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玉米育种创造了世界玉米育种史上的奇迹,从早期的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到后来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的难关,以及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没有突破性进展,只是在抗病育种和籽粒品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及时育成了较抗病的新品种。尤其是近15年问,我国选育的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突破性的玉米白交系。而选育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是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突破性的玉米自交系就不会有突破性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用雌穗顶端生长较长雄穗的产量较低的白粒抗病玉米杂交种的F3代单株,与自交系综3变异株的F4代单株杂交,选育出了株型紧凑、矮秆、抗病、配合力高的自交系ly2211。在甘肃省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中,ly2211与87-1组配的单交种陇单6号比综3与87-1组配的主栽对照单交种豫玉22增产7.7%,比综3变异株选育的自交系与87-1组配的单交种增产7.2%。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几个玉米单交种同样都含有远缘种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杂交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潘才暹 《作物杂志》1992,8(1):15-17
我国玉米杂交种的发展史与欧美相似,都经历了由品种间杂交种过渡到自交系间的杂交种;由应用双交种到推广利用强优势制种产量较高的单交种两个主要阶段。一、单交种的利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告诉我们: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玉米单交种的利用,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大幅度增长。1908年美国开始进行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到80年代单交种占玉米播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苗期耐旱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北方地区时常发生春旱,严重影响玉米生产。因此苗期耐旱性是玉米育种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性状。本试验选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玉米品种35个, 包括50年代农家种4个,60年代双交种4个,70年代以后的单交种27个,在旱棚内鉴定苗期耐旱性,调查幼苗的生物量(鲜重和干重), 计算各品种的耐旱系数,分析苗期耐旱系数随年代及年份变化的趋势,并根据耐旱指数对70年代以来的27个单交种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对供试品种生物量的影响显著。我国玉米品种的苗期耐旱性50至60年代快速提高,60年代及7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70年代以来的27个单交种可分为3类,耐旱性强杂交种有鲁单50、群单105、农大108、掖单13、掖单4号、郑单2号,耐旱性弱的杂交种有农大3138、农大60、沈单16,其余为中间类型。下一步育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在自交系选育中加大干旱压力,为进而培育耐旱的杂交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迫切需要我们的种业迅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建设现代种业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和推广优良杂交种一直是世界各国玉米科研的主流方向,在玉米杂交种优势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品种间杂交种、双交种和单交种三个发展阶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利用玉米杂交种,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兴黄单999(区试名兴黄单998)是黔西南州农科所于1999年用自选自交系B 4211(从B 6×抗4杂交种中自交选育而成)作母本,用自选自交系素341(从泰国素湾五号群改种中选株自交而成)作父本组配而成的黄粒玉米单交种。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05008号)。1育种目的兴黄单999是利用“热带种质×温带种质”的杂优模式,选育适宜贵州及周边省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易制种的黄粒玉米单交种。2选育过程兴黄单999是于1999年用自选自交系组配而成的黄粒单交种。B 6×抗4素湾五号1995…  相似文献   

7.
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对六种玉米病害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6~1991年在保定、承德、唐山三个不同生态区设统一病圃,对1342份玉米材料进行了5886份次的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抗5~6种玉米病害的自交系82份,占鉴定自交系的8.4%,杂交种102份,占鉴定杂交种的27.8%.玉米自交系53,冀35,承191,2094,5003等,杂交种烟单14,丹玉13,冀承单5号、掖单2号等既抗玉米大、小斑病,又抗3种以上其它玉米病害.通过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多抗性鉴定看出,只有从多抗玉米自交系中才能选育出多抗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试论2020年我国玉米种质改良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2020年我国玉米种质改良的战略目标吴景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100081)于香云(中国农业科学院品资所)1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120年的长足进步我国1958年以后开始在小面积上应用双交种。1971年以来,重点转向以单交种为主……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份玉米单交种和32份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单交种和自交系子粒脱水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0份单交种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5%,收获期大部分单交种的子粒含水量集中在25%左右;32份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变化范围在25%~38%,收获期大部分自交系的子粒含水量在20%~25%;生理成熟后各单交种和自交系的脱水速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葫202号是葫芦岛市农业科技示范区种子经销中心以沈135作母本、9064作父本选育而成的单交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审定,编号:辽审玉[2005]199号.几年来,经葫芦岛市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年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已成为葫芦岛市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其制种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莱州市的紧凑型玉米育种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原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现莱州市农科院)利用美国材料选育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 107,育成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掖单 2号,打破了全国种植平展型玉米的格局.继掖单 2号之后,莱州市又利用自育的 8112、 478自交系,先后育成了掖单 4号、掖单 12号、掖单 13号、掖单 22号、西玉 3号等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广大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到 90年代中期,掖单系列、西玉系列玉米单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3,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品种的主导地位.莱州市由此成为紧凑型玉米种的发源地,为全国的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966-1-2是红河州农业科学院旱地作物研究所经多代一环选育而成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具有优秀的配合力和抗逆性,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以966-1-2作亲本组配育成红单3号、红单6号、红单12号和红单14号玉米单交种,并在云南省的玉米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2017年西南玉米推广面积4万hm2以上品种名单中,红单6号以6.5万hm2(98万亩)的好成绩位列西南第二、云南第一。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5003是沈阳市农科所从美国先锋种子公司“3144”中选育出的二环系,属瑞德血统。该系是沈单7号、农大60号、晋单27号等优良杂交种的亲本之一。这些杂交种在河南试验、示范中均表现较优,但均因该自交系在繁殖、制种时产量较低而未大面积利用。加之该系配合力高,秆低壮,配出的杂交种多属大穗、抗倒品种,故各育种单位近年来利用该系做亲本又组配出不少新的苗头杂交种。所以,研究解决5003自交系在豫繁殖、制种产量偏低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自1990年起,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试验和总结。经过两年的工作,根据该系的  相似文献   

