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们在1991年秋采用机械化袋装法进行蚕种浸酸,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于后。一、设备1.蚕种浸酸灶:电控油热式浸酸灶一座,浸酸缸2只(155cm×0cm×80cm,按每次浸酸蚕种3笼设计),初脱酸池一只,与浸酸灶处于同一直线上,另配备1台5号风机,以排酸气。2.电动葫芦:在浸酸灶上方,安装一根20号工字钢,装置2台0.25吨电动葫芦吊,其运行升降均由工作台上操纵。蚕种浸酸、初脱酸均由电动葫芦起吊完成,实现了蚕种浸酸机械化。3.浸酸架、框、袋:由于原浸酸用赛璐  相似文献   

2.
蚕种浸酸是提高蚕种质量,促进蚕种孵化齐一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目前加温浸酸多采用火力煮盐酸,这种升温方法,酸温不稳定,工效低而且操作浸酸工人受酸气刺激。为了改进蚕种浸酸工作。我场引进湖南省农业厅蚕种冷藏防酸涂料浸酸缸,结合本  相似文献   

3.
蚕种的人工孵化法,通常采用即时浸酸和冷藏浸酸.根据浙江省蚕种生产技术规定,即时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72,液温46℃(115°F),浸渍时间5~5.5分;冷藏浸酸的标准: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118下),浸渍时间6~6.5分.为了简化配酸,提高工效,依照盐酸的比重与温度成反比的原理,按即时浸酸常温  相似文献   

4.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仅1992年,区蚕业指导所冷库全年发种量巳达到101.6万张,其中冷藏浸酸种85.7万张,即时浸酸种15.9万张。许多蚕种场除将蚕种送区冷库冷藏浸酸外,还自行采取即浸蚕种来弥补生产急需。有的蚕种场即浸蚕种曾出现了不应有的生产事故,如新盐酸不经试用即拿来浸酸蚕种;浸酸技术人员对浸酸的适期和标准一知半解,浸酸操作不当等,造成新盐酸漫死蚕种,蚕种浸酸后孵化不齐,或完全不孵化等事故,给蚕种场生产造成不应有损失。  相似文献   

6.
宋志光  杨培 《蚕学通讯》2005,25(2):14-15
对于蚕种浸酸标准,即盐酸浓度、液温、时间,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并且这三者之间的轻重关系前人已做过大量的实践论证.即蚕种对浓度和温度的反应较为敏感.浓度偏大,温度偏高,浸酸中易造成死卵.而对时间的反应就较为迟钝.由于近年来各种场为防止微粒子病的爆发,桑叶采取全程消毒方式,造成蚕儿食下量减少.这也对蚕卵体质的下降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卵质,进而造成蚕种浸酸时对盐酸的耐受性不如从前.笔者从近年浸酸实践中注意到,采用浓度标准(1.092~1.094)中的下限或更低,通过延长浸酸时间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使生产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蚕桑生产的日益发展,蚕种需求数量逐年增加,各蚕种冷库的蚕种冷藏浸酸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秋用种即浸即配式浸酸,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1991年起,镇江蚕种场冷库实行了蚕种的预先计划浸酸,在蚕种配发前,有计划地进行浸酸,浸  相似文献   

8.
延长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时间,以利于调节蚕种的供应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取用现行生产蚕品种,在常规冷藏浸酸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冷藏抑制,探讨延长冷藏浸酸种再冷藏抑制的时间和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蚕品种新九、7532及其正反交一代杂种、均由我所提供。二、试验方法与分区将1988年21—26/10制种,外温保护20天,10—15/11入库的新九原种和6—9/11制种,外温保护10天,17—20/11入库的7532原  相似文献   

9.
罗定蚕种场蚕种浸酸曾经采用柴煤加温煮酸的,这种方法,酸温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效低。为了改进蚕种浸酸工作,1992年我们采用了石英发热管电热自动加温设备,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认为石英发热管电热自动加温浸酸设备有如下优点:  相似文献   

