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春三月,笔来到市敬亭苑C区,采访从北京参加全国根雕优秀作品展归来的陈惠黎老人。进入庭院,只见他正对一鹰型大根桩认真打磨。见客人到来,他停下工作,沏茶拿烟,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2.
李润 《花木盆景》2000,(11):54-54
用槐树根制作的根雕作品,是一枝饱含乡土风情的艺术奇葩,在全国历次根雕展期间,她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组委会、评委和同行们的赞誉和垂爱。  相似文献   

3.
4.
5.
李冲 《花木盆景》2004,(3):48-49
看根是常事,谈根出中常事。不但如此,有时会长时间地审视根,长时间地翻看各种根雕画册。订了十年的《花木盆景》杂志,抖开已中一大堆,从这一大堆,我感受到了许多。从认识根到品味根,时间悄然流逝了二十多年。有时蓦然回首,不觉想起了几句古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6.
刘勇 《花木盆景》2004,(2):48-49
人类一切艺术的行为都是为了表现思想情感的,也就是我们常言的“艺术的意义”。什么是艺术的“意义”?简言之,凡是艺术“形式”之外的,只可感悟的东西都属于艺术“意义”的范畴。如通常所言的“内容”、“题材”、“命题”、“情感表现”、“寓义”、“象征”、“时代精神”等等,都属于艺术的“意义”,换言之,也就是艺术作品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7.
8.
9.
王明和 《花木盆景》2000,(1A):115-116
任何学科.没有实践便没有成果.任何艺术没有实践便没有作品.根雕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本人从事根雕艺术仅十一年.制作根雕作品仅60余件.曾两次选送部份作品参加四川省根雕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二等奖。于1992年、1995年分别在四川省电视台、乐山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  相似文献   

10.
11.
刘勇 《花木盆景》2003,(7):46-47
根雕艺术发展到现阶段,已从初级的应物象形,逐步上升到心灵感应的高级审美层次,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创作的终极表现目的已从单纯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家自我表现意识跃升到重在表现人类情感体验的层面。在这一过程中,摈弃了公式化、雷同化的“理论”束缚,创新了传统的技法和理念,吸取了其它艺术门类(如雕塑)的表现语言和形式技法,踏上了和其它现代艺术同步而行之路,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杉木瘤是根雕艺术中常用的材料。福建建瓯市有丰富的极木资源,每年国家计划内采伐量达30多万立方米,大量伐根废弃山间,其中相当部分根蔸长瘤。根雕作者利用杉木瘤的特性施以不同技法使杉木瘤在根雕艺术中大放光彩,成为以根养根、发展建瓯根雕事业的创业支柱和特色艺术。  相似文献   

14.
《北方园艺》2004,(6):16-16
根雕工艺品以树根为原料,经过人的筛选、构思、加工而成,它保持了树根的自然形状,又容纳了人的创造,因构思奇特、造形朴实自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亦作为高雅的装饰品和馈赠亲朋的礼品而备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5.
16.
湖北荆州博物馆陈列的二千四百年前的出土文物“辟邪”,是迄今发现的的最早利用天然树根辅以局部人工雕刻的根雕艺术品,它显示了楚人“天人合一”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成就。纵观根雕的发展史,从战国时的“辟邪”,到明清时代的“柴株人”的作品,再到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清代“八仙群像”,这些传世佳作部是木雕技法融于根雕的产物。它们展示了木雕技法在根雕上运用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艺术的借鉴和相融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花木盆景》2007,(12):60-61
杨降林先生,土家族,1953年2月4日生,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人,大专学历,劳动经济师。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根雕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武陵根艺奇石研究会理事、武陵根艺奇石研究会咸丰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咸丰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