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此项实验结果表明,正常饲养情况下,哈白猪的半胴肌从30公斤体重开始,逐渐大于民猪,到50公斤体重以后则绝对优于民猪。在骨长度方面,民猪的后肢骨和荐尻尾椎在30、50和70公斤体重阶段都优于哈白猪。在骨重量方面,两品种三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从30公斤饥饿到50公斤体重阶段,民猪在肌肉重、骨重和骨长度方面,对饥饿的抵抗力非常明显地强于哈白猪。当饥饿组从50公斤恢复正常饲养到70公斤体重时,民猪骨重的补偿力低于哈白猪;脊柱长的补偿力也低于哈白猪;肌肉重的补偿力有低于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3个体重年龄,3种不同饲养水平,2个品种猪肌组织的发育及其形态学特征。1.正常组织达到50公斤时,低维组哈白猪的肌纤维直径落后于同组民猪,差异显著。说明哈白猪对劣环境反应比民猪敏感,抗逆性比民猪差。2.猪出生后暂时营养失调,对肌组织不能造成退化性和坏死性变化而使肌纤维数减少,主要是影响肌间组织,经补偿后肌组织与正常组无差异。3.1级肌束纤维数为30~60条,而数束或十数束构成2级束。4.民猪和哈白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均为中间型纤维(氧化糖酵解型)组成。5.70公斤时,哈白猪和民猪的肌纤维生长还未得到成熟水平,不宜屠宰。  相似文献   

3.
两品种的胸椎长大致相等。东北民猪的腰椎长比哈白猪的短,荐骨倾斜角比哈白猪的小。经第六肋的胸腔横断面的面积,两品种相等。但是,东北民猪的椭园横断面趋向于较高较窄,而哈白猪的则趋向于园形。与哈白猪比较,东北民猪的冈结节间距较窄,它们的眉胛骨较薄。除肱骨以外,肩胛骨和桡骨都较长。两品种的髋结节间距相等。东北民猪后肢的其它各项都胜过哈白猪。总之,民猪在骨骼的长度方面呈优势,而哈白猪则躯干骨骼呈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表明,妊娠期间,民猪每天采食消化能6183千卡,可消化粗蛋白质186.4克。哈白猪为7011千卡和206.8克。哺育期间,民猪每天采食消化能13435千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68.4克,哈白猪为15608千卡和634.8克。在本试验饲养水平下,民猪每窝平均产仔17.2头,存活仔猪15.2头,哈白猪为13.3头和11.5头。双月断乳时,民猪仔猪每头平均重13.91公斤,哈白猪仔猪每头平均重为15.7公斤。  相似文献   

5.
猪的部位和器官生长发育的异速生长式(Y=ax~b)品种间的共同规律是与生命攸关的部位和器官具有早期发育的特点,b<1。躯干各部位属于后期发育组织b>1,而且民猪与哈白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各内脏器官的异速生长式民、哈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有肺重,民略大于哈,但差异不显著(p>0.1),民猪到后期,主要管状骨重有超过哈白猪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间差异 (一)正常饲养组在正常饲养情况下,哈白猪于50公斤体重以后,产肉量占绝对优势,而民猪在四肢骨长度上占优势,其中后肢骨表现最突出.在骨骼重量上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二)限制饲养组在维持和低维持饲养情况下,民猪不论在肌肉重量上,还是在骨骼重量和长度上都占优势,而且,随营养水平的降低优势程度越明显.由此充分说明,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下,民猪在肌肉重量和骨骼重量与长度方面的抗逆性强于哈白猪. (三)限制饲养组恢复正常饲养总的结果表明:哈白猪和民猪尽管前期遇到营养严重缺乏(维持营养以下),如后期给予正常饲养补偿,两品种的产肉量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即缩小了两品种生产瘦肉能力的差异;但同时加大了骨骼长度的品种间差异;对骨骼重量的品种间差异无显著影响. 二、营养水平间的差异在70公斤体重阶段,哈白猪和民猪原限制饲养组的肌肉重量、骨骼重量和长度均与其正常饲养组拉平,即两品种限制饲养组都得到补偿.但很难下结论哪个品种的补偿力强. 三、肌肉和骨骼关系民猪股坐夹角比哈白猪小,而坐骨和股骨又比哈白猪长.因此,延长了股后肌群相对髋关节的力臂,相应增大力矩,提高肌肉功率,结果减少了股后肌群的重量.民猪这种肌肉骨骼结构特点有利于生存而不利于肌肉发育.  相似文献   