14.
育种家王树功先生组建的玉米育种课题组用美国玉米杂交种Ci7×L289选育二环系78-6;再用H84作抗原,改良78-6,育成高产、抗病、高配合力自交系7884-7;用国外02玉米转育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用当地硬粒玉米作修饰基因改良02玉米选育(Q.P.M)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其中育成国审品种本玉9号、本玉15、本玉18;省审品种本玉11、本玉12、本玉13等本玉系列玉米杂交种,成为我国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育成本高4号是辽宁省第1个、全国第2个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育成本优1号是东北地区第一个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同时,育成了一批中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高配合力的本玉系列玉米自交系群体。  相似文献   

15.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推广的玉米杂交种有58.3%不抗MDMV,占推广面积2/3以上;高抗MDMV的品种仅占23.1%。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已经造成相当严重的危害.推广抗病品种是解决我国MDMV的基础,而培育高抗MDMV自交系是抗病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 衡单10号玉米单交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旱、抗虫玉米新品种。其母本是利用美国杂交种78599,经多年南繁北育连续选株自交,并进行配合力测定,培育出抗病、抗倒、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配合力高的一系列优良玉米自交系。并于1994年应用优势种质组合模式(组合是2208×H21)组配成了高产、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衡单10号。2000年先后通过了天津市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性状改良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连杰 《中国种业》2004,(12):37-38
自交系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材料.自 20世纪 60年代我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以来,随着玉米生产对自交系性状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通过选育和引进使玉米自交系得到逐步的改良,从而促进了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性状的改良.然而,至今对不同年代育成自交系性状改良效果及趋势研究报道却较少.本文在前人对我国玉米自交系利用情况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 11个代表性骨干系,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的种植测定,旨在探讨我国玉米自交系株型及产量组成性状的改良趋势,为玉米自交系的近一步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6年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占种植总面积80%以上的玉米杂交种亲本的分析,发现全省生产用的种质在80年代主要集中在旬11、Bup44、大黄46和冬黄等骨干系上,进入90年代后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唐四平头群为主阶段,亲本应用过度集中是造成种质基础日趋狭窄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基础种质改良与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 对直接种植法的不同方法进行分析, 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的评估方法, 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1970s–2000s期间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为材料, 分别于2005–2006年(试验1)以及2007–2008年(试验2)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和北京顺义试验基地进行。每个试验设置3种密度。依据1970年代单交种在3.0万株 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的单交种在6.0万株 hm-2密度下的年均单位面积的产量差异, 计算得到1970s–2000s期间我国玉米遗传产量年增益速率为94.7 kg hm-2。在7.5万株 hm-2密度下, 2000年代单交种较1970年代单交种的产量增值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1970年代单交种在1.5万株hm-2密度下的产量与2000年代单交种在7.5万株 hm-2密度下的产量差值是育种与栽培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二者的比值得到育种对总产量增益的贡献率为52.9%。Duvick的直接种植法适用于我国评估遗传产量增益速率, Tollnaar的试验设置方法适用于评估我国玉米遗传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