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香蕉贮藏保鲜中所遇到的问题,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香蕉果实采后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变化、采后处理、影响贮藏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等国内外最新的香蕉贮藏保鲜方法.为香蕉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果实采后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罗汉果鲜果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及其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罗汉果鲜果自然贮藏期限为5~8d。青皮果贮藏的第1~5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至第5天,两者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红毛果则与青皮果不同,从第1~5天,呼吸强度变化不大,乙烯释放量则逐渐增高;第5天后,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呼吸强度则急剧下降。当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后,果实腐烂则很快出现。说明罗汉果果实的衰老与乙烯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4.
草莓果实柔软,采收贮运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贮藏保鲜效果很差。为延长草莓贮藏保鲜期,该文研究了冷藏条件下不同压力氮气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分别在200k Pa空气、150k Pa氮气(14%O2+85.3%N2+0.021%CO2)、200kPa氮气(10.5%O2+89%N2+0.016%CO2)、250k Pa氮气(8.4%O2+91.2%N2+0.012%CO2)和常压氮气(10.5%O2+89%N2+0.016%CO2)条件下贮藏,以未充氮气未加压作对照,所有处理均在0~1℃、相对湿度85%~90%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相关品质和生理指标,探讨不同压力氮气处理对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氮气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减缓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处理对采后梅杏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探讨壳聚糖对采后杏果实贮藏保鲜的作用,以梅杏果实为试材,主要研究了0.75 g/L壳聚糖处理和对照处理对其采后生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相比,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抑制了果实的变软,保持了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较高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等保护酶的活性,而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此外,0.75 g/L壳聚糖处理在贮藏过程中可较好地保持梅杏果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延缓杏果实衰老的进程,为壳聚糖在杏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延长伽师瓜的贮藏期,该文研究了8种不同气体配比对新疆伽师瓜贮期生理变化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7%CO2+5%O2+ 88%N2条件下贮藏伽师瓜,其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果实硬度可以得到保持,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受到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贮藏80 d腐烂指数为0.3,商品果率90%,贮后果实色泽鲜绿,风味甘甜香美,保鲜效果较好,为新疆伽师瓜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后茄子的生物保鲜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赖建  张渭 《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138-140
采用哈茨木霉发酵液对采后茄子进行生物保鲜。结果表明:经哈茨木霉发酵液处理的茄子果实,在贮藏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贮藏20d后,果实仍新鲜如初,好果率达87%~94%(对照为20%~65%),发病率仅6%~13%(对照为35%~80%),腐烂率仅2%~8%(对照为21%~80%)  相似文献   

8.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红元帅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利用自制的高压静电场保鲜实验台产生的-50 kV/m和-100 kV/m高压静电场处理红元帅苹果,贮藏过程中每4d测定1次果实呼吸强度、内源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并在贮藏结束时,对果实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实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使红元帅苹果的乙烯释放高峰推迟4 d,乙烯释放高峰值显著低于对照,并且使果实呼吸跃变推迟8 d。高压静电场处理苹果,在20℃条件下贮藏24 d,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新鲜程度、脆性、硬度、粉性、甜味和苹果味等感官指标显著比对照好(p<0.01),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对保持红元帅苹果的采后品质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泽  靳烨  马霞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3):338-342
为研究宰后羊肉中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活化程度对糖酵解进而对肉质的影响,探讨肌肉宰后成熟的机理。将宰后羊肉分别放置在0、4和15℃下保存,在保存后的0~24 h内测定羊肉的AMPK活性、肌糖原(mg/g)、pH值和乳酸(μmol/g),在保存后的0~7 d内测定羊肉的剪切力、熟肉率、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和肉色的变化。结果表明,保存在15℃的羊肉具有最高的AMPK活化值(P<0.05),肌糖原和pH值下降快,乳酸蓄积多,剪切力的回降速度和熟肉率的回升速度快,MFI高,肉色变差最快。这说明宰后羊肉的保存温度越高,AMPK越容易被激活,肉的糖酵解和成熟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采后红光处理对不同贮藏温度下芥蓝芽菜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米后红光、白光和黑暗处理芥蓝芽菜试验,分析了不同贮藏时间其芥子油苷、维生素C、花青素和总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时,芥蓝芽菜中芥子油苷含量在采后贮藏过程中逐渐降低,采后红光处理可显著延缓芥子油苷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温度及成熟度对无花果贮藏期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新疆早黄无花果为试材,研究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2种成熟度无花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无花果果实采后生理指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低温可显著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和货架期,缓解有害代谢物MDA的累积,降低防御酶系的活性。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采后,过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低成熟度果实呼吸及乙烯高峰出现时间与高成熟度果实相比推迟4~10h。因此,适当低温及低成熟度有利于新疆早黄无花果的采后保鲜贮藏。本研究为无花果的保藏运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鲜枣贮期脱落酸与品质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鲜枣属于具有高呼吸强度的非跃变型果实,脱落酸对枣果贮期成熟衰老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研究了鲜枣贮期脱落酸与品质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脱落酸是导致枣果变软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枣果贮期脱落酸含量呈拱形变化曲线,低温贮藏能降低峰值,推迟峰期。三磺苯甲酸可有效地抑制脱落酸形成,并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经它处理的木枣低温贮藏120d,鲜果率达85%。良姜液同三磺苯甲酸具有相近的作用,且无毒价廉,可作为三磺苯甲酸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3.
