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或呈亚临床感染。母猪多发生繁殖障碍,长期带毒、散毒,成为猪瘟预防免疫效果差、反复发生以至暴发的重要原因,尤其低温及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导致发病增多,10日龄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发病减少,经免疫过的猪群仍有可能发病,现将我县一起猪瘟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把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随着近几年的养猪业的发展,猪瘟仍然频繁地发生和流行,对养猪业危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尤其是天  相似文献   

4.
<正>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我国养猪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猪瘟的发生往往继发或混合感染一种或几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如猪瘟伴发大肠杆菌病、猪瘟并发链球菌病、猪瘟与猪弓形体病、猪瘟与猪丹毒的混合感染。这种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黎晓 《畜禽业》2012,(2):67-68
<正>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形式、发病的特点、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在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条件低下、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患病猪大量死亡。1发病情况某农户饲养的78头仔猪,其中2个  相似文献   

6.
<正>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1猪瘟发生原因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7.
吉巧眉 《畜禽业》2012,(1):46-47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曾在我国大面积流行。自从我国1954年成功研制了猪瘟兔化弱毒苗并大规模应该用于猪瘟防制以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何茂平  郑行义 《畜禽业》2006,(23):26-28
猪病的种类繁多,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的某些传染病仍然是当前养猪业的威协之所在,而免疫接种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搞好猪的免疫接种,现将危害严重的几种传染病的免疫程序简单归纳如下:1猪瘟1.1病因及流行病学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但由于过去长期弱毒疫苗的接种,绝大多数猪只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猪瘟抗体,所以猪瘟的发生和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急性、亚急性的很少见,温和型的较多,流行速度也较缓慢,其症状也不够典型,流行范围较局…  相似文献   

9.
当前猪瘟感染的新动浅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自峰 《畜禽业》2006,(2):32-33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世纪30年代在美国大规模发生。因此病使猪只死亡率极高,人们曾误认为是由某种细菌引起的,直到1904年才被证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瘟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属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尽管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努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控制和消灭猪瘟,但猪瘟在我国仍然存在,有的地方甚至很严重。  相似文献   

10.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一类传染病,近年来,猪瘟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猪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以非典型猪瘟为主。本文根据对中宁县部分种猪场和养殖大户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血监测情况,参照有关资料,对当前免疫接种猪瘟苗仍有猪瘟发生,即所谓猪瘟免  相似文献   

11.
<正>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广泛性小点出血,猪瘟在我县各乡镇不分年龄大小均可感染发病,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感染表现亚临床症状则不易被觉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常洪涛 《畜禽业》2007,(8):33-35
某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以断奶后保育猪突然发病,发热,皮肤发红,贫血,下痢,衰竭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并发猪瘟混合感染,通过采取合理用药和防制措施,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洪  封林 《畜禽业》2004,(8):58-59
一些猪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猪瘟仍然发生猪瘟,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已成为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就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志能 《畜禽业》2011,(1):16-17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等特征。国际兽疫局(0IE)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5,(7)
<正>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繁殖障碍主要发生于繁殖母猪,呼吸道症状在所有年龄的猪都能发生,但主要发生于3~8周龄的仔猪[1,2]。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烈性传染病[3,4]。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近几年主要表现为发病年龄小、散发流行、混合感染以及非典型性或隐性感染等特点。尤其在猪蓝耳病病毒造成猪免疫抑制的情况下,猪蓝耳病病毒和猪瘟  相似文献   

16.
夏德杰 《畜禽业》2007,(7):43-43
<正>猪瘟病毒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性疾病;而猪巴氏杆菌病也因易于传染猪,且病菌毒力强,死亡率高,若与猪瘟混合感染病情加重,难以治愈。在我市由于免疫时接种操作不当,造成猪瘟、猪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我们及时作出准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了大的流行,使经济损失降低在最低点。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猪引起的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而且难以扑灭。其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规定A类动物疫病,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其发生与流行可造成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就其病原、病毒检测、流行病学、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林太明 《畜禽业》2007,(3):22-25
<正>猪瘟又称猪霍乱,在欧洲称为古典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检疫传染病之一。在养猪业中此病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危害猪病之一。超前免疫在猪瘟流行地区是控制猪瘟的有效措施。对刚出生的新生仔猪采用超前免疫的办法,即于出生后立即肌肉注射猪瘟疫苗,过一定时间后再吃初乳。超前免疫的理论和方法最早由法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目前危害较大的疫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规模猪场的猪瘟又重新抬头,且其流行规律与发病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新的难题。近年来,我市每年都有一些养猪场(户)陆续发生猪瘟事件,年损失近百万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本市生猪传染病之首。这无论是从养猪业的发展还是从动物疫病的防治来看,我们都有必要重新认识猪瘟的新的流行规律,并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做好猪瘟的防控工作。1流行特点1.1传播广泛,途径众多消化道和呼吸道是该病主要的感染途径。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被污染的饲料…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3)
猪瘟和伪狂犬病都是猪的重要传染病,对猪的危害性严重,是养猪业重点防控的疫病之一。文章介绍了该县一养殖户因猪瘟、伪狂犬病免疫不好,发生猪瘟、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病例,提醒广大养殖场(户)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