7.
本项试验结果表明:1.民猪与哈白猪存在明显差异:标准组民猪头、蹄、骨骼、皮肤、肠系和肾周脂肪比例大于哈白猪;肌肉和皮下脂肪少于哈白猪。2.营养水平对试验猪增重、胴体组织及器官生长有明显影响:营养水平越低,则头、蹄、骨、肌肉、心和肝较早期发育部分、组织和器官所占比例越大。对胴长、胴宽、膘厚和脂肪后期发育部分、组织,则营养水平越低,各项指标和比例越小。3.民猪对低营养(贫乏饲养)比哈白猪似有较大耐受力:民猪低维组减重少于同水平的哈白猪;在饥饿情况下,民猪的蹄、骨、皮、肠系脂肪、肾周脂肪、胴长、胴宽、皮厚、眼肌面积、肺和脾比例大于同水平哈白猪。4.民猪低维组经饥饿与恢复营养处理,比维持和标准组多需14和20天左右弥补饥饿对发育造成的挫折。补偿期间,遭受饥饿影响的维持组和低维组试验猪,增长速度和利用饲料效率,均高于标准饲养的对照组。从饥饿到补偿全期的平均日增重,随营养水平下降而减少,利用饲料效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东北民猪与哈白猪生长发育中的血液生理生化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探讨了成年东北民猪的主要生理生化常值,并指出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数、总蛋白量、非蛋白氮及血清总脂等,以初生为低,随体重(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网织红细胞数与血糖量以初生为高,随体重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血糖含量民猪与哈白猪初生时差异显著。性别与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测量了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在正常饲养、维持饲养和低维持饲养条件下的肌肉密度,比较了品种、营养水平和生长阶段间的肌肉密度差异,结果是:①品种间:实验前期在正常饲养和维持饲养下两品种各肌群密度差异很小,低维持饲养下民猪大多肌群密度大于哈白猪;实验后期三种营养条件下,民猪的个别肌群密度小于哈白猪。②营养水平间:限制饲养对两品种的肌群密度无明显影响,补偿后,个别肌群的密度略小于正常组,③生长阶段间:民猪低维持饲养的大多数肌群密度前期大于后期,而哈白猪,正常饲养和低维持饲养大多肌群密度前期小于后期。  相似文献   

