同,例如南京重型花叶S_A,轻花叶S_B在许多品种上出现系统花叶但在齐黄1号和徐豆1号上形成系统枯斑。黑龙江的顶枯S_F只在合丰23等少数品种上出现顶枯症状,多数品种是系统花叶。因此,症状类型不能代表株系的特征、而是株系与品种组合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我们认为用症状的表现来作为株系的名称是不一定确切的。  相似文献   

14.
喀纳斯地区沼泽鼓藻类新疆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8月,在新疆喀纳斯地区沼泽鼓藻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过程中,对采自喀纳斯地区的65余号标本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共观察到鼓藻类植物新疆新记录7个分类单位,隶属于鼓藻目,鼓藻科的3个属,其中柱形鼓藻属(Penium)1种:珍珠柱形鼓藻〔Penium margaritaceum(Ehrenberg)Brébisson ex Ralfs〕;凹顶鼓藻属(Euastrum)1种:双齿凹顶鼓藻眼纹变种〔Euastrum bidentatum var.oculatum(Istavànffi)Krieger〕;鼓藻属(Cosmarium)5种:圆齿鼓藻(C.crenatum Ralfs)、六乳突鼓藻九突变种(C.hexapapillatum var.novempapillatum ZhuHu)、近六乳突鼓藻(C.subhexapapillatum Wei)、近前膨胀鼓藻锥形变种(C.subprotumidum var.pyramidale Coesel),特平鼓藻豆形变种(C.turpinii var.podolicum Gutwinski)。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了它们的生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黄瓜花叶病毒亚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面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_ELISA),用西番莲化木质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  相似文献   

16.
调查发现河北省安国市丹参生产区发生一种丹参新病害.为有效防治该病害,开展了丹参新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丹参病株中分离并单孢纯化获得15个真菌分离物.柯赫氏法则证明这15个真菌分离物可造成丹参组培苗表现与田间病株相似症状,并分离获得了与丹参病株初分离物菌落形态相同的真菌菌株.显微观察发现1...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带的小气候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效应和水热效应(温度和湿度)等[1]。因此,选取了风速、风向、大气温度、大气湿度等气象因子,对6种不同配置的防护林的作用范围内小气候观测数据与对照区数据的差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行的1榆树(Ulmus pumila L.)+2新疆杨(P.alba var.pyrami-dalis)+1榆树(Ulmus pumila L.)配置防护效果最明显;8行小美旱杨(P.popularis)、1榆树+2旱柳(Salixmat-sudana Koidz)+1榆树、4旱柳+4小美旱杨次之;2行箭杆杨(P.nigra var.thevestina)、2行加拿大杨(P.cana-densis)的防护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多克隆抗体发展了一种无背景的Western blot技术并用于研究柑桔速衰病毒(CTV)的蛋白。结果表明,利用CTV兔多克隆抗体1212和1052发展的Western blot技术可以检测到感染CTV的墨西哥酸橙或Citrus excelsa植株内CTV的4种蛋白P1、P2、P3和P4。在健株或病株内杂交反应均无非特异性背景。从不同寄主上分离到的CTV不同分离物的蛋白条带是不同的。利用1212和1052抗体均可以检测到感染6个CTV分离物的墨西哥酸橙幼苗内的P1、P2和P3。利用1052抗体能检测到感染严重型分离物T36、T3和Mm2的墨西哥酸橙幼苗内微弱的P4,但感染轻型分离物T30、T26和T4的幼苗内则检测不到。利用1212抗体检测不到P4。在C. excelsa内,1212和1052抗体均能检测到感染所有分离物的病株内的P1。在感染T3、T26、T4或Mm2的病株内能检测到P2,但在感染T30和36分离物的病株内则检测不到。在感染T36、T3、T26、T4和Mm2的病株内可检测到P3,但在感染T30的病株内则检测不到。在大多数植物内,P1、P2、P3和P4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5kDa,24kDa,21kDa和18kDa。在感染T36分离物的C. excelsa植株体内,P1和P3的分子量分别约为27kDa和22kDa,比感染其它分离物的C. excelsa和墨西哥酸橙内的P1和P3分子量略大。P1、P2和P3的分子量与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的CP,CP1和CP2的分子量相等。因此,P1、P2和P3可能是CTV的外壳蛋白CP,CP1和CP2。P4的特性不清楚。研究结果也表明,利用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进行的Western blot是研究CTV的一种有用的技术。应用该技术,病株内不同的CTV分离物或株系就可以通过特异性蛋白条带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际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的组成及其生态位分布,本研究在安徽省广德市笄罩山按不同海拔、不同坡向分别设置了6处样地,于2018年秋、冬和2019年春、夏4个季节采集毛竹根系,分离根际绿僵菌.采用传统形态分类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结果显示:采集...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RT-PCR扩增,克隆并分析蟹爪兰X病毒(Zygocactus virus X,ZyVX)贵州分离物ZyVX-GZ基因组序列。对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红肉火龙果植株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条ZyVX相关contig。RT-PCR扩增并拼接获得ZyVX-GZ基因组,全长为 6 567 nt,5′-UTR和 3′-UTR分别为60 nt和70 nt。含有5个ORF,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TGB1、TGB2、TGB3蛋白和外壳蛋白。ZyVX-GZ与P39和B1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一致性均为91%。TGB1-3、外壳蛋白基因与大多数分离物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99%和96%~100%;复制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0%~89%和92%~9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yVX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寄主种类、地理分布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ZyVX群体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为ZyVX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