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x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0 mg·kg-1、0.3mg·kg-1、0.6 mg·kg-1和0.9 mg·kg-1,研究蛋氨酸硒对西门塔尔牛瘤胃pH、氨态氮、VFA、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间西门塔尔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0.6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豆粕DM、OM、粗蛋白质(CP)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0.6mg·kg-1和0.9mg·kg-1硒处理组西门塔尔牛尿囊素和尿嘌呤衍生物浓度显著高于0.3 mg·kg-1组和对照组(P<0.05);西门塔尔牛日粮以蛋氨酸硒为硒源时,硒的适宜添加浓度为0.6 mg·kg-1.  相似文献   

2.
用绵羊尿中嘌呤衍生物估测瘤胃微生物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森  单安山 《核农学报》2004,18(2):155-157
研究了用绵羊尿中嘌呤衍生物估测瘤胃微生物氮。结果表明 :各处理间尿液中尿囊素、尿酸、黄嘌呤 +次黄嘌呤差异不显著 ,而硼砂组A的嘌呤衍生物总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以尿囊素含量计算 ,各处理间微生物氮合成量差异不显著 ,而以嘌呤衍生物总量计算 ,硼砂组A的微生物氮合成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5 )。用嘌呤衍生物总量计算的结果高于用尿囊素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体外法在油酸(Oleic acid,OA)、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苹果酸(Malic acid, MA),研究苹果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模式与瘤胃主要功能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和苹果酸后,丙酸浓度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1),总产气量和CH4产量显著降低(P<0.01),其它挥发性脂肪酸均随着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1)。添加不饱和脂肪酸LA与LNA的甲酸甲烷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白色瘤胃细菌与黄色瘤胃细菌数量比CK组显著增加(P<0.05);而脂解厌氧弧杆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比CK组却显著下降(P<0.05)。联合添加苹果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组中,只有在添加10 mmol/L苹果酸的OA组的甲酸甲烷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苹果酸能够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但二者对体外CH4抑制作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联合添加二者对于瘤胃主要功能菌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瘤胃脂肪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头体重476±60 kg、年龄4.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阉牛,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饲粮蛋白质按照1.15倍的维持营养需要量的85%(低)、100%(中)和115%(高)设计3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干物质采食量的0%、2.5%、5.0%和7.5%的过瘤胃脂肪,采用3×4两因素设计,共形成12组饲粮组合,测定养分消化率、氮沉积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组饲粮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2组、显著高于第3和第4组,第7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2组;第4、第7、第8、第11和第12组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3、第6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8和第10组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8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1、第5、第6、第8和第11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第12组。第10组三酰基甘油酯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第6组;第3、第4、第5、第2和第7组的胰岛素(INS)浓度极显著高于第8组;第1和第2组的胰高血糖素(GC)浓度显著高于第9和第11组;第7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第2、第4、第5、第9、第10和第11组。综上,在以饲粮蛋白质水平为标准前提下,过瘤胃脂肪适宜添加量为饲粮的5.0%。本研究为肉牛养殖和高档肉牛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6头体重35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羯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持续人工瘤胃装置(RUSITEC),基础日粮混合料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研究添加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筛选天然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与普通基础日粮之间,发酵液pH、甲烷、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及干物质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但有降低甲烷产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的趋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作用不显著,不适合做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4℃冷藏和-18℃冻藏对牦牛瘤胃平滑肌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及其加工特性的影响,以PE薄膜和PE真空包装的牦牛瘤胃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在贮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蛋白质氧化(羰基值、总巯基、表面疏水性)和加工品质(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下的瘤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与薄膜包装相比,真空包装可延缓牦牛瘤胃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发生,且-18℃冻藏下更为显著。此外,冷(冻)藏条件下不同包装牦牛瘤胃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显著增大(P<0.05),剪切力值显著降低(P<0.05),硬度先减小后增大,且薄膜包装在冷藏0~5 d和冻藏0~28 d时,其加工特性均优于真空包装。综上表明,2种包装下的牦牛瘤胃在冷(冻)藏过程中均发生了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但真空包装可以有效地延缓氧化反应的发生。此外,在冷藏0~5 d和冻藏0~28 d时,薄膜包装更有利于改善瘤胃的加工特性,增加其嫩度和弹性,但长时间贮藏会导致瘤胃加工特性下降,冷藏条件下薄膜包装瘤胃的变化表现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瘤胃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香芹酚对绵羊瘤胃体外养分降解率、发酵特性及体外产气量的影响,在瘤胃液中分别添加0、100、250、500、1000 mg/L不同浓度的香芹酚,瘤胃发酵48 h后测定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总产气量.结果表明,添加250 mg/L试验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显著高于添加50...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秆木质素含量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饲料化利用受到限制。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leurotussajor—c4u)和JG1(PleurotusCornucopiaeRoll)对小麦秸秆细胞壁化学组分的降解、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JG1、Tf1和两菌复合发酵21d的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20%、30.78%和38.41%,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19.26%、19.28%和26.65%;48h干物质瘤胃消化率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38.62%、44.81%和55.89%,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8.91%、49.00%和63.08%;粗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58.60%、69.53%和72.22%。表明菌株JG1和Tf1在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改善瘤胃消化率,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的优势,而且两菌株复合发酵具有协同作用,与单菌发酵相比,木质素降解率、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Lactobacillus pentosus 和 Leuconostoc.mesenteroides 为发酵剂)加工的白菜为材料,对比了两种加工白菜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有害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并对其制品做了感观分析.结果得出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发酵整个过程均比自然发酵的低,且未出现自然发酵白菜初期出现的"亚硝峰"; 人工接种发酵白菜中肠杆菌及乳酸菌之外的需氧嗜温菌的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少;乳酸菌数量较自然发酵的多;人工接种发酵白菜感官分析优于自然发酵.说明人工接种发酵白菜的品质优于自然发酵加工的制品.  相似文献   

