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一种微量的体外免疫反应,主要利于抗原、抗体在一定条件的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该复合物微小,所以采取先将抗原与红细胞结合,再让其与特异性抗体反应,使带有抗原的红细胞出现凝集现象,从而利用凝集现象进行免疫效果的判断。论述了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血清中和试验、猪瘟间接血凝试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测定技术、间接ELISA、夹心-ELISA、DOT-ELISA、PPA-ELISA、C-ELISA、抗原捕获ELISA等在猪瘟血清学检测上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缺点作了浅析.  相似文献   

3.
用反向间接血凝技术定量艾希氏大肠杆菌“K88”抗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介绍了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定量艾希氏大肠杆菌“K88”抗原的方法;经对已知19株菌株进行抗原测定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证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是特异性的。用此方法测定已知 K88~+菌株的浅层静止培养及深层通气培养物中的抗原以及纯化浓缩抗原,其血凝滴度有显著差异,说明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能够用作定量“K88”抗原的一种血清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几种弓形虫诊断方法,包括染色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改良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干扰素释放反应。在使用活的、有毒力的速殖子情况下,染色试验(DT)仍然是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的弓形虫病检测手段;间接血凝试验(IHA)特异性不高,但由于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经常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改良凝集试验(MAT)也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且因其特异和敏感性高,目前仍然是检测弓形虫病的金标准;亲和力ELISA省时省力,对于鉴定弓形虫急慢性感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免疫胶体金技术(GICT)适用于弓形虫病早期检测和诊断,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干扰素释放反应(IGRA)目前主要应用于人的弓形虫检验,在动物的检测中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取健康年青的公绵羊血液制备致敏红细胞,确定了最佳的抗原稀释度为1:4,建立了检测绵羊棘球蚴病的间接血凝试验,并通过对新疆伊宁市周边地区70头自然感染绵羊的血清进行了检出率的测定,检出率为100%,同时进行了特异性试验和诊断液的保质期的测定,试验证明,间接血凝试验特异性较高,诊断液的保质期较长,可以用于绵羊棘球蚴...  相似文献   

6.
为了节省IHA(间接血凝试验)血凝抗原,扩大家畜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数量,在不影响检测效果(合格率)的基础上,探索和改进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试验分别用口蹄疫O型-Asia 1型二价灭活苗和猪O型口蹄疫苗对天水地区几个养殖场的家畜进行了免疫注射,免疫后(牛免疫21 d、猪免疫28 d)随机抽样采血,常规分离血清,采用简化后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牛和猪口蹄疫O型免疫抗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97.5%和92.5%;改进后的IHA既加快了操作速度、节省诊断抗原,又降低了检测成本。在家畜O型口蹄疫检测工作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丝虫病的诊断,一般采用寄生虫检查法,为了找出更简便、准确、检出率高的诊断方法,我们在免疫诊断中探索了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反应(IIP)和病理组织虫体沉淀反应试验(叶立云等1985),根据有的作者用间接血凝试验探索人体丝虫病的诊断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继应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猪气喘病试验后,进行了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敏红细胞的冻干保存试验,先后冻干13批。测定结果表明冻干前、后血凝价一致.在4—8℃保存6个月,效价无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扬州大学农学院畜禽病原微生物研究室提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血清抗体。试验表明: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被传染性法氏囊病抗原特异性地阻断,且不与鸡马立克氏病、白血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减蛋综合征、新城疫等血清出现交叉反应。该法敏感性比琼脂扩散试验高28倍,检出率高约60%。与琼脂扩散试验的相关系数为0.9400。用此法测定雏鸡母源抗体,测得雏鸡于13~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至免疫临界线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是在1983年研制成功牛贝诺孢子虫抗原及初步应用于临床的基础上,进一步用-20℃条件下保存30个月的病牛皮肤制备牛贝诺孢子虫抗原,对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牛贝诺孢子虫病进行了扩大复试。结果表明,15份健康牛血清全部为阴性;140头(份)带虫牛血清有133头(份)呈阳性反应,阳性符合率达95.0%;49头类症病牛血清,除1份肉孢子虫血清效价为1:40外,其余均为阴性;对疫区的496头被检牛,通过临床、组织学以及眼巩膜包囊等检查,检出阳性牛33头,检出率为6.65%,通过间接血凝试验检出阳性牛84头,检出率达16.94%,后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由此认为,间接血凝试验对牛贝诺孢子虫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疫区普查。  相似文献   