不同石榴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石榴不同栽培地区和不同品种间酚类物质含量分布特征,筛选抗氧化能力强的功能型优良品种,以山东、云南、新疆和四川地区8个主栽石榴品种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品质分析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品种间果实各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喀什甜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甜绿籽固酸比最高,泰山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红玛瑙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不同石榴品种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均最高;果汁次之,种子最低。喀什甜果皮和红玛瑙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果汁中花青苷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千籽红和大青皮甜中最高,安石榴苷、没食子酸、鞣花酸、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在红玛瑙中最高;果皮中安石榴苷含量(平均为135.00 mg·g-1)占总酚的48.94%,是石榴果实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果实品质指标间、果实品质与酚类物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安石榴苷、没食子酸、鞣花酸、花青苷、总黄酮和总酚间互为正相关,各指标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正相关。红玛瑙、喀什红和千籽红果实的综合品质佳,富含酚类物质,是值得推广和开发利用的优良品种。研究结果为石榴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番茄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颜色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番茄采后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的变化规律,发现色泽角(H°)、色泽比(a/b)和明度等主要颜色参数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并由实验确定了各颜色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参考变化速率常数(Kref)和反应活化能(Eα)。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色泽角-时温预测器,能够预测和监控果实采后贮藏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及趋势预测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研究区璧山县狮子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空间变异特征,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侵蚀在西北-东南方向呈现明显的自相关性和方向变异性,其变异性特征与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结构分布特征一致。经Kriging预测值与USLE方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对象的空间变异规律认识程度对地统计学方法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预测结果精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VEST模型的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长时间序列的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对于保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需。以江苏沿海3市海岸带为对象,通过获取1975—2007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对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定量评估,构建了长时间序列的碳储量变化数据,并结合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方法研究其空间相关性,探讨了江苏海岸带碳储量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江苏海岸带总碳储量呈增长趋势,但单位土地面积的碳储量呈降低趋势;该区域碳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连云港云台山境内、新沂河泛洪区和盐城滨海苇地是碳储量的高集聚区,城镇是碳储量的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休闲期降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利用1981—2020年陇东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定位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田休闲期间降水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40年陇东黄土高原休闲期降水以14 mm/10 a的速率增加,降雨总日数和小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中雨、大雨日数呈弱增加趋势;(2)近40年休闲期1 m土层平均以9.5 mm/10 d的速率充水,贮水量平均增加97 mm,21世纪以来贮水量增加明显;(3)休闲期降水与1 m土层贮水增量符合二次函数关系,1 m土层开始贮存水分的降水阈值为175 mm,贮水增量与中、大雨总日数相关性最高,前期降水主要以土壤蒸发消耗为主,后期降水则大部贮存于土壤中;(4)休闲期1 m土层平均贮水效率为0.27,贮水效率随着麦收时的土壤墒情增加而线性递减,当麦收时1 m土层贮水量小于田间持水量的45%~48%时,贮水效率较高,1 m土层水分得到充分补充的降水阈值为388 mm。该研究成果揭示了近40年陇东黄土高原休闲期降水和土壤贮水的转化规律,同时为指导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东北地区84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变异系数方法分析了近50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日数、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夏季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和变异场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日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变化总体呈现出60年代 > 70年代≈80年代 > 90年代 > 21世纪前13年(2001—2013年)的特征,而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升降变化并不显著。东北地区夏季小雨雨日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东北地区东南部降幅最大,平均为-2.5~-1 d/10 a;中雨雨日倾向率也以下降为主;大雨、暴雨雨日倾向率的下降区域位于黑龙江中部、吉林西北部和辽东半岛,而在辽宁中部、黑龙江西部和内蒙东北部为大雨和暴雨雨日上升区。东北地区夏季小雨雨强倾向率在东北地区东南部以上升为主,升幅为0~0.1 mm/10 a,而西北部主要以下降为主,降幅为-0.1~0 mm/10 a;东北地区夏季大雨和暴雨日数波动较大,尤以暴雨日数的波动最为显著,相比于大雨和暴雨,小雨、中雨雨日和雨强的变化都要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太岳山不同林龄油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山西太岳山油松林5种林龄序列(18,20,25,38和42年生)来研究地上和地下各部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8,20,25,38和4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同器官碳素密度波动分别为0.411 2~0.556 0,0.424 8~0.532 8g/g。地上和地下部分总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林龄油松林地上部分碳库分别为38.18,42.28,56.64,86.36,95.74t/hm2,地下部分碳库分别为8.58,8.46,8.92,19.92,38.70t/hm2。树干在碳库比例中最大,其次是根桩、活枝,最小的是树皮,分别占油松林总碳储量的30.90%~54.70%,11.93%~28.41%,8.55%~15.77%和0.45%~0.88%。油松林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碳储量的比值从18年生的0.22快速降低到25年生的0.16。油松林的固碳潜力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25~42年生的油松林成熟期是碳积累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81-2010年重庆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庆市34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测气象数据,选择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81-2010年各气象站点逐年逐月SPI值,统计30年间各站点的干旱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年、季两个尺度分析了重庆市各地区的干旱频率、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干旱站次比),研究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干旱发生强度整体主要为中等强度,渝东北干旱强度最高,中西部和渝东南强度较低,干旱发生范围在30年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年际干旱站次比差异性大,基本与历史上的重大干旱年份相吻合;(2)季尺度冬旱频率最高,夏旱次之,春旱最低;夏旱强度最高,秋旱稍低,春旱强度最低.春、夏、冬旱的强度和频率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干旱演化在春、冬季呈下降趋势,夏、秋季呈上升趋势,说明对夏、秋干旱的防灾御灾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3)结合年、季尺度,从总体上看,干旱主要频发于渝东北和中西部,其强度也较大,渝东南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