10.
<正>冷藏浸酸工作是蚕种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蚕种成品化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种质量。冷藏浸酸工作季节性强、技术处理复杂,工作中稍有疏忽不慎,会造成蚕种孵化不齐、孵化率降低,给种场和农村蚕茧生产带来损失。随着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的进步,最近十多年来,江苏秋用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98%以上,基本达到了蚕农满意,种场放心。实践证明,目前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符合江苏蚕桑生产的实际,能满足蚕种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1.
<正>4蚕种人工孵化技术要点为打破春制越年种进入滞育状态,以解决当年夏秋用种需要,在产卵后适当时间给予蚕种物理或化学刺激,并结合冷藏低温处理打破卵的滞育状态,恢复发育机能,直至正常孵化,这就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法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是盐酸孵化,依处理时期不同可分为即时浸酸、冷藏浸酸、随时冷藏浸酸孵化等,前两种用得较多。4.1即时浸酸4.1.1加温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12.
<正> 安康地区蚕种冷藏库建于五十年代末,初始的蚕种浸酸灶设备为砂温式,六十年代初改为水温式,其性能和使用效果得到了提高。但是,该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火力不易掌握,氯化氢气体的散发使工作环境污染严重,铁锅受遗漏盐酸腐蚀而破烂,迫使浸酸停止。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二化性蚕种即时浸酸是采用加温浸酸的孵化法,而室温浸酸法则是不用加热盐酸浸渍二化性蚕种使之孵化的方法,我场于80年进行了二化性蚕种室温即时浸酸试验,83年把室温即时浸酸广泛应用于生产,当年  相似文献   

14.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6,28(2):19-21
<正>春制蚕种冷藏浸酸主要供应秋用蚕种,实际生产中冷藏浸酸蚕种容易出现孵化不良、死卵多等问题,提高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率,确保秋用蚕种质量,是蚕种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蚕种冷藏浸酸的生物学原理分析冷藏浸酸蚕种在产卵后25℃左右保护约2d后开始冷藏,冷藏过程中蚕卵的滞育进程虽然迟缓下来,但不停止,至少在冷藏开始后20-30d内蚕卵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三因素”(浓度、液温、时间)在即浸种和滞育卵冷藏浸酸种的使用安全范围。三因素中以液温对浸酸蚕种最为敏感,浸渍时间和盐酸浓度对蚕种的安全使用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蚕茧生产中,常因某种原因需要推迟收蚁。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技术,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前,不少人对此进行过研究,对白死卵的产生,对再冷藏的天数有不全一致的论述。为方止或减少白死卵的发生,有人还提出冷藏蚕种浸酸后蚕卵的保护时间以及再冷藏天数的限度。本试验通过冷藏蚕种浸酸后保护不同时间,再冷藏不同天数,调查孵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周卫阳 《江苏蚕业》2007,29(1):20-22
蚕种的冷藏浸酸是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人工孵化方法,冷藏浸酸蚕种的质量与入库标准、冷藏方法、浸酸技术关系很大,本文主要对这些技术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蚕种的供需平衡往往受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 ,蚕种准备少了 ,会影响蚕桑生产需要。如果提前出库浸酸 ,因冷藏时间不足造成蚕种孵化不齐 ,不符合生产用种要求。反之 ,蚕种准备过多 ,则造成报废损失。因此 ,搞好蚕种余缺调剂工作是蚕种供应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站近两年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1999年进行了成批中秋用种改早秋用种的浸酸处理 ,结果表明 ,浸酸前采用高温冲击2小时 ,浸酸时适当增加浸酸时间 ,其实用孵化率将显著提高 ,孵化和养蚕成绩与早秋入库蚕种一样 ,均获得丰收。1 处理操作1.1 入库冷藏。按照传统的浸酸…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的进步黄伍龙,彭晓虹,肖志飞(江西省农业厅蚕种站330202)(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330046)蚕种的冷藏、浸酸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蚕种质量的关键技术处理。我省开展蚕种冷藏工作始于1981年冬,蚕种浸酸处理则是从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