10.
用改良CR2培养液探讨了牛磺酸(50μmol/L,100μmol/L)和颗粒细胞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的影响。试验一中,在培养液中添加牛磺酸(50μmol/L,100μmol/L)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中,添加颗粒细胞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促进了牛早期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P<0.01);牛磺酸对牛受精卵的分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均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颗粒细胞可以促进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牛磺酸不能提高牛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位施肥方式,连续多次在同一保护地块化肥减量配施牛粪,通过大棚蔬菜种植试验,设置对照(CK,单施复合肥2250 kg/hm2)、低(L,66.7%CK+有机肥30000 kg/hm2)、中(M,33.3%CK+有机肥4500 kg/hm2)及高(H,单施有机肥60000 kg/hm2)4个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底肥...  相似文献   

12.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13.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连续13年沟灌、滴灌和渗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灌溉的保护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保护地土壤微团聚体的分布及其碳、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均以渗灌处理最高,且0-10 cm土层灌溉处理间差异大于10-20 cm土层;各灌溉处理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均以0.01~0.05 mm粒级为优势粒级,0.05~0.25 mm粒级为次优势粒级,而<0.01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含量最少;灌溉处理间0-10 cm和10-20 cm土层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全氮含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滴灌高于沟灌和渗灌,且颗粒越小、这一处理间差异越明显,而处理间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含量差异不明显;0-10 cm土层某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总碳和全氮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同粒级土壤微团聚体,而在同一土层微团聚体粒径越小、其总碳和全氮含量越高.从土壤结构及养分性状考虑,滴灌和渗灌比沟灌更适合于保护地蔬菜栽培灌溉.  相似文献   

15.
低温雪灾对植被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植被外在植株的损害上,还体现在对植物内在生理活动的破坏方面。因此,低温雪灾对植被影响的评价应立足植被恢复较长一段时间的植被变化。以2008年1月的低温雪灾为背景,选择反映植被生长特性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研究对象,以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较小、能较好体现植被自然恢复的莽山保护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对低温雨雪灾害发生前和发生两年后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通过其变化情况来衡量低温雨雪对植被的影响。还对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林龄和树种的植被NPP受低温雪灾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整个莽山乃至南方受灾地区灾后评价和重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设施菜地一年三季作物(番茄-莴苣-芹菜)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设施菜地氮淋失以NO3--N为主,氮素淋洗量受施氮量的直接影响,以农民习惯施氮量(N5)处理下的淋洗总量最高,全年TN淋失总量高达193.6 kg.hm-2。在N5基础上减施N 40%(N3)可分别减少番茄、莴苣和芹菜季TN淋洗损失40.4%、49.2%和57.5%,同时可分别增产15.1%、39.0%和27.8%。设施菜地氮素淋洗高峰发生在揭棚期(7—11月),其中包括揭棚休闲期和莴苣生长前期。揭棚期淋洗液TN平均浓度为51.1 mg.L-1,是盖棚期TN浓度的1.7倍;TN淋洗量为129.2 kg.hm-2,约占全年总氮淋洗量的66.7%。  相似文献   

17.
Arsenic is known to have several phytotoxic effects and one of them is the reduction in chlorophyll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s often accomplish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most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s the pigment content is linked to the visual symptoms and photosynthetic plant productivity. Hence,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s on chlorophyll synthesis with a view to gain some insights into the possible mechanism. Supply of 0.01 to 1.00 mM Na arsenate to the greening maize leaf segments decrease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s well as chlorophyllase activity, but decline in former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latter 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As. Supply of arsenate also reduced total RNA, protein and acid soluble thiol content of the tissu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s was less pronounced in the beginning i.e. upto 4 h, but became substantial with increasing time periods.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was inhibited more strongly than chlorophyll formation and was induced only slightly by the supply of inorganic nitrogen in the presence of As. Inclusion of KNO3 had almost no effect on inhibitory effect of As on chlorophyll formation, while NH4Cl and NH4NO3 substantiated it. Percent decrease in chlorophyll content was reduced by 2-Oxoglutarate, glutamine, glycine and Na succinate, but it was increased by MgCl2 and remained unaltered by glutamate. Amongst the thio compounds tested, cysteine and 5,5′ dithio bis 2 nitro benzoic acid could overcome the toxic effect of As partially, while mercaptoethanol and dithiothreitol enhanced it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had no effe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oxic effect of As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volves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δ-aminolevulinic acid and thiol modulation of proteins.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灌浆成熟期气候因素对早灿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早籼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这5个性状的主导因子,灌浆成熟期不同时期的温度对这5个性状影响各不相同,灌浆成熟期间前,中期温度对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影响大,灌浆成熟期间中,后期温度对球蛋白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影响很大。灌浆成熟期温度时段分布对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影响因品种本身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