10.
纯种东北民猪、哈白猪由活重30公斤始施以一个饲粮三个水平的处理:自由采食,作为对照;维持组,能量按165—0.8(体重—20)体重~(0.75)供给;低维组,能量供给为前者的60%。当自由组达到50公斤时,其余两组同时转入自由采食,直至活重70公斤结束全部试验。处于饥饿状态时,民猪全期减重少于哈白猪1.1公斤;析因分析能量、蛋白、脂肪也是民猪减得少。民猪维持需要比哈白猪低,前者为76.8千卡/公斤。~(0.75),后者为91.2千卡/公斤~(0.75)。消化能沉积脂肪,蛋白的部分效率也以民猪高,在维持需要之上,民猪每食入l兆卡消化能沉积脂肪39.96克,蛋白21.70克;哈白则为33.98克与18.88克。饲料可消化粗蛋白的沉积效率,民猪为52%,哈白猪为45%。消化能日增重效率哈白为143.78克/兆卡消化能,民猪为159.78克/兆卡消化能。限食后民猪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α—球蛋白百分比例均比哈白高。限食并不显著改变两个品种的体灰分百分比及其日沉积量。饲料能量及其它养分的消化率也不因限食而有所改变。限食转入自由采食后,两品种都表现出明显的补偿作用,表现出日增重快以及限食时血糖α、γ、球蛋白,血清总蛋白低的差异消失。补偿期间哈白水分沉积多,故两个品种的饲粮利用总效率相仿。能量及其它养分的消化率也无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民猪的屠宰率60公斤以后低于哈白猪。民猪屠宰率低不是由于其胴长和胴宽不如哈白,而是由于臀部发育落后和肌肉生长缓慢。15—120公斤阶段肉脂骨皮的异速生长式(y=ax~b),脂肪生长系数的b值最大;肌肉次之,略小于1,但民猪的肌肉b值小于哈白;骨的b值最小;皮的b值大于骨,但民猪皮的生长系数b突出的大(超过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九月令东北民猪与哈白猪配种与未配种组排卵期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是有差异的。配种组的卵巢、输卵管、子宫角的重量和长度,差异不显著,只有民猪的阴道和阴道前庭稍占优势;而未配种组,卵巢差异不明显,输卵管、子宫角、阴道和道阴前庭,差异就非常显著。所以,虽然哈白猪在配种前生殖器官发育不及民猪,但配种后受交配活动与激素的刺激,发育速度加快,故配种组两种猪生殖器官比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脂联素基因作为脂肪沉积候选基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猪BAC文库筛选及引物步移法(primer-walking)的测序方法获得脂联素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具体步骤:通过已经发表的部分猪脂联素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于BAC克隆的筛选。以超级池DNA为模板进行第1次PCR反应,筛出含阳性克隆的超级池;以挑出的阳性超级池的3维池DNA为模板进行第2次PCR反应,根据阳性板池、列池、行池序号得到可能的阳性克隆号;依照阳性克隆号从工作文库中取出相应的BAC克隆,平板划线37℃倒置培养20 h。待菌落长好后,做菌体PCR鉴定,以确认克隆的正确性。将获得的BAC阳性克隆平板划线,37℃摇菌过夜培养,进行BAC的提取、纯化与酶切回收。先以M13引物向BAC两端测序,再以发表的cDNA序列外显子1设计测序引物采用primer-walking的方法,获得连续的DNA序列。采用PCR-RFLP技术对蓝塘猪、大花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290头猪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脂联素基因的5′侧翼区-1 010 bp(G/A)的SNP位点,本地猪种中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外来猪种;-394 bp(T/C)的SNP位点,本地猪种基因型分布较为丰富,而在外来猪种中却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且外来猪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脂联素基因上游-1 010 bp(G/A)的SNP位点突变可能会引起该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而-394 bp(T/C)的SNP位点与基因转录水平及与脂肪沉积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东北民猪生后卵巢的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时民猪卵巢发育比哈白慢,生后民猪快于哈白,30kg时哈白卵巢仍保持内外皮质区的分区,外区有裸露卵母细胞,而民猪在50—60kg时已成熟。还发现猪卵泡的胚后发育始于共质体状,经合胞体状到裸露的卵母细胞,后围以单层扁平式立方上皮小卵泡;猪卵巢生殖上皮不全是单层,有复层的立方上皮,凹陷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民猪排卵时间在发情开始允许爬跨后的24小时以后,36小时以前。交配组排卵快整齐,不交配组拖延较长时间才排完,说明交配可促进排卵。9月龄民猪不配组排卵14.86±0.609个,交配组13.88±1.072个,哈白猪不配组排卵13.9±0.001个,交配组14.5±0.499个。9月龄后备母猪卵裂时间在交配后24小等以后,各时期所处发育阶段:24小时虽有二细胞胚胎,但大部在合子阶段,48小时为3—5个细胞阶段,72小时达3—7个细胞。民猪卵母细胞直径为158.9微米,哈白猪为164.22微米,透明带厚度民猪为16.51微米,PVS为18.21微米,哈白猪分别为16.27与19.0微米。  相似文献   

16.
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毛的数量在初生猪和15公斤体重阶段没有显著差异。在60公斤体重以后各阶段东北民猪的毛量多于哈尔滨白猪的,毛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少。绒毛是东北民猪所特有,但初生猪没有绒毛。绒毛的数量在夏季稀少,冬季密布。粗毛的长度和粗变,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加长和加粗。绒毛的粗度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加粗。东北民猪和哈尔滨白猪的真皮厚度初生时没有显著差异,随着体重增加而显著加厚。东北民猪的真皮厚得多,尤其在90公斤体重比60公斤体重的真皮加厚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