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枯艺新概念提出后,有人认为“枯艺是根艺的翻版”,也有人认为“枯艺包容在根艺之中”,更多的人是希望亲眼目睹一下枯艺类别的实例。那么,到底枯艺是不是根艺的翻版,是根艺包容枯艺还是枯艺包容根艺?也许从以下图解中可以悟出点道理来。  相似文献   

2.
邹晓流 《花木盆景》2004,(11):46-47
任何一门艺术相对于其它艺术而言都有其独特的鲜明的艺术个性,根的艺术也不例外。根艺创作的重点在于“活化”根材,赋予根材以新的艺术生命,化腐朽为神奇,让枯木再逢春,展示出根艺作品所特有的自然美韵,意韵和神韵。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在2000年首期上登载了彭春生、明军二位先生的署名文章《根艺发展的困惑与出路》,明确提出了“枯木艺术”的新概念,对根艺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艺,是一门利用自然界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是一门化腐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以笔的观点,根艺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型根艺”,一种是“雕刻型根艺”。  相似文献   

5.
王石 《花木盆景》2000,(1A):110-111
古今中外的绘画都以线条美来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根艺作品也不例外。根艺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主要通过根的线条来表现。研究线条和线条美.对指导根艺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艺创作正逐步进入新的阶段,突破某种框架并形成一种风格是每个艺人所渴求的。根艺创作与雕塑、建筑或绘画、音乐、舞蹈等有着艺术的共性,但也有更鲜明的个性——根艺具有大自然赋予的为特定形状所限制的素材,因而不能凭空去构思,不能想表现什么内容就能创作什么内容出来,因此要创作出不落俗套的好作品,就必须在内涵方面有所创新,表现出创意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人:王炘     
《花木盆景》2013,(11):6-6
浙江台州人,现任浙江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副会长、省风景园林学会盆景艺术分会理事、省根艺美术协会理事、台州市路桥区花卉盆景根艺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盆景艺术大师、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园艺事业,凭着对盆景、根艺的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创作出形式多样的树桩盆景和根艺作品,并于1992年5月成功举办了“王忻个人盐景作品展”,实现了个人盆景艺术创作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孙跃 《花木盆景》2003,(4):47-47
根艺源于自然,根艺创作既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也是一种从创作中寻找乐趣、陶冶情操的过程。就根艺创作而论,乐趣在于从原材的选择到制作定型的过程中,感受那些根艺作品自然优美、线条流畅多变、纹理清晰、形象传神、造型古朴典雅的特点,使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从而达到创作艺术与乐趣的共同体现。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22,(4):96-97
<正>大自然在创造地表万物的同时,也创造着地下的美,比如植物的根。人们把根的美,通过一定的技法,以古老汉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就是根艺书法。根艺书法的关键是创作,根书作品创作应遵循“天人合一、与天同创”的原则,力求“不创作才是最好的创作”“不经人为加工的作品,才是最完美的作品。”天然根书最忌讳“生造粘接”,切不可按字体、字形、结构、大小等,去树根堆寻找所需单字,  相似文献   

10.
郑开来 《花木盆景》2003,(12B):44-45
根艺是立体的艺术。它主要依根材自然造化,靠造型,体积和质材作用于人的视觉与触觉而产生美感。根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论,有其共性,但更有个性;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又有其特长和局限性。那么我们怎样来创作和欣赏根艺的美呢?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木子 《花木盆景》2003,(6):49-49
根艺是以树根(包括树干、树瘤、枯木、竹根)为主要材料,通过人工加工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根艺虽然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由于其创作素材的特殊要求,因而较其它姊妹艺术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一些。作为一名根艺爱好者,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缘于创作《还我绿洲》这件作品。  相似文献   

13.
根材的自然纹理及扭曲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现象,赋予了它独特的美感,但这种根材的自身还称不上艺术。只有人的慧眼去发现蕴藏在根材内的艺术生命,并通过自己的意识,施以种种艺术手段,才能成为一件根艺作品。浙江新昌县的俞柏青和俞钦梅便是长期从事根艺创作,并获得一定艺术造诣的根艺家,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23,(6):104-105
<正>“醉石斋”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其主人刘文枢则是首批阳江市民间艺术大师。1949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春市,2008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阳春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从艺60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数十次展览并荣获奖项,其中根书作品《还我河山》于1994年获“王羲之奖”中国书画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根艺作品《八骏图》于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根雕艺术优秀作品展”佳作奖。他在创作中坚持“源于自然,取于自然,顺其自然,还其自然”一根一字的理念,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天然之趣,也有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根书是根的艺术,书法是笔墨艺术,根书是根艺与书法相结合后所产生的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所以,对一个根书创作者来说,他必须同时具备根艺与书法的基础,否则将无法步入根书之门。举个例子:本人是教师,同时也从事根书创作,平时有不少学生拿着一条很是平常的分叉状根材问:“老师,这条根能做成个“人”字吗?”答:“完全可以,但这样的根太平淡、太无味了,  相似文献   

16.
一件根艺作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命名,就会影响观赏对作品内涵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会削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好的命名,可以引导观赏进一步去理解和思考作的创作意图及主题的表现内容,并由此而产生认可和联想,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一个含蓄、贴切的好命名会使作品主题深化,达到画龙  相似文献   

17.
颜友山 《花木盆景》2000,(1A):113-114
数千年的艺术史证明.“任何没有成功的理论作指导的艺术都将是成不了大器的”。这是一条艺术发展的规律。回顾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乃至近代根艺的发展史.更具体地说明了理论对于一门艺术创作发展之必要.它们是血肉相连.互为因果的。没有该艺术就不可能产生该艺术的理论.而没有该艺术的理论作指导.该艺术亦难生存和发展。因此.要使根艺有所发展.就必须建立起根艺的理论体系,现以个人感受发表管窥之见.供根艺界同好研讨。  相似文献   

18.
李冲 《花木盆景》2000,(7):52-53
如何提高根艺创作水平,题材是个基本问题。笔者常常这样思索,为什么根艺创作总是停留在从自然中单纯地寻找对象?为什么根艺创作不能表现重大题材?任何艺术,题材的多样性,题材的厚重感,永远是艺术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这门艺术兴旺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原建始县政协委员、全国根艺协会会员、县林科所退休干部何扬波同志,退休后,心系建始改革,放眼根蔸艺术。十年来他始终把“老有所乐“融入“老有所为“之中,潜身于根艺研究与创作,为丰富建始文化生活、填补建始根艺空白、增添老龄乐趣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同时也为建始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开辟新路。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大小达200余件),而且质量上乘,在审定根蔸取材上,悟性极高,他能从杂乱无章的根堆里发现珍品,把别人认为无用的东西变为有用之材;在艺术上,他注重顺其自然,保持原汁原味,在根的原形原貌上,把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我国根艺事业迅猛发展,参与人数之多,作品之繁盛均为空前。中国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根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技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近日,我们在探讨根艺发展的漫谈中,深深被有关资料介绍的北宋文坛名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根艺作品“木假山”所吸引,一致认为它的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思想意蕴深刻,收藏年代久远,实属罕见之精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