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囊虫病免疫诊断检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有1.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BAS-ELISA)、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ELISA)、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2.基因检测技术,包括DIG标记DNA探针、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基因重组技术;3.免疫试剂盒的应用,包括循环抗原酶联免疫试剂盒、猪囊虫短程抗体IgG4快速ELISA检测试剂盒等。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养牛大国,牛新孢子虫对牛养殖业的危害极大,目前国家不少科研院所展开了对牛新孢子虫病的研究,特别是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牛新孢子虫病的控制预防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主要介绍牛新孢子虫病诊断的研究进展。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比较常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  相似文献   

3.
《中国动物检疫》1986,(1):48-48
截止一九八五年底,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业务处共收到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和兽医研究所等25个单位近50个检疫规程(草案)。经该处组织人力进行了初审、筛选和修改工作,第一批拟新建如下15个疫病的23个检疫技术操作规程:门蹄疫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血清细胞中和试验;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反向被动红细胞凝集试验;马流产沙门氏杆菌病血清凝集试验;马传染性贫血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滤纸血片标本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猪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荧光(直接法)试验;猪霉形体肺炎(喘气病)微量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粒凝集试验;牛传染性鼻气  相似文献   

4.
随着宠物养殖量的增加,宠物疫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宠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有重要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宠物疫病检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犬源性人兽共患病中的狂犬病、弓形虫病、布鲁氏茵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该技术在宠物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3种流产疫病流行情况,分别从贵州省4个地区共采集194份山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法(RBT)对194份血清进行布鲁氏杆菌病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0%;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对194份山羊血清进行衣原体病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5.7%;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178份山羊血清进行...  相似文献   

6.
间接血凝(IHA)、琼脂扩散试验(ADT)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结果可靠,是免疫学诊断中常用的方法。免疫学诊断是家畜住肉孢子虫病生前诊断的唯一方法。Lund和Fayer1977用IHA和ADT对人工感染的黄牛枯氏住肉孢子虫病进行诊断,效果很好,感染后30天即可检测到抗体。Weyreter等1984、Tenter1988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血清学检测方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在体外的免疫反应,实现疫病感染检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已在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监测和诊断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有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抗体标准样品是用于血清学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评价的重要材料,对于保证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实现检测  相似文献   

8.
新疆部分地区牛新孢子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种检测方法,对新疆地区部分牛和牦牛的血清样品进行新子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98头份牛血清全部为阴性,4份牦牛血清1份为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免疫酶技术以其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弓形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弓形虫病的防治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就几种常用的免疫酶方法在弓形虫病的应用概述如下: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971年Engvall和Van Weeman等首次创立ELISA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提高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的检测敏感性。Volley等首先将ELISA用于检测弓形虫病患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三种血清学方法在奶牛布氏杆菌病诊断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试验采集了10份疑似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样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RBPT、SAT和ELIS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0%和90%,以ELISA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因此,具备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的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更适合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抗体检测及其研究。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者就其基本原理、试验方法及其分类、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并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瑟氏泰勒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血凝(IHA)、血凝抑制(HI)、琼脂扩散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方法,对曲靖市9县(市)区畜禽的主要疫病进行的监测表明其存在牛羊“猝死症”、牛羊布氏杆菌病、猪气喘病、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等疫病,并以此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了这些疫病的发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由于能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分析,试验过程易于操作以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各地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鉴于弓形虫病感染的多样化,病原诊断又较困难,血清学检测逐渐成为常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七十年代末国内外相继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弓形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近年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已用于多种抗原抗体系统但未见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报道.本文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标记的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为标记物的ABC-ELISA方法检测感染兔弓形虫抗体的实验研究并与常规ELISA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5.
在对许多病原的抗体定量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有价值的。在鸡中,Marquardt等首次用其来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抗体。后来,Houie和Thorsen也采用这一方法。对于IBDV抗体的检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病毒中和试验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更适用。然而,此反应的极度敏感性和酶底物反应时间的变化使得在数据分析时出现了困难。最近的发展,包括ELISA数据的计算机基础分析,使得抗体滴度的测定更加准确。Snyder等描述了在单一免疫血清稀释对家禽传染性因子ELISA抗体滴度定量的计算方法。另外形成了牛类、猫类  相似文献   

16.
鲁北兽医诊断中心对2012-2013年山东滨州及周边地区免疫猪场送检的血清样品应用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进行了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的抗体检测,现将检测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敏感、特异、快速的定量诊断方法,并在许多疫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ELISA中固相载体<聚苯乙烯板孔)对抗原(或抗体)的吸附性不一致,各种蛋白对固相载体的吸附性也不一致,尤其在吸附时间较短时,这种不一致性更为明显。因此,在优化试验条件的同时,设法提高包被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360份犬血清样本进行了5种犬类主要疫病(狂犬病、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A型流感)的抗体检测。经检测,狂犬病、犬瘟热IgG和犬细小病毒IgG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64.4%和85.0%,犬瘟热IgM和犬细小病毒IgM的抗体阳性率为77.8%和11.7%,犬副流感、A型流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0%和30.0%。检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松江区犬类重要疫病免疫情况较好,此类疫病造成地方性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用于诊断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情况,同时简述了家畜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包括DNA探针技术、常规PCR和实时定量PCR。指出了上述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不足,期待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都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检测牛白血病病毒(BLV)抗体。而此疫病的普查和根除需要检测大量的样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就可满足这一要求,间接法是先将提纯的抗原包被到固相载体,再加试验血清和特异性IgG结合物,阻断法是利用试验血清中的抗体干扰或阻断标准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