11.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E/SA)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人和动物弓形虫病血清抗体检测,并用弓形虫虫体抗原致敏的红细胞间接血凝诊断试剂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弓形虫阴性、阳性血清检测中,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弓形虫虫体抗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符合率为100%;在人工感染兔血的检测中,E/SA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比虫体抗原致敏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的阳性检出时间提前2d,显示弓形虫E/SA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具有早期诊断和生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初步建立了牛双芽巴贝斯虫间接血凝方法。以适宜的低渗溶解和高速离心的方法,从染虫红细胞中分离完整的裂殖体,超声处理获得可溶性粗抗原。该抗原在适宜条件下致敏绵羊红细胞,测定兔抗双芽巴贝斯血高免血清,血凝效价达1:81920,测定自然感染牛最高血凝效价为1:640,人工感染牛10天左右可以测到抗体,13天左右即可达到效价高峰。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上期回顾: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诊断技术不断出现,也为更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地诊断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奠定了基础,上文介绍了琼脂糖凝胶沉淀试验、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诊断法、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精子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等8项血清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试用间接血凝法对经炭疽芽孢苗免疫的马匹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比琼脂扩散和炭疽沉淀反应方法均敏感,特异性好,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直接用贝氏贝诺孢子虫病牛皮肤制备诊断抗原,并用所制抗原通过微量间接血凝法(间接血凝)对吉林、内蒙、河北以及黑龙江等省(区)1086头(份)牛血清进行诊断研究的结果。 所制抗原为蛋白类抗原,其蛋白含量为1.26~1.48毫克/毫升。间接血凝试验表明,207头(份)带虫牛血清检出阳性反应牛196头(份),阳性符合率为94.68%,血凝效价达1∶40~5120;56头健康牛血清均为阴性反应;67头类症病牛血清除2头肉孢子虫牛血清血凝效价为1∶40外,其余均为阴性;3头人工感染牛(18份血清)最早于接种后10天出现阳性反应,比眼巩膜出现虫体包囊早40~50天;来自上述疫区的738头被检牛,通过临床、组织学以及眼巩膜包囊等检查,检出带虫病牛55头(7.45%),而间接血凝法检出阳性牛150头(20.33%),两者相差非常显著。血清学诊断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地区发生的牛“厚皮病”就是牛贝诺孢子虫病。  相似文献   

16.
<正>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试验技术。比较常用的ELISA方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  相似文献   

17.
住肉孢子虫病的诊断,通常是采取死后剖检。以肉眼观察或压片镜检。对于生前诊断方法的研究,据翁玉麟(1987)报导,国外用枯氏住肉孢子虫(Sarcocytis Cruzi)的慢殖子作抗原,进行间接血凝反应诊断住肉孢子虫病可行。国内兽医寄生虫方面曾用间接血凝试验应用于猪囊虫、旋毛虫、弓形体、牛焦虫、锥虫、棘球蚴、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等病的  相似文献   

18.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吸附(致敏)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红细胞)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肉眼可见的特异性凝集现象。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由于各方面条件不足,为了准确进行免疫效果评估和疫情预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成为首选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体外培养的泰氏锥虫制备可溶性抗原Ⅰ、抗原Ⅱ和代谢抗原.经测定,其蛋白含量每毫升分别为6.5mg、7.4mg和7.1mg.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结果表明,抗原Ⅰ出现22条区带,抗原Ⅱ21条区带,代谢抗原28条区带,对照的伊氏锥虫琼脂免疫扩散抗原14条区带.经分析,泰氏锥虫抗原和伊氏锥虫抗原有4条区带在同一迁移率上.琼脂免疫扩散反应中,3种泰氏锥虫抗原均与相应免疫兔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抗原Ⅰ出现1条致密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出现2~3条沉淀线,抗原效价为1:4~16.免疫电泳显示了类似的结果,抗原Ⅰ与免疫兔血清出现1条弧形沉淀线,抗原Ⅱ和代谢抗原与免疫兔血清出现了3条弧形沉淀线.间接血凝试验结果表明,泰氏锥虫自然感染牛血清效价为1:20~40,免疫兔血清为1:1280~5120.所制泰氏锥虫抗原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血清也能很好地发生交叉反应,3份伊氏锥虫病马血清和3份伊氏锥虫人工感染兔血清血凝效价分别为1:10~40和1:8~1024;5份媾疫马血清有4份血凝效价为1:20~320.4份环形泰勒虫病牛血清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间接血凝(IHA)诊断绵羊肉孢子虫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自然感染严重的绵羊肉孢子虫病病羊肌肉和从食道挑出的虫体制备诊断抗原,用微量间接血凝法对326只绵羊血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34只(份)带虫绵羊血清检出阳性反应32只(份),阳性符合率达94%,血凝效价达1∶64—1∶1024。9只(份)健康羊血清均为阴性反应,血凝效价仅达1∶4—1∶16。240只(份)被检0.5岁羔羊血清中有166只(份)血清呈阳性反应,阳性率达69.2%。被检成年羊血清43只(份),41只(份)血清呈阳性反应,阳性率达95.33%。试验表明,用绵羊肉孢子虫滋养体制作的可溶性蛋白抗原(蛋白含量为200—300μg/ml),致敏健康绵羊红细胞作为诊断液,敏感性高,重复性稳定,特异性强,不与弓形虫和棘球蚴发生交叉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