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L808”是2007年由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以菇形、菇质优,提高秋栽香菇品质为选育目标,采用自然选育方法选育成功的香菇新品种。“L808”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具有优异、稳定的遗传特性。子实体菇型大、  相似文献   

2.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3.
我们将82年春季未出菇或和未出完菇的菌块,进行秋季出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介如下: 1.背阳作畦:将未出菇和未出完菇的菌块堆起,中秋节后,在南墙根作畦,形如阳畦,但南北墙高。这种畦全日没有直射光线,不必另搭蓬;通风条件好,阴雨天和夜间不用覆盖。 2.充分灌水:菌块吸足水份是出菇的关键。棉  相似文献   

4.
曾爱民  危贵茂 《食用菌》2006,28(4):46-46
目前,茶树菇菌袋栽培常用15cm×30cm或17cm×33cm两种规格的塑料袋作为容器,称菌包栽培法。虽然该法生产周期短,但费时费工,劳动效率低,出菇期短。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大袋两头出菇并结合覆土方式栽培茶树菇,省工省料,产量高,出菇期长,大大提高了茶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茶树菇通常在春、秋季栽培出菇,但当季出不完菇,需经越夏、越冬处置,到气温适宜时,菌袋才能出完菇。这样,不仅菌袋营养损耗大,而且又降低了栽培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茶树菇大袋栽培法,宜选择在冬季或秋末冬初进行,在此期间创造茶树菇菌丝…  相似文献   

5.
香菇品种L808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品种L808是浙江省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选育,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认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其突出特点是,栽培周期长,出菇期长,菇形圆正、菌盖厚、菇质致密,菌盖吸水后变化不明显,货架期长,适宜鲜销,干物质含量高,干菇重∶湿菇重=1∶(7~8);市场售价高,鲜菇售价比L087、856、939及9608等品种平均高1元/kg,深受各级经销商及消费者青睐;总产量较高,出菇结束后菌棒收缩明显,且烂棒较少;早春接种,带袋越夏,秋冬春出菇;较耐高温,是春季延后、秋季提前出菇的好品种,充填了当地鲜香菇销售季节空档;即使在温  相似文献   

6.
应国华 《食用菌》2010,32(4):21-22
香菇L808品种是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针对现有代料香菇品种而选育的菇形及菇质优良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经过2004年至2007年多点品种比较表明:香菇L808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菇形好,出菇整齐,2008年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经过公示获得国家认定,认定编号为国品认菌2008009。现将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食用菌行业商品基地县,也是中国花菇之乡,年香菇生产量在6 000万袋以上。但目前松阳县香菇生产存在品种单一,老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影响产业的发展,亟待改变。浙江省丽水市林科院、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L808是菇形和菇质俱佳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其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4,(1):55-55
<正>春季是香菇的盛产期,气温逐渐升高,温差大,降雨多,管理的重点是控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防霉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后期结合补水添加适量营养物,提高产量。1喷水管理要看天在晴天菌筒表皮稍干时喷水,一般在上午采完菇后,用喷雾器往菌筒表面喷水,晾30 min后覆盖薄膜。注意阴雨天不喷,采前不喷,菌筒湿润不喷。2菇床盖膜要灵活每天结合采菇揭膜通风,采后盖膜。  相似文献   

9.
每年春天,金针菇出完菇后,大量废料闲置,占据场地,又给害虫提供了滋生地,且出完菇后的废料还有相当一部分营养没有用完,造成原料浪费。笔者利用金针菇废料进行了栽培鸡腿菇探讨,取得了成功。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金针菇采完第一潮菇后,喷施不同的增产剂,可促使其早转潮,缩短生育期,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一)喷施品种与方法 品种为福菇肽,增菇灵,恩肥,清水于11月10日各喷100袋,根据喷施面积,按标准配制增产剂,一次重复。福菇肽100ml兑水1.5kg;增菇灵25g兑水15kg,恩肥15ml兑50kg,清水为对照。  相似文献   

11.
《浙江食用菌》2010,(6):26-26
福建省古田县菇农老郑栽培茶树菇1万多袋,10月22日,老郑收割完一批茶树菇后,为预防下一批菇虫害,像以往一样,他将2瓶约1.5千克的磷化铝拿进了菇房,并进行熏蒸。当晚,老郑的儿子回家过周末,全家住在菇房边,没想到,溢出的磷化铝把一家人熏倒了。  相似文献   

12.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4,(5):63-63
<正>近日,"中国菇粮时代高峰论坛暨大山合‘百城万店’创新商业模式战略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会上,专家们对菇粮时代的健康理念和营销模式进行热烈探讨。据了解,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每年都在以高速率增长,而国内的有机食品还处于发展阶段,供不应求。在众多的有机食品中,菌菇类产品营养丰富,口感甚好,加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出完头茬就没有第二茬,有的头茬出一半就停止出菇,且小菇开始发黄、发烂或发干,直至死亡。导致平菇产量下降,菇农损失严重。根据发病机理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目前防治平菇黄菇病的具体操作办法,可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pH对五种珍稀食用菌--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菇,酒红球盖菇的杨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蘑,杏鲍菇,真姬苦,酒红球盖菇和杨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0,5.4,6.0,5.4和6.8。  相似文献   

17.
袋栽平菇,采完头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营养不足无后劲,导致产量低,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采取在出二潮菇后打孔注水,也有采用砌墙覆土保水,还有采用床式覆土补水,这三种补水保水措施究竟哪一种效果最佳呢?通过两年对比试验表明,以出菇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北方园艺》2011,(12):134
许多品种在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菌袋内的含水量就低了,当基质中的含水量低于40%以下,菌丝的生理活动处于停止状态,基质内的营养难以转化,原基难以形成,因此需要往基质内补充水分使之陆续长菇。需要补水出菇的品种有平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品种。  相似文献   

19.
(1)培养料偏酸。草菇喜碱性环境。pH值小于6时,幼菇很难长大,因此,在培养料配制时,应适当提高培养料pH值;采完头潮菇可喷1%的石灰水或5%的草木灰水,以保持培养料pH值在8左右。  相似文献   

20.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