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揭示美洲南瓜枯萎病菌产生的毒素粗提液对幼苗的影响,研究了病原菌产毒的条件以及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在pH值=7的Czapek培养液中24 h连续光照、振荡培养15 d时,产毒效果最明显,对美洲南瓜种子胚根生长抑制率最高,毒素粗提液亦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80%的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美洲南瓜株高、茎粗和根长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处理11 d时,80%毒素粗提液处理下,美洲南瓜幼苗根系和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分别达到62.71%和62.31%;叶片MDA含量为对照的2.61倍,叶片PAL活性最高,为84.25 U·g-1,是对照处理PAL酶活性的2.09倍。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美洲南瓜枯萎病菌的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美洲南瓜枯萎病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病原菌形态学观察、ITS分子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明确甘肃省武威地区美洲南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甘肃省武威地区美洲南瓜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该病原菌在25℃、12 h光暗交替,pH为8,以淀粉为碳源时生长最好。以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时其生长速率最快,以牛肉浸膏为氮源时最有利于产孢。美洲南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的明确,为后续的病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和小种1,还有1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份抗病种质,4份中抗种质,1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飞碟瓜,又叫碟形瓜、齿缘瓜、扁圆西葫芦,果缘具棱齿,扁圆、碟形或钟状,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飞碟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很短,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相继引入栽培.  相似文献   

6.
DNA结合单锌指(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Dof)是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主要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品质等生命活动过程。为了鉴定美洲南瓜Dof基因家族成员和探究其表达模式,从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和分析了美洲南瓜CpDof家族成员、基因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亲缘关系等,同时,通过转录组和荧光定量技术比较了不同成员在美洲南瓜中的时空表达与果实发育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美洲南瓜中存在58个Dof基因并广泛分布于全基因组;功能域Motif 1存在于所有的Dof基因中;其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光响应、激素响应和防御应激等顺式作用元件;Dof基因在美洲南瓜中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和时空表达特异性。基于转录组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CpDof7、CpDof30和CpDof42等基因与美洲南瓜356和296果实发育密切相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克隆和解析南瓜属Dof基因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西葫芦原产于美洲,也叫美洲南瓜、角瓜,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西葫芦栽培方法比较简单,产量高、上市早,栽培面积逐年扩大。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利用小拱棚、中棚进行早春栽培,解决了淡季蔬菜供应,改善了西葫芦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病毒病和白粉病的危害,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效益比  相似文献   

8.
飞碟瓜原产于中南美洲,属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因形状似飞碟而得名.在美洲、俄罗斯、韩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飞碟瓜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类型,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我国南瓜主产区,每年南瓜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我国南瓜市场的需求升温,尤其2019年籽用美洲南瓜市场收购价格高,农民种植南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黑龙江省的整个南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活跃的态势。该研究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肉用及籽用南瓜产业现状,剖析黑龙江省南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省南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葫芦史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宜生 《中国瓜菜》2008,21(1):49-50
<正>西葫芦(别称美洲南瓜)俗称茭瓜、番瓜、白瓜、洋梨瓜等。由于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西葫芦仅是明末清初才从西洋传入,它们的植物学形态有不少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西葫芦。在植物学的分类上,西葫芦属于葫芦科、南瓜  相似文献   

11.
西葫芦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葫芦是南瓜属的一个种即美洲南瓜,在我国过去南方栽培不如北方多。近年来逐渐向南方发展,主要采 收嫩瓜,以春季早熟栽培为主,初夏供应市场,解决春夏淡季缺菜问题。1 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张建 《长江蔬菜》2009,(12):12-13
飞碟瓜,又叫碟形瓜、齿缘瓜、扁圆西葫芦,果缘具棱齿,扁圆、碟形或钟状,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飞碟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很短,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相继引入栽培。生长习性和一般西葫芦相似,凡能栽培西葫芦的地方,均可种植。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分绿色、黄色、乳白或微绿色三类。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适应性强,结瓜早,是瓜菜中比较早熟的蔬菜,因其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要求的温度低,栽培管理简单,产量高,效益好,现已成为晋北日光温室的主栽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蜜本南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在我国栽培的南瓜主要有南瓜、笋瓜和西葫芦三种,而南瓜又名中国南瓜,笋瓜又名印度南瓜,西葫芦又名美洲南瓜。南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可作粮食、蔬菜、籽用、观赏和饲料等,南瓜  相似文献   

15.
金丝瓜学名为美洲南瓜,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成熟老瓜皮色金黄,瓜肉形似金丝,脆如海蜇,色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6.
碟瓜,又名飞碟瓜、碟形瓜,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以嫩瓜供食,具有外形美观、风味清爽等特点,集食用、观赏于一体,加之其适应性强,既适合露地栽培,又适合保护地栽培,因此,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7.
杨春艳  潘红  汪洁 《长江蔬菜》2012,(22):68-68
正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云南小瓜、菜瓜、荨瓜、三月瓜,原产北美洲南部。果实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以嫩果炒食或作馅。它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金丝瓜,别名搅瓜、面条瓜、天然粉丝等,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种的一个变种,原产于美洲南部,我国仅在江苏、上海、河北等地有少量栽培,其中以上海崇明县的瀛洲金瓜最为著名。我校于1999年作为稀特蔬菜引入栽培。金丝瓜是瓜类蔬菜中的稀有品种,嫩瓜老瓜均可食用,但以食用老瓜为主。成熟老瓜皮色金黄,将瓜横剖,除去种子,放入锅内蒸煮10分钟或放入冰箱内速冻,取出后用筷子搅动瓜肉,即可获得面条状金丝。凉拌、炒食或做馅均可,口味清香,脆如海蜇,有“植物海蜇”之美称。金丝瓜不仅味道鲜美,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瓜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  相似文献   

19.
毛丽萍  郭尚 《北方园艺》2007,(10):88-89
西葫芦属葫芦科,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根系发达,耐低温弱光,适应性强,结瓜早,是瓜类中比较早熟的蔬菜,因其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低,管理简单,操作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现已成为日光温室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南瓜属三个种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漆小泉  东惠菇 《园艺学报》1989,16(4):299-304
本文分析了南瓜属(Cucurbita)的三个主要栽培种:美洲南瓜(C.pepoL.)、中国南瓜((C.moschata D.)和印度南瓜(C.maxima D.)的子叶过氧化物酶和种子酯酶同工酶酶谱,过氧化物酶分离出17条酶带;酯酶共分离出20条酶带,分属五个酶区。每一栽培种的4个品种间酯酶同工酶谱带非常接近,而三个种表现出较高的种间特异性。Est-Ⅲ3是美洲南瓜的特异性酶带。Est-Ⅳ3在中国南瓜的品种内表现一致,并且有较高的活性,而高活性的Est-Ⅴ4酶带是印度南瓜的特色。从酶谱分析亲缘关系结果为:印度南瓜、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的关系较近,而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之间的关系较远,这与前人利用种间杂交和